刘汝华
(山东省胶州市里岔镇卫生院,山东 胶州 266324)
腹泻是小儿阶段常见疾病,致病因素是内外源型致病菌感染,患儿有大便次数增多、流状表现以及发热、脱水症状,影响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1]。针对小儿腹泻,基层医院近年来开始采取联合用药治疗,预后效果佳。基于此,本文就基层医院收治的腹泻小儿为例,总结联合治疗方案、预后价值。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小儿腹泻诊断标准,大便细菌培养呈阴性;(2)3岁以内小儿;(3)家属知晓同意用药方案。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疾病;(2)用药禁忌。其中,男50例,女44例;年龄5个月~3岁,平均年龄(1.60±0.50)岁;病程1~10 d,平均病程(5.50±0.50)d。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我两组,各47例。此次实验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给予小儿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补液以及抗病毒等常规对症治疗,调整小儿饮食方案。在此基础上加温开水冲服思密达,<6个月患儿每次1/3袋,每日早晚2次;6个月~1岁患儿每次1/3袋,每日早中晚3次;1~2岁患儿每次1/2袋,每日早中晚3次;2~3岁患儿每次2/3袋,每日早中晚3次,连续治疗5 d。
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进行654-2注射液治疗,654-2注射液0.2~0.5 mg/kg/次,1~2次/d,连续治疗5 d。
记录腹泻患儿治疗效果、用药不良反应、腹泻消失时间、大便性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
痊愈——3 d后腹泻患儿症状均消失,日便次数、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有效——5 d后腹泻患儿症状、体征均消失,大便次数、性状趋于正常;无效——以上效果未达到。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腹泻患儿治疗后效果,两组总有效率(97.87%、80.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619,P=0.0074<0.05)。见表1。
两组腹泻患儿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情况,具有治疗安全性。
两组腹泻患儿腹泻消失、大便性状改善以及住院时间结果,经统计学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腹泻患儿组间治疗时间对比(±s,d)
表2 腹泻患儿组间治疗时间对比(±s,d)
组别 例数 腹泻消失时间 大便性状改善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47 4.0±2.2 3.0±1.1 5.0±2.0对照组 47 6.5±3.2 5.0±1.8 8.5±2.5 t 4.4135 6.4997 7.4947 P 0.0000 0.0000 0.0000
小儿腹泻有较高发生率,致病机制和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感染等因素有关,治疗不及时会影响小儿健康、生长发育。针对小儿腹泻,思密达能够促进细胞吸收功能,减少其分泌,缓解幼儿双糖醇降低导致的渗透性腹泻问题。654-2是胆碱能受体阻断药,有外周抗胆碱、平滑肌解痉效果,安全性高、排泄快。联合用药有协同作用,能够减慢肠蠕动,促进腹泻患儿症状体征改善。
综上所述,基层卫生院小儿腹泻治疗中应用654-2注射液、思密达治疗可以促进小儿症状改善、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