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观点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有效性研究

2019-04-07 15:54席开森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建构原则

◎席开森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基本观点是:在周围环境作用下,儿童结合自身的认知结构,自主的将外部的知识联系起来,重新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再以此为起点接触新的环境,就这样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中循环着建构,从而能够使自身得以发展。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思维构造的过程,所谓“思维构造”是主体在多方位地把新知识与多方面的各种因素建立联系的过程,而“思维的构造”正是典型的建构主义学习过程,是主体在以客体作为对象的自主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这几特征:自主活动、智力参与、个人体验等,同时还具有建构主义其它的一般特征,如学习要具有积极的主动性,学习应具有目标性,学习要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等,这些特征,都是需要以学生为主体,然后对客体进行思维构造,所以说,数学学习过程,是数学知识体系建构的过程。

二、创设初中数学情境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普遍性,是面向大众的教育;而科学性是它的特征之一,因此创设数学情境首先要具有科学性,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创设脱离实际的浮夸情境,内容要科学,不可无中生有,要符合学科特点。总之科学性原则是指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必须是科学的,自然合理的,可信的。所以在创设初中数学情境时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具有情境性,需要从情境中获得建构知识的材料,而不是被动地接收和贮存外界输入的信息,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的药剂,为此,在数学课堂上创设一个好的情境,应遵循启发性原则。学生思维的调动,需要特定的情境的影响,有效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智力参与。这就意味着情境的设置应该具有启发性的原则,这也是情境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3.趣味性原则 数学学习活动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必然会受到主体与客体的影响。对于初中生,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趣化教材,活化课堂,在教学中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情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转变学生学习的状态,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所以在创设初中数学情境时的遵循趣味性原则是关键的。

4.发展性原则 知识的由来与发展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产生的,每一个知识的产生都是以前一个知识为基础,层层递进的发展,数学的学习也是要按照事物发生与发展的顺序,从易到难,由简到繁,所以,数学教学时,要创设一个具有发展性的情境,这样的话,可以使学生在数学课上根据情境发现问题,同时也为学生更进一步的学习提供有利的启发性,所以在创设初中数学情境时遵循发展性原则十分重要。

5.生活应用性原则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学习的内容也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才能创设出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所以生活应用性原则是创设初中数学情境原则之一。

三、提升建构主义观点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创建探究式教学情境 课堂探究是初中生自主展开的资料阅读、问题分析、数据统计、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有效的课堂探究活动可以让初中生模仿数学家、科学家的学习方式学习数学知识,使其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与学习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促使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为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做好准备。我们以“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这一课案例来说,初中生在数学问题的引导下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渴望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而笔者也直接利用学生的求知心理引导学生自主制作长方体、正方体与圆柱的几何模型。为了节省教学时间,笔者将3名学生分为一组,每个学生负责制作不同的几何模型,在练习本上绘制每个几何图形的图形构成,然后由其他学生自主裁剪,观察这些几何体表面展开图的形状与组成部分。各小组自行总结数学结论,在讲台上展示与解说,由此完成组际讨论,丰富每一个学生的数学认知。借此,笔者将会汇总立体图形表面展开图的相关结论,进一步升华本课教学效果。

2.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 把数学这门科目放在课堂上讲解,所起的运用只是为了方便考试,而我们获取知识最根本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的应付考试。考试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知识是源于生活的,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是让其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不是让他们变成一个两脚书橱只会填鸭学习的人。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举个例子,比如勾股定理中讲到,直角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形状相似的路线时,可以直接走斜边到达目的地,这就是活学活用。而情境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不仅仅只存在于书中,更能方便我们的生活。初中数学学习,可以多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发现数学,建构知识,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3.利用问题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 在问题教学法的应用中,学生按照自身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结构课程资源,使数学内容不断丰富与创新,链接、纳入自我数学认知结构之中,这是认知的同化,是数学课程资源进入学生主体的改造过程、教学的目标与学生的学习探索目标能够更加清晰地体现出来。在一般情况下,问题即是教学的中心,或者是与教学中心密切相关的部分。在教学初期,问题教学法可以应用于学生的学习引导阶段,使得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设置,进行思考与探讨。这一过程,通常具有两种意义:(1)学生能够将要学习的内容,与已有的经验进行串联,简化学习难度。(2)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需要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强化,在此基础上实现问题的思考与整理,进而将以往的知识再次的应用。事实上,这也能够帮助学生回想起以往学习过程,逐渐建构自己的数学学习方式与学习的思维。这种情境创设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多种问题情境,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起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结束语:情境教学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应用情境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充分运用感官进行学习。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学生的潜力,让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的效率,找准应对方法。总之,创设情境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认知的方向,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心向。建构主义观点下“情境”的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这也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也能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度。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建构原则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