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行程问题一题多解

2019-04-03 05:40张勇刚
读天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一题多解发散思维小学数学教学

摘 要:教学中适当的一题多解,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和去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训练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娴熟运用,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通过“相遇问题求速度、求时间、求两地总路程”三个题分析了“一题多解”教学中“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训练指导方法,以提高教师数学一题多解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一题多解;发散思维

一题多解,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不同的方位,运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解答同一道数学问题。教学中适当的一题多解,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和去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训练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娴熟运用,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大家分享下小学数学行程问题一题多解。

一、 相遇问题,求速度

【例1】 一辆客车与一辆货车同时从相距450千米的甲、乙两个城市相对开出,经过5小时两车相遇。客车每小时行44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解法一:先求出客车共行了多少千米,再用甲、乙两个城市间的距离减去客车行的路程,就等于货车共行了多少千米,由此可求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列式计算为:

(450-44×5)÷5

=(450-220)÷5

=230÷5

=46(千米)

解法二:用甲、乙两个城市间距离除以客车和货车的相遇时间,即得两车速度和,再用速度和减去客车的速度,即得货车速度。列式计算为:

450÷5-44

=90-44

=46(千米)

解法三:根据“速度和×相遇时间=两地距离”这一等量关系,列方程解。

解:设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则:

(44+x)×5=450

44×5+x×5=450

220+x×5=450

x×5=450-220

x×5=230

x=230÷5

x=46

解法四:根据“客车行驶路程+货车行驶路程=两地距离”列方程解。

解:设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则:

44×5+x×5=450

220+x×5=450

x×5=450-220

x×5=230

x=230÷5

x=46

分析:比较以上四种解法,解法二的思路简明,运算简便,也比较容易想到,是本题的最佳解法。

二、 相遇问题,求时间

【例2】 一辆客车与一辆货车从相距450千米的甲、乙两个城市同时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4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6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可以相遇?

解法一:先求出客车和货车每小时共行多少千米,即速度和。然后根据公式“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即可求得。列式计算为:

450÷(44+46)

=450÷90

=5(小时)

解法二:客车和货车在相遇时各行路程的和,就等于甲、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450千米。由此可列方程解。

解:设经过几小时两车可以相遇。则:

44×x+46×x=450

(44+46)×x=450

90×x=450

x=450÷90

x=5

解法三:根据“速度和×相遇时间=两地距离”这一等量关系,列方程解。

解:设经过几小时两车可以相遇。则:

(44+46)×x=450

90×x=450

x=450÷90

x=5

解法四:甲、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减去客车所行的路程,就等于货汽车所行的路程。由此列方程解。

解:设经过几小时两车可以相遇。则:

450-44×x=46×x

44×x+46×x=450

(44+46)×x=450

90×x=450

x=450÷90

x=5

分析:解法一思路清晰,运算简便,是本题的较好解法。后三种解法都是方程解法,实际上这三种方程解法都是同一数量关系,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它们都是由一个方程变形得来的,其中解法三较为简捷。

三、 相遇问题,求两地总路程

【例3】 一辆客车与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个城市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4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6千米,5小时两车相遇。甲、乙两个城市相距多少千米?

解法一:先求出客车和货车各行了多少千米,再求出两车行驶路程的和,即得甲、乙两个城市相距多少千米。列式计算为:44×5+46×5

=220+230

=450(千米)

解法二:先求出客车和货车每小时共行驶多少千米,再乘以相遇时间,即得甲、乙两个城市相距多少千米。列式计算为:

(44+46)×5

=90×5

=450(千米)

解法三:甲、乙两个城市的距离除以相遇时间,就等于客车和货车的速度和。由此可列出方程,求甲、乙两个城市相距多少千米。列方程解答為:

解:设甲、乙两个城市相距x米。则:

x÷5=44+46

x=(44+46)×5

x=90×5

x=450

解法四:甲、乙两个城市距离减去客车行驶的路程,就等于货车行驶的路程,由此列方程解答。列方程解答为:

解:设甲、乙两个城市相距x米。则:

x-44×5=46×5

x-220=230

x=230+220

x=450

分析:解法二和解法一是算术解法,其中解法二是较好的解法。解法三和解法四是方程解法,其中解法三是较好的解法。比较以上四种解法,解法一和解法二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相互转换,解法一和解法四、解法二和解法三,它们的数量关系是分别相同的,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它们只是解题思路及方法不同。

综上,一题多解的训练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先找出常规解法,然后进行发散性的思考,以探求不同的思路;另一种是摆出条件和问题后,不找常规解法而直接进行发散。前者属于“同中求异”,后者属于“异中求同”。因为这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发展思维的前提下,“殊途同归”。其训练目的有三:一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技能技巧;二是为了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他们长知识、长智慧;三是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朱善香.充分利用一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J].中小学数学研究,2006.

[2]蒋秀丽,李鹏飞,陈中华.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J].物理与工程,2012.

作者简介:

张勇刚,贵州省铜仁市,贵州省德江县稳坪镇花园完小。

猜你喜欢
一题多解发散思维小学数学教学
例析初中数学的多解问题
一题多解的教学问题分析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高中数学“一题多解”的学习心得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