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淑芳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的优劣,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因此,家庭教育环境的好坏,对于整个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地处农村,这里土地贫瘠,经济作物有限,致使大部分学生家长外出务工,多数学生就留给爷爷、奶奶带,我校大多数学生属于这种“留守儿童”;学生的家长大多受教育程度有限,他们认为孩子只要在学校念书,受学校老师教育,考试能考个高分,这就是好孩子;家长的一些嗜好,如爱打麻将,爱喝酒,追求物质享受,诚信的缺失等。
2.学校德育教育有待提高 认识不到位,德育仅仅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农村学校存在重视智育,忽视德育的现象,各方面评比重要看智育成绩。学校的工作重心还是放在智育上。所以,品德课在学校中就成了“自由课”,想起就上,忙了就忘,上课没教案,课后没作业。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没有与其它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普遍采用榜样示范法、说理疏导法、自我教育法和品德评价法进行教学,而很少使用情感陶冶法、品德实践法等,同时教学方法没有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导致教与学脱节。部分学校教师片面追求学生成绩,致使有些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只管教书,不管育人。
3.社会环境对学生德育存在一定影响 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不良的社会环境则会对学生的认知存在干扰作用。我校初中的学生大部分有智能手机,这些学生年龄小,自律能力不强,他们很容易会受到来自网络的诱惑。除此之外,社会上不良之风的负面影响,造成儿童不思上进,淡化人生。读书做官与读书无用仍在延袭危害部分家庭,造成对孩子的德育教育误区。
1.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众所周知,现代教育体系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在教育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结合我乡的实际,首先我们学校要积极牵头,配合乡政府、派出所、村委会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清除校园周边的娱乐场所、规范校园周边的各种摊点、对侵害学生利益的不法分子坚决打击,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其次,学校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对学生的教育形成共识,合力解决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只有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落到实处,才能让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学校要以活动为载体,进行德育教育 结合我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留守儿童”中存在的自私、无理、贪玩、不爱学习等问题我们可以开展“做自强自立的好少年”、“给外出打工的爸爸妈妈写信来了解打工的艰辛”等活动;其次,利用重大节日或纪念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如、每年3月5日“学雷锋教育日”、12月9日“纪念12.9运动日”等;坚持每周一升旗制度,并利用国旗下讲话、团会、班会、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坚持举办每年庆祝“六一儿童节”、“运动会”等活动,对学校的体育和文化建设进行全面检阅;举办朗诵、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全面展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广大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再次,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帮学校周围的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清理学校周边的垃圾等,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了情感,在体验中得到认识,在认知中得到了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发展。
3.学校要突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针对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做到:第一,作为农村小学老师,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应该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把德育教育的水平提上一个新的认识高度。当然,要想使老师们的认识得到提高,首先,教育主管领导的思想认识要提到一定的高度。第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德育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学习怎么做人,老师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要围绕着道德教育来开展,而智力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德育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在学校老师无论是上课还是平时与学生沟通,都要将道德教育思想传达给学生。所以说智力教育很重要,但是智力教育要时刻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从长远的利益来讲,这样将对学生以后的自学能力,个性发展,审美观点等等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第三.建立健全德育评价体系。目前,许多学校的德育没有评价体系,更无从谈到健全。表现在对学生进行评优时,往往以成绩为主,其它条件过于空泛,而且多半是由班主任一人负责,对德育的评价还是停留在用智育的评价方式,是不科学的。为了使德育绩效的评判更加合理,建议建立健全的德育评价体系,要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综合评比。
总之,德育教育的好坏,对个人来说影响到学生一辈子,从长远、从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讲,又是影响到国家将来与社会和谐的大事情。因而,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联系,把学校有形的德育教育和家庭潜在的德育影响有机结合起来,并且尽可能地结合各个方面的有利力量,才能为学生的道德发展做出贡献,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新世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