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宝才
1.实验教学重于演示,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索 在传统的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主要是教师首先进行演示,然后由学生对教师整个的演示过程进行模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独立思考和锻炼的机会,这样就失去了实验教学的真正意义。
2.在实验教学中,缺乏对细节的指导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同时也是一个锻炼学生细心、耐心、恒心的一个很好的舞台。众多的科学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对细节的发现和不断探求根源的恒心。而在传统的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学过于程式化,更注重于形式,“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回去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几个环节,而对于实验过程中需要面临的具体问题,缺乏有效的指导。
1.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实验情景创立 初中教材中,存在着许多趣味性强的实验,这些实验往往都是基于某一自然现象来进行设计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实验进行课堂情景导入,通过提出一两个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增加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深入探索以及对相关实验设计的热情。例如,在进行“摩擦力”这一内容的教学时,老师们可以在课前的话题引入环节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相同的木头,你推一下之后,在柏油马路上和在冰面上哪个滑得更远?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时,老师们再进行第二次提问:那为什么在冰面上木头会滑得更远呢?这个问题,首先能够引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也能够引起学生激烈的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摩擦力这一内容的学习兴趣。
2.家庭实验作业设计与布置 通过进行家庭小实验的作业布置,从而让其与课堂教学进行相互联系,使学生能够和家长更清楚地认识到家庭科学小实验对教学效率提升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实验的动手能力与积极性。这种体验式、探索式的科学实验,能够让初中学生对科学知识更有感觉,从而提高了科学教学的效率。在进行科学教学设计时,可以依据学在实验得出的数据进行教学,使学生更有成就感,提高他们家庭科学实验的积极性,并且将这种学习积极性带到课堂学习中,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现行的初中科学教材中,许多内容大都是选取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因此,教师在科学过程中,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图片或描述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土壤中“人类的活动与土壤”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懂得土壤中的生物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三大类,其中对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有重要的作用的是植物,以及懂得土壤是有矿物质、腐殖质、空气和水组成的,其中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是矿物质,并能根据它的组成成分的不同,可以将土壤分成三大类。上课之初,我先是借助PPT软件为学生们呈现出了一些废气和废水等污染物进入土壤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废气、废水进入土壤后对土壤造成的危害,学生们的注意力立刻被眼前呈现出的画面所吸引,很快图片就播放完毕了,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着,为了让学生们更加直观的感受被污染的土壤和未被污染土壤的区别,我将提前准备的两种土壤放到容器内,并抽取了几名学生让他们亲自加满水,让学生上台观察观看,通过这样的实验,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深度理解。还培养了他们在遇到难点或难题时的动手能力。
4.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解答 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教学,首先,在进行微课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根据《摩擦力》这一课程的教学需求,准备好相关的实验器具,比如毛巾、长木板、长方体木块等等,并以学生小组为中心,按照导学案的要求进行深入分析,猜想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提出运动速度、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等影响因素。在研究一个量和多个量变化的关系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实验方法,思考木块为何要运动,分析木块是否存在匀速直线运动,并根据各种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实验。但是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要详细介绍相关的注意事项,以此降低实验误差,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有效保障。其次,学生小组要严格遵循导学案的要求,深入探究摩擦力大小影响因素的实验,以小组形式进行沟通交流,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并设计出完整的记录表格。最后,在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想要保证木块的匀速直线运动存在较大难度,木块运动过程的速度很容易出现变化,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微课视频,通过云平台将数据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对实验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控制,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对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视不断提高,对于科学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其中探索性实验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对探索性实验教学方法的应用要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在探索科学时提高探索欲望,生真正提高科学学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