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俊
随着国家教育的改革,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高中语文学科文化素养就是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学科化,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所生成的可以适应终生发展且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知识储备、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同时新课程标准针对语文核心素养基本上也有了明确的规定,主要包含语言素养、思维素养以及审美素养、人文素养等四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其思维发展;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知识的教学以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如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写字识字、运用文字的能力等等。还要通过语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感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审美情趣,促使其逐步健全人格,形成良好的个性,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实现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人们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也是事实,不管是陆路、水路,还是航空,均可抵达。诚然,前提是个人的愿望。如果没有向往的意念,再好再便捷的交通也是无济无事的。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是如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自己要充满信心与激情,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应该显示出一种高贵而文雅的气质,哪怕朗诵课文,也尽量读出感情,从而起到引导和熏染学生的作用,达到激发学生产生兴趣之目的。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经常采取展示图景并配以音乐动漫效果,创设的情境能快速地让学生融入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获得更真的情感体验。例如,我常常给学生观看《家信》、《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诵者》等节目,这不仅让学生从中学到相关知识,还培植了学生的情感体悟和审美情趣,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烈兴趣。
2.创新教法,拓展审美教育空间 在高中语文审美品质培养中,教师要遵循课堂教学实际,创新教法,打破常规审美教学路径,深刻挖掘文本内涵,引领学生从文本解读中凸显审美品质。在文本教学中,字词美、语句美、修辞美、结构美、描写美、情感美、寓意美等,都可以是审美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善于整合文本中的审美教育资源,让学生从中发现美、感受美。如在《离骚》的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解读是教学难点。对此,我们可以结合相关教辅资料,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赏析,在此基础上,可组建讨论小组,归纳和梳理文本的语言美感。该文在语言朗读上很有特色,节奏感很强,以四句为一节,每一节都用到“兮”字,给朗读提供了丰富的情感韵脚;同时,在修辞手法上,该文大量使用了比喻、对偶等,也让语言表达更加灵动,给文本赏析带来无限深意。当然,语文课堂审美教育不能囿于教师的讲解,还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特别是在语文审美品质培养上,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验、去感知、去建构美。
3.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 许多作家、许多语文水平较高的人,问其学习经验,都说很大部分是得益于课外。这说明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应进行正确引导,引领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让学生参与到课内外的学习过程中,以形成知识迁移能力。课堂内,教师在教学中可不时地向学生注入新的内容,提供给学生课堂阅读教材以外的一些有益书籍,也可就报刊上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交流;课堂外,教师要抓好课外阅读,提倡学生多写日记、记笔记,积极参与日常的言语交际活动,参与学习语文的全过程。做到课内外相结合,充分发挥出二者的作用、价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条件,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收获更多。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多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当主角,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从策划、组织推选主持人或负责人,到正式开展活动等,具体安排都由学生自己研究确定,教师则负责从旁协助,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如学生提出整体设想,教师可适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帮助解决等。为班级出版板报、出手抄报、举行优秀作文朗读会和组织小记者采访等活动都可以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而有的教师习惯于包办代替,这样做,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便难以得到发挥,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创造才能也难以充分地展现出来,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注意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结语: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积极培养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语言素养、人文素养、思维素养以及审美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实现高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