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批判性思维品质培养研究
——以初中思想品德课为例

2019-04-07 15:25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34期
关键词:品德课批判性教师应

孟 琪

“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批判性思维包括批判性思维品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两个方面。“批判性思维能力由一系列有关思维的知识和技能构成,而批判性思维品质是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运用批判性思维技能的意愿和倾向”。批判性思维品质主要包括好奇心和质疑的态度、自信心和开放包容精神、良好的思维素养。批判性思维的价值在于能使人在面对相信什么或做什么时做出最佳合理决策。人们在青少年时期做出决策形成的相关品质影响其一生的决策习惯,初中生正处于知识学习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为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品质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培养初中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学科,自然地成为培养初中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载体。

一、培养初中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意义

培养初中生批判性思维品质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初中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首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批判性思维的问题意识要求我们反思自己积极主动且理性的思考过程。培养初中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思想懈怠、懒惰和麻木,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其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品质要求我们在思考中通过分析和判断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做出最佳决策。培养初中生批判性思维品质有助于帮助初中生探索新知识和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最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学生善于质疑和批判,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批判性思维品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1.忽视问题意识培养,灌输教育成常态

批判性思维的反思性特点要求具有问题意识,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往往直接给出答案,缺乏思维引导,在思维品质培养中忽视问题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主要表现为缺乏好奇心、不敢质疑、盲从他人观点。在盲目从众和服从教师权威的影响下,学生盲目跟从大众观点而不独立自主思考,依赖教师直接给出答案而不积极思考。长此以往,学生不敢质疑、缺乏对事物或现象的好奇心态度,不善于发现问题。

2.重思维技能训练,轻思维品质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更多地注重思维知识灌输和思维技能训练,教授学生各种论证技巧和方法,却忽视了思维品质和意愿的培养。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并不意味着学生一定会去使用,使用和愿意使用存在区别。初中思想品德课忽视了批判性思维品质和意愿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主动迁移知识的动机和愿望、坚定自己信念的自信心和开放包容的心态,缺乏逻辑思维、发散性思维、辩证思维、反思性思维等有效思维必备的思维素养,从而使知识经验处于惰性状态,不利于提高思维的合理性。

3.重理论教条,轻实践锻炼

思维的价值只有在运用中才能体现,批判性思维的价值——只有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中才能得到体现。如果只具备思维品质和技能而不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就无法贯彻落实先进的教育理念,也无法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批判性思维的品质。然而,目前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批判性思维品质培养主要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缺少锻炼批判性思维品质的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缺少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机会,无法确保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师培养的批判性思维品质。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路径探析

1.巧设课堂提问是形成批判性思维品质的有效手段

(1)导入:巧设提问

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应通过设计具有良好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立自强”第2 课“积极的生活态度”的第一框内容“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教师根据教材设计导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应逐渐增强自立意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八年级的小明同学以作业多、学习压力大为由,不愿意做任何家务活,连最基本的收拾房间都要依赖父母。你同意小明同学的做法吗?”本课主题在于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教师在导入中结合初中生面临学习压力的客观现实巧设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2)讲授:精设提问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精心设计有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思考。教师应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多提问类似于“你能说出……的相同方面和不同方面吗?”等有意义的问题。另外,在设计问题时既要涉及感性因素又要涉及理性因素,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分析问题,使学生在思考、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品质。例如,苏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爱我中华”第24 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第二框“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变革”中“对外开放”的内容,教材中的案例仅仅是两个简单的中国与外国取得良好合作伙伴关系的案例。教师可以补充一个反面案例,如“针对近几年我国和韩国的紧张关系,有人以爱国名义制造混论和暴力行为,比如抵制韩货、当众骂韩国人滚出中国等。这类行为真的是爱国表现吗?我们应该怎样爱国?”通过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客观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呼吁学生理性爱国。

(3)反馈:深度追问

教师在授课中针对提问展开深度追问,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反思性思维,即通过反思继续发现并分析新问题。教师在提问第一位学生后,可以继续提问“谁有不同的观点?谁能评价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观点?”。通过深度追问的方式,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鼓励学生对他人的思考过程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在分析他人思维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对整个思考过程进行反思。

2.精选经典案例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1)选择热点问题

教师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且能引起价值冲突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针对热点问题展开客观分析,提高学生理性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比如,苏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遵纪守法”第23 课“不以规矩 难成方圆”的第一框内容“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本框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维护并遵守规则的意识,遵守交通规则是规则意识的重要体现。教师可以通过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教师可选择行人闯红灯的热点问题进行案例式教学,教师应提前预设学生出现的认知偏差。学生可能会站在行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认为“既然没有车辆通行,就不用浪费时间等绿灯了”。通过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教师利用可能出现的价值冲突,引导学生理性分析现实问题,即使没有车辆通行也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否则可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使学生从热点问题中吸取他人教训,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从而提高遵守规则的意识。

(2)选择人文经典

人文经典具有深度影响力,教师通过选择人文经典作为经典案例,既能丰富学生的通识知识,还能使学生在分析经典案例中增强优秀品质。

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包括自信心。如苏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 课“自尊自信”的第二框内容“成事需自信”,本框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自信心的优良品质,教师可利用教学内容选择人文经典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比如解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经典案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以后,遭到了声势浩大的反驳。可是爱因斯坦自信自己的理论必然会取得胜利,对反驳不屑一顾,他仍坚持研究了,终于使‘相对论’成为20 世纪的伟大理论。”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相应的人文经典案例,通过著名人物的成功经验对学生增强自信心产生启发和鼓励,并结合教材讲解具备自信心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使学生充满自信、从容不迫地对待他人的质疑。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自信的同时需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避免因盲目自大做出错误选择,培养学生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品质。

3.注重实践活动是升华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必要路径

(1)教师引导下的交流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地、独立自主地思考提出各自主张并坚定信念,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另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拥抱对立的观点,争取理解他人,试图从不同的立场看待问题,尽量想象不同的论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反思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表达信念时适当引用诸如“通常地”“十分可能地”“假设地”等模态限定词重建主张,以避免由于粗心、不严谨的思考导致论证失败,增强逻辑的严密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学生结束讨论后,教师应及时予以评价,对理性分析问题的学生给以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思考不合理的学生给以鼓励,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意愿。

(2)反思——反馈模式的互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成果在课后形成结果反馈,不仅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还有利于教师发挥批判性思维的模范带头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后作业,比如让学生画出思维导图以总结知识,或者让学生撰写评论,评论的内容不设限制,可以是自身存在的问题,可以评论教师教学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评论社会热点和他人的观点。教师在收集学生的作业后应及时予以反馈,矫正学生在评论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形成教师和学生互相反馈和反思。通过反思——反馈模式的互动培养学生有效论证必备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升华学生的思维素养。

猜你喜欢
品德课批判性教师应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未雨绸缪 静等花开——基于“儿童立场”下的品德课前准备策略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