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茶话式”课堂模式的多维意义

2019-04-03 09:28吴冬梅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课堂模式高效课堂

吴冬梅

[摘   要]初中语文课堂上的“茶话式”课堂模式具有多维意义,其能够把学习变成快乐的经历,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让学生在读与悟中收获快乐,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关键词]“茶话式”课堂模式;多维意义;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4-0012-02

以往传统的语文课堂模式,往往是教师居高临下,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向传递模式,这种传统的语文课堂模式大都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和情感、心理上的距离。这种师生角色地位的恒定化,桎梏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初中语文“茶话式”课堂模式,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新型课堂模式。具体来说,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转变角色,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作为课堂的“主持人”,创设轻松的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收集、处理语言信息,通过多向互动和情感交流等途径,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茶话式”的交流、探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茶话式”氛围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

一、“茶话式”课堂模式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教师都懂得在课前要用富于激情的导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茶话式”课堂模式自带一种无声胜有声的魅力,不同于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相对自由的课堂模式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

如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如何让初一的学生理解作者对封建教育的批判,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将自己的身份转化为“主持人”,通过营造“茶话式”的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探讨的热情,让学生结合作者对百草园的描写谈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再以此拓展到儿童喜欢玩乐的天性上,这样学生从儿童的天性出发,自然能感受到百草园带给作者的无限乐趣。我再进行适当的点拨,学生就会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学生个个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主動解疑释疑,交流心得体会,语文课堂由此变得生动活泼,这就成功地以“茶话式”课堂模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活泼热情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效,避免了教师给个“结论式”的中心、再辅以准确抄写与背诵的情况,也避免了语文教学落入俗套的情况。

又如以“茶话式”课堂模式来教学《我的第一本书》,我首先将自己的身份转化为“主持人”,通过营造“茶话式”的轻松愉快的氛围鼓励学生自读文本后,进行这样的“茶话式闲聊”:

教师: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学生A:我了解到了社会黑暗。

学生B:我了解到了友情的珍贵。

学生C:我了解到了父爱。

学生D:我知道了父亲心灵手巧。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茶话式闲聊”中深度解读了文本,有效地实现了学习目标。

二、“茶话式”课堂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能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够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必然要学会对作为阅读客体的文本进行多元解读。钱梦龙先生说:“阅读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要通过阅读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怎样捕捉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怎样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提示,怎样获得审美的愉悦,怎样对文本进行既富有创造性又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 “茶话式”课堂模式可以真正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能力。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对文本的多元解读真正落到实处,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

如在鲁迅《社戏》的教学中,品读“归航偷豆”部分是教学中的重点之一,在“茶话式”课堂模式下,师生进行了“茶话式闲聊”。例如,学生A说:“‘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这句话写得很形象,它把小伙伴们的野性和饥饿感写了出来。”教师听了,并没有立马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引领学生进一步品味揣摩语言,领会句子的真正内涵。教师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A说:“从‘任凭‘围‘撮等词看出来的。”教师问:“‘撮是什么意思呢?”学生看文下注解,齐答:“撮,指的是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教师追问:“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用手指捏取东西?在饥饿的情况下会这样吗?”学生恍然大悟:“哦,一定是豆太烫手了。”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学生领略了鲁迅先生遣词造句的准确美。在“茶话式”课堂模式下,学生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自由地进行讨论。“茶话式”课堂模式下的课堂讨论好比新闻发布会,信息渠道畅通,可以实现多维交流;课堂讨论也似原子反应堆,思维互相碰撞,可以使教学相长;课堂讨论还像新年茶话会,课堂气氛活跃,可以做到教与学和谐共振。

“茶话式”课堂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能力,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茶话式”的交流中,教师的寥寥数语,就能够熏陶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

三、“茶话式”课堂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读与悟中收获快乐

语文课文中不乏名篇,更不缺经典,无论是写人、叙事的文章,还是描景、状物的文章,都值得学生细细品读。我在“茶话式”课堂模式下,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个要素和亮点,引导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我结合“茶话式”课堂模式,开展了一次朗读比赛。比赛规则很简单,学生可以自由大声读,也可以分小节细读,一名学生朗读结束之后,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并打分,我并不进行过多的干预,而最后分数最高的学生为此次朗读比赛的冠军。在这种形式下,学生越读越投入,充分体会到了济南冬天的美。如《安塞腰鼓》《春》等都是美文,很适合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茶话式”课堂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朗读的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和幸福。

四、“茶话式”课堂模式可以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坚持以学生语文素养发展为重心,致力追求“学得愉快,导得高明,动得有效,练得精当”。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茶话式”的语文课堂模式能够让语文课堂真正回归本真,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备《 中国石拱桥》一课时,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因为我自己对石拱桥的了解并不多,对很多知识也是一知半解的。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我打算运用“茶话式”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我先布置好家庭作业:回家上网,查查资料,看看什么是石拱桥。在教学中,我营造了“茶话式”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交流探讨丰富多彩的石拱桥知识,在“茶话式闲聊”中,学生很自在,很放松,有的学生还专门总结了石拱桥知识,从而为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基础。有了休闲式的“茶话式”课堂模式,学生真可谓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其真正体现了新的理念,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茶话式”的课堂模式下,我上课不再是为了完成教案,为了呈现完制作好的课件,我有了更多可以灵活变通的时间和机会。与此同时,我的注意力不再只关注教案进行到了哪里,课件展示到了哪里,而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听到了哪里,接受了哪些,还需要些什么。有时,甚至为了解决学生课堂上的疑惑或进行最有效的引导,我宁可删减或放弃本来已经安排好的内容。而有时为了处理学生课堂上的突发状况(比如有时课堂上分心、做小动作、情绪低迷沮丧等),我会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临时增加很多本来没有准备的题外话。比如根据当时状况的需要,我会选择不同的内容和学生进行交流。有时和他们说说人生,谈谈我自己的经历,讲讲我的童年和我学生时代生活等等。

正如前文所言,初中语文课堂上的“茶话式”课堂模式具有多维意义,其能够把学习变成快乐的经历。“茶话式”语文课堂模式的使用,可以实实在在地见证:教师在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中恰当、精当的进行追问、点评与总结,更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与教师的因材施教,同时也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茶话式”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得不累,学生学得有趣、有效。

“茶话式”的语文课堂模式真正打破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模式,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模式。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课堂模式高效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技巧
高三数学“先考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宽与活小学教育阶段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改革构想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