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策略

2019-04-03 09:28林丽珍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记叙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林丽珍

[摘   要]记叙文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记叙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同时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追求高效的阅读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在独立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体会阅读的乐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4-0016-02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分析以及加工信息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拓展语文知识面,逐步提高自身的内在修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以记叙文为主,写作训练也以记叙文为主。因为记叙文的写作思路清晰,内容生动有趣,所以相较于说明文与议论文等题材,学生对记叙文的兴趣更浓,这就为记叙文阅读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感兴趣并不意味着学生就能够学好记叙文,掌握文章要义。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通常只是从字面上进行解读,并没有进行深层的学习。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含义,积累阅读与写作经验,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把握学生心理特点

初中生的兴趣、态度以及习惯还处于不稳定的阶段,随着知识的积累,学生的心理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想要提高记叙文的阅读教学效果,就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第一,兴趣方面。记叙文生动形象的描述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记叙文能够快速地反映现实,通过生动的描述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尤其是那些与生活贴近或情节曲折的文章,学生的阅读兴趣会更浓。

第二,态度方面。教学经验表明,多数学生都会主动去阅读记叙文,教师不需要花费太多功夫去督促学生,因为记叙文中作者的观点,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参照。记叙文中作者的情感,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

第三,习惯方面。随着记叙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很多学生都养成了认真观察事物、积累素材、主动思考等习惯。在生活中,学生也学会了关注社会与自然,同时也能够认真思考社会的发展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利与不利。他们养成了按照时间顺序与事件顺序进行思考的习惯,这样的习惯就能够充分增强他们的阅读意识与感悟能力,充分提高阅读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需要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

二、初中語文记叙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1.尊重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

针对现在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想要有效打破传统教学的固定模式,全面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就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层教学。为了充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灵活运用课堂互动与课下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同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由此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问题与学习任务。初中生在认知能力与语文素养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对于记叙文的理解有一定的障碍,因此很容易产生心理负担,但有些学生却拥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快速找到切入点,迅速完成学习任务。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精心设计有层次的问题来引导学生,逐步提高不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教师就可设计层次性学习任务:第一层,《最后一课》重点描述了哪些事情?找出与情节转折密切相关的事件;第二层,划分文章的层次;第三层,归纳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同时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种有层次的学习任务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从泛读过渡到精读,同时还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还可提高教学效率。

2.注重讲授记叙文阅读技巧

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有些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这导致这些学生对阅读技能的把握与运用不尽如人意,他们无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教师应当立足课堂,帮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技巧。

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整理与归纳记叙文的阅读技巧,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内涵。例如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以下几点:标题、文章首段、文章的环境描写与修辞的运用。其中标题通常是文章主要内容、文章主题与线索的体现,有些文章还会借助标题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思考。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先教授学生分析标题的方法,让学生认真分析并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在记叙文中,文章首段的作用通常是点题或明确文章主旨,或展现与主旨相关的情感,也可为下文做铺垫。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对文章首段的作用进行分析。记叙文的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或社会环境描写,或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或借助景物来衬托人物悲惨的命运。在讲解记叙文的环境描写时,教师可灵活运用多种手段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的环境描写来理解文章主旨。记叙文较为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拟人、反复、比喻、夸张、设问、对偶等,拟人直接把一个事物当作来写人,能够使语言变得更加生动,更容易感染读者;反复能够强调情感;比喻能够使语言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引导学生体会修辞的魅力。此外,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需提醒学生重视文中的中心句等重点句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整理文章思路,划分文章的层次,引导学生围绕文章的重点展开阅读。以《背影》为例,教师在分析文章主题时,可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最能够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并通过分析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段落来讨论文章的中心思想。

3.强调文章的结构形式,提升写作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还需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记叙文来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在阅读记叙文时,学生应抓住线索,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同时了解作者写人记事的方法,掌握记叙文的结构形式。常见的结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①逐层递进式;②片断并列式;③一线串珠式;④情景交融式。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还应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如记事的文章可按照情节或时间顺序划分结构层次。记人的文章可按照人物的成长历程与思想变化来划分结构层次。写景的文章可按照时间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划分结构层次。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概括与总结记叙文的特点,为后续的写作练习打下基础。

记叙文的特点鲜明,通过记叙文阅读教学,学生能够顺利掌握阅读记叙文的技巧,从而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进行阅读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肖丽萍.以境引情 情境交融: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践行情境教学[J]. 中学教学参考,2013(4):15-16.

[2]  李德彦.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以2012年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4):157+159.

[3]  高赛萍.引领学生在比较中整体把握主题:语文阅读教学中把握主题的一个切入点[J]. 考试周刊,2010(19):43-44.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记叙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