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9-04-07 15:25植少英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34期
关键词:氧化铜结论笔者

植少英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即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而从学生层面来说,探究式课堂教学则是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它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从而为其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引导学生按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问题——假设——推理——验证——结论”进行探究。在此,笔者将展开具体论述。

一、加强实验教学,培养探究能力

“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作为一名农村教师,笔者深切体会到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意识是多么欠缺。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利用一切可开发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探究,在交流中闪耀智慧的光芒。同时,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宜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合理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自己去参与、去探索,即教会学生学会探究。

例如,在设计“氧化铜可不可以做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这一实验方案时,有一小组设计实验如下:取两份氯酸钾,向其中一份加适量的氧化铜,同时加热,一段时间后,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哪支试管的气体最先使木条复燃,借此可证明氧化铜可不可以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绝大多数学生对此设计表示肯定。就在大家跃跃欲试急于动手实验时,一位学生站了起来,提出自己的质疑“难道取氯酸钾的量不需要相同吗?”一语惊醒梦中人,大家手上的动作都停止了,思维却开始活跃起来。又经过一番讨论,大家统一了认识:做对比实验时,根据对比实验的要求,只能控制一个变量,即有无催化剂,其他因素应完全相同。经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得出肯定的结论。此时,学生完全沉浸在实验成功的喜悦之中,没有再继续探究的欲望。但笔者深知学生对概念的理念还不深刻,于是笔者模仿上面学生的口吻提出“难道能加快反应速度的物质就是催化剂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又开始了讨论。笔者走近他们,听到一学生在小组中的发言,“只凭加快反应速度这一点不能说明它做了此反应的催化剂,因为我们没有证明在反应前后它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有没有发生改变”。听到这笔者欣喜万分,对他的分析表示肯定。那么如何探究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经过各小组的讨论,学生都很快拿出了方案。一个小组的设计是这样的:“实验前用天平称氧化铜的质量,实验结束后,采用粗盐提纯的一套方法,先将反应后的固体溶于足量水中,然后过滤并将滤渣洗涤烘干,再称其质量来比较两次质量是否相同。”大家对此做法表示肯定。但在比较化学性质是否相同时,几个小组费了一番周折。几次讨论后终于得到了初步方案,认识到氧化铜的催化作用就是一条化学性质,可以用提纯出来的氧化铜重复操作上述实验,比较其催化性是否改变。就这样,笔者努力使自己的每一节课都成为师生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提高探究能力

猜想并提出可能出现的结论,验证猜想结果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动脑的过程,猜想必须符合逻辑。课堂上,教师要留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提问题,并猜想可能出现的结果及通过实验等活动探究。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如学习课题《分子和原子》时,当学生探究了氨分子的扩散,并记录了现象、作出解释后,教师可趁热打铁向学生提出问题:“当同学们把大烧杯拿开时,会产生什么现象?”学生提出了多种猜想:1.已变成红色的酚酞溶液变无色;2.已变成红色的酚酞溶液变浅红色;3.已变成红色的酚酞溶液不变色;4.教室会充满刺激性气味等。接着,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继续探究自己的猜想,并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原因、得出结论,使学生对“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这一分子基本性质的理解更深刻。这样,学生不仅敢于猜想也敢于动手做,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不仅得到巩固,而且学生创新思维也得到了锻炼。自然地,理论指导实验、实验结论上升为新的理论,理论、实验反复循环,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同时又在实验中发现问题。以往问题的解答全由教师包办代替,得出的结论学生被动接受后死记硬背,造成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因此,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边学边探中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互相合作,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合作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先用几分钟把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综合,然后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对话、争论、答辩等方式,发挥学生的学探优势,利用他们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问题的结论更清楚、更准确,点拨学生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空气组成》一课中,主要采用同桌生生讨论探究和全班集体讨论探究的方式,经过合作讨论探究,在这一课中学生充分理解了“为什么水会进入集气瓶?为什么只能用红磷燃烧来验证空气的组成?为什么进入的水小于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等问题。

总之,运用探究式教学可以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师生双方互相接纳、互相敞开、互相理解,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真正摆正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从而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猜你喜欢
氧化铜结论笔者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不同铜源在蛋鸡腺胃吸收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纳米氧化铜在腺胃肝脏的分布
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
结论
实时动态监测纳米氧化铜作用于CHL细胞的毒性效应
某氧化铜钴矿硫酸浸出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