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职教育中必须渗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语文学科是中职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通过从传统文化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教学中融入传统的教育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流传。
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缺乏相应的文化教育意识,在中职语文教材中出现相应的知识内容,教师也只是单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学,并没有将文化的教育与知识的教学联系起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长期处于网络时代,传统文化的意识逐渐淡薄,但是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学生的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近几年的统计表明,中职学生的入学人数逐渐减少,在各个中职院校中,招生的压力逐渐增大,这样的状况导致中职院校不断降低招生标准,甚至部分学校出现学生只要愿意就读就可以入学的现象,这样的招生条件下,中职院校学生的整体水平逐渐降低[1]。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教育困难逐渐加大,中职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更加困难。
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方法,教师的教育方法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的文化教育,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教师转变传统文化教育不必要的观念,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中职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学生精神文化的教育。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是丰富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体会到语文内容所传达的精神文化[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语文知识表面的教学,也要注重对文章精神内容的挖掘。例如,在《水调歌头》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富含作者饱满的情感,表达了诗人的思念和对自己想念的人的美好祝愿。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带领学生赏析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而不只是学习诗歌知识本身。
中职学生的语文教材内容是经过重重筛选的,其内容一定是比较丰富且能够传达某种精神感受的,并不只是学生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和古诗词等都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通过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3]。通过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将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语文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水平,也能够有效地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例如,在《陈情表》的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要提高学生对文言知识的理解,也要提高学生对“孝”的理解。在本篇文章中,李密细腻地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祖母的真挚情感。
氛围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深远的,但是氛围的影响过程是长久和潜移默化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利于传统文化学习的氛围,促进了学生传统文化观念的形成。传统文化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语文教师借助传统文化的内容为学生营造氛围,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习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在班级中设立“图书角”,图书角中摆放经典著作,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进行阅读。在班级中或者校园中设置“学习园地”,张贴名人名言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学习。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大多注重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师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要融入相应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有利于中职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同于知识的教育,需要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学生能够获得真正的理解与认识。学生的实践活动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安排,活动的目的是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将传统文化的相关理念渗透到实践活动当中。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教育内容,中职语文教师在教育中要进行不断的探索,通过现代教学方法的实践有效地融合我国传统的文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受益者和传承者。通过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使中职教育能够培养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