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财娣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德育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采用有效的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
1.教师方面(1)教师缺乏德育观念,德育渗透意识淡薄。德育作为小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重要影响,因此不可忽视。现在很多教师德育观念缺失,即使教师有想法去渗透德育思想,但是真正落实的却很少,或者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忽略了德育,只是进行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造成道德缺失,这对于学生的全面性发展极为不利。
(2)德育渗透形式单一。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之时,总是围绕课程目标进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造成了有些教师应付工作,敷衍了事,只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教学,虽然课堂气氛看起来活跃,但是脱离了德育的教学本质,而且渗透的德育内容也不具有针对性,因此失去德育的教学意义。
2.课程方面 新课改理念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虽然较于新课改前德育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授课过程中所选取的生活片段也不符合学生实际,导致德育教育难度大。
1.教师要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授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行为的塑造者。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其高尚的道德行为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要与时俱进,注重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为学生做榜样,有目的、有计划的去影响学生的行为,无形之中渗透德育,促使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做一个文明的中国人。
2.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改理念强调,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克服学习的恐惧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渗透德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相反,教师上课严肃、权威,学生会感觉到畏惧,因而不愿意学习,德育也不不能良好的渗透。
3.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本中有关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课本中蕴含着德育资源,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把课本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利用课本中有关德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例如,教师在讲授《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时,就可以联系教材渗透德育。文章讲述的是在美国的一次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劝阻,冒着生命危险,怀着坚定信念,经过38小时的挖掘与种种艰辛,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13位同学的故事。赞扬了父爱的伟大与崇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培养学生树立坚韧不拔,助人为乐的精神,同时感受父爱的伟大。并在教学之后,让学生讨论:你的父亲是什么样的?你爱你的父亲吗?他们身上有哪些品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父爱的伟大,同时学习他们优秀的品质。
4.创设德育的课堂气氛,渗透德育教育 例如:教师在教授《长城》这一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长征时期的歌曲或者是视频,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之中,初步感知长征精神,教师可以边播放多媒体边介绍长征的人物,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长征精神是怎样的精神?我们如何学习他们身上的良好品质?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之中,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注意力集中,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全新的教学理念,认真备课,深入挖掘教材之中有关的知识,在教学中边传授基本知识,边渗透德育,加强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