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永华
前言:农村教育问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纵观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教学水准还有待提升。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勇于创新教学新思路,转变固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1.缺少必要的教学资源 在经济水平较差的农村地区,由于教学经费不足,导致部分学校无法购买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高科技设施,初中语文教师无法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丰富的文学知识,无法运用计算机制作微课,只能用粉笔、黑板、录音机和自制的卡片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资源的匮乏使学生不能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影响教学质量。
2.教学观念老套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农村教师仍在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手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逐渐熟知授课教师的讲课模式、环节设置和作业布置等,会丧失对语文学习的乐趣。课堂教学缺少创新性,甚至套用某些教学案例,利用所谓的“模板”实施教学。此外,一些教师让学生抄写、熟背“标准”答案,限制了他们独立思考能力[1]。
3.忽视口语交际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我国农村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不重视口语交流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导致学生朗读课文时,注意力不集中。与人沟通时声音过小,语言表达不规范,出现语法错误、单个词语往外蹦、重复表达等问题。阅读教学中多数教师采用“题海战术”,轻视阅读阅读感受,学生得不到该有的阅读乐趣,忽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1.增加教育资金投入,引入先进教学设备 为了有效解决农村初中课堂缺少先进信息技术设备的问题,教育部门应联合财政部门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利用拨款,引入电脑、多媒体等基础教学设备。与此同时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购买一些国内外优秀的文学名著和光盘资料,丰富农村初中校内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又提高了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例如:近几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财政部门拨付农村教育保障转向资金达140多亿元人民币,实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疆四地州实现了15年的免费教育,为新疆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如:吉林省为了完善教育经费制度,2018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实施意见》,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全省要制定并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2.创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手段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勇于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藩篱,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趋势,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并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设计新颖、别致的课堂教学,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以此来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要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利用充分利用课间和自习时间,辅助学生掌握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形成知识体系。例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教师可按照事先分配好的语文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自己童年时期常玩的地点、场景、游戏内容”等问题,通过回忆激发学习新课的兴致,了解鲁迅先生“乐园”的情感体验。
3.积极鼓励引导,提升交际和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第一应使用普通话授课,使用标准用语;第二明确回答问题语言使用标准,引导学生平时多听新闻广播,使用普通话与同学交流;第三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鼓励学生相互监督,及时纠正错误发音。第四引导学生积累名家名作的好词、好句,扩充新词,开阔学生的视野,营造良好的语言交流气氛[2]。
语文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教师应注重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利用扩展式阅读,让学生掌握并理解语文知识的能力,将高质量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内化知识储备。进行“比较式”阅读,通过不同文体的比较式阅读,让学生在文章结构、写作风格等方面获得新的认知。例如:教师可适当扩充课外阅读,节选《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借助林黛玉眼中的贾府,知晓各个人物之间的亲属关系和人情世故,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加强对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了解。
结语:综上所述,基层教育工作者是教学改革的践行者,农村初中教师需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发现问题,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教育格局,排除教学中的困惑,实现农村地区语文教学的全面进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