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不断流逝的生命
——语文课堂中的人文关怀

2019-04-07 15:54李娟果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史铁生背影人格

◎李娟果

康德说,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蔡元培认为,教育是成就人格的事业。真正的教育,应该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目的。我们的教育应该满足学生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促使其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培育健全和谐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以培养自由独特的“人”为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的深厚情感内涵,融入丰富多元的情感教育,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理解人生关注生命,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生命是一个不断流逝不断消亡的过程

朱自清在《背影》中写父亲跨过月台去买橘子情节,“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1]当作者看着父亲的背影,眼泪突然就流出来。父亲日渐衰老,生命在悄悄流逝,读来令人唏嘘感动。在自然面前,每一个生命都是公平的,生老病死是铁一样的规律。匆忙赶路的我们,常常忽视了身边最亲近的人,我们在日渐成熟,他们正在悄悄老去。“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作者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似乎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这篇回忆性散文里,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以及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和少不更事的追悔。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有一天他答应了母亲第二天去看菊花,母亲喜出望外惊喜万分。谁知道当晚,母亲“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2]”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母亲的猝然离去,给史铁生留下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很多年后母亲的去世终究让他明白了: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希望父母子女之间,多一些心灵沟通和换位思考,少一些追悔和遗憾。人生太匆匆,我们常常以为长久的陪伴,其实可能只是短短一段路程。《背影》里“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让我们少一些年少的放纵和自以为是,多一些理解和珍惜,因为爱,我愿意站在你的立场,体会你的感受,让我们感谢朱自清和史铁生的提醒,感恩我们的父亲母亲。

二、对生命最高的礼遇就是珍爱生命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兴尽悲来,深情发出“修短随后,终期于尽。岂不痛哉?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深沉感叹。生命的长短要随造化而定,最终必定走向消亡。作者认为死和生都是人生的重大事件,可是这种人生大事我们无从选择,只能默默被动接受,真是让人无奈,又无助。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死即死,不可等同视之。那么,拥有鲜活生命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我们要珍惜生命,积极入世,让生命灿烂而精彩。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3],在人生的绝境里,他想选择逃避,他想自暴自弃,几次想到自杀,一次又一次在死亡边缘徘徊。当一个人面临绝境无路可走,一点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此时是否还有活着的意义?他在思考生与死,在纠结痛苦中,在四百多年的衰老但地坛里,在日升日落里,在炎炎夏日在冰冷的寒冬,他反反复复思索这个问题,这样想了好几年,荒芜但并不衰败沉寂而多彩的古园,给他带来了生命的启示。“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不再去逃避,默默接受苦难,才能超越苦难。活着,毅然选择活着,活着就是一场胜利。

三、世间总有路可以走,热爱生活精彩走过

杰克伦敦曾经说过一句话“愿我的生命如同那最绚烂的流星,愿它的每一颗都绽放着动人的光辉”。史铁生在明白活着的意义以后,用笔闯开了一条路。哪怕职业就是生病,哪怕每天需要忍受那么多肢体上的疼痛,就像张海迪在《轮椅间的心灵对话》中写到“你扎满粗大针眼儿的胳膊,几根血管因为反复使用已经被扎坏了,错乱地盘虬着,有的地方还凸起青色的硬结”[4]但依然伟岸挺拔,沉稳平静。他为自己活着找到了支撑,这个支撑也让活着有了意义,“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他顽强而执着地用笔回答了如何活,也用行动告慰母亲,我在好好活。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老人与海》,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的老渔夫,浩瀚的大海,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成群凶猛的大鲨鱼,最后剩下的一副巨大的骨架。也许在平庸的人看来,他一无所获,可是他是一个真正的勇士。老渔夫桑提亚哥用几天几夜独自搏斗,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不论遭遇什么,只要凭借勇气、毅力和智慧,明天太阳照常升起,明天必定又是新的一天。

身处黑暗却给人带来光明的令人震撼的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凭着触摸,也能发现数之不尽的有趣事物。树叶的柔嫩树皮的粗糙,她把手轻搭在一棵小树上,便能感受到高歌小鸟的喜悦,她希细嗅花的芬芳、细尝每一口食物,她希望找到个一粒新芽,感知大自然从冬眠醒来的征兆……多么细腻多么欢乐与美好,除了深深的感动还有强烈的共鸣。因为这是一颗乐观强大的心脏,才有的对生命的狂热。

总之,生命体验人文关怀在语文教学及学生的健康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钱穆说“凡中国文学最高作品,即是其作者之一部生活史,亦可谓是一部作者之心灵史。此即作者之最高人生艺术”,语文教学要通过教材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感染学生,把学生塑造成既有真才实学,又勇敢坚毅热爱生活的一代人。

猜你喜欢
史铁生背影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两个背影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你给我留下了背影
背影
去找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史铁生:心魂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