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辉,邹 杰,章文红,李范珠,高晓宇,陈 玲,郭曼曼,叶晓莉*
姜黄素(Curcumin,Cur)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1],研究发现,其抑制肝肿瘤细胞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调亡、改变细胞受体连接等实现的[2-3]。然而,姜黄素在水中溶解度极低,且姜黄素的浓度越高对细胞的毒性越大,药物在体内代谢迅速,故限制了姜黄素的临床应用[4]。
纳米粒具有靶向作用,可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等特点[5-7]。本实验以姜黄素为模型药物,以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EG-PCL)为载体材料,通过正交实验筛选最佳处方工艺,制备具有肝靶向的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为构建姜黄素纳米粒的载药系统提供实验基础。
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JEM-1200EX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Jeol公司);Optima超速低温离心机(美国Beckman公司);Mill-Q超纯水器(美国Millpore公司);Nano-ZS型粒径分析仪(英国Malvern公司);HJ-6B多头磁力加热搅拌机(金坛市金伟实验仪器厂)。
姜黄素对照品(含量98.8%,批号:110823-201004,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姜黄素原料药(含量>98%,批号:12041502,成都普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甲醇(色谱醇,德国Merck公司)、乙腈(色谱醇,德国Merck公司);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山东岱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1 姜黄素含量测定
2.1.1 姜黄素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姜黄素对照品10.00 mg,甲醇溶解,并定容到100 ml,作为姜黄素对照品溶液。
2.1.2 色谱条件[8]色谱柱:Thermo Hypersil Gold(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2%醋酸-乙腈(46∶54);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5 ℃;进样量:20 μl。
2.1.3 专属性考察 取姜黄素对照品溶液、空白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和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考察其专属性,结果见图1,色谱峰专一、灵敏,且峰形良好,姜黄素的保留时间约为11.3 min。
图1 高效液相色谱图
2.1.4 标准曲线的建立 精密量取姜黄素对照品溶液,制备系列浓度的姜黄素样品溶液50.00、20.00、10.00、5.00、2.00、1.00 μg/ml,用HPLC测定,得标准曲线方程:Y=42.31X-26.61,r=1(n=6)。
2.1.5 精密度试验 制备质量浓度分别为4.97、9.97、19.81 μg/ml的姜黄素对照品溶液,同一天内用HPLC测6次,日内精密度RSD符合要求(<2%)。
2.1.6 方法回收率试验 制备质量浓度为16.00、20.00、24.00 μg/ml的含处方量辅料的姜黄素溶液,测定方法回收率。结果见表1。
表1 方法回收率(n=6)
2.1.7 稳定性试验 制备质量浓度为20.00 μg/ml的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样品溶液,考察样品稳定性(12 h内),结果显示,RSD为0.75%,表明姜黄素在12 h内测定稳定。
2.2 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的制备 有机相(A相):取姜黄素和聚乙二醇-聚己内酯,溶于二氯甲烷与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中;水相(A相):取泊洛沙姆188,溶于水中。把A相与B相混合,超声,制得初乳;再制备一份泊洛沙姆188的水溶液,把初乳滴加此水溶液中,继续搅拌直到挥去有机溶剂和部分水,得到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溶液,此溶液呈黄色乳光。
2.3 指标考察
2.3.1 形态学考察[9]常温下,取一定量的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滴于铜网上,用滤纸吸干溶液,再把质量浓度为2.0%的磷钨酸溶液滴于铜网上,等自然挥干后,观察纳米粒的形态。
2.3.2 纳米粒粒径测定 制备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溶液,加入到样品池中,用粒径分析仪测定,记录数据。
2.3.3 纳米粒包封率与载药量测定 精密量取一定量的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溶液,置于离心管中,封口,低温超速离心(40 000 r/min,45 min)后,取上清液,微孔滤膜(0.22 μm)滤过,称重,记W1。取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溶液1 ml,甲醇定容至10 ml,微孔滤膜(0.22 μm)滤过,计算1 ml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溶液中的药物总含量,记W0。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和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中姜黄素的质量之和,记Wt。包封率=(W0-W1)/W0×100%,载药量=(W0-W1)/Wt×100%。
2.4 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最佳处方工艺 在预实验基础上,共选择4个因素:因素A为有机相与内水相体积比、因素B为乙酸乙酯与二氯甲烷体积比、因素C为内水相表面活性剂浓度、因素D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用量,按L9(34)正交试验,筛选处方工艺。
2.5 体外释放度测定 采用动态透析袋法考察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性,释放介质为含有20%乙醇的PBS溶液(pH 5.8)。分别称3份含1 mg姜黄素的姜黄素对照品和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用2 ml 20%乙醇的PBS溶液(pH 5.8)释放介质溶解,得到的溶液置于预先处理过的透析袋(Mw=3 500)中,再把透析液放入250 ml 20%乙醇的PBS溶液(pH 5.8)的释放介质内,(37±0.5)℃水浴振荡(振荡速度75 r/min),按一定时间点各取样1 ml,取样后立即补加1 ml的20%乙醇的PBS溶液(pH 5.8)释放介质,微孔滤膜(0.22 μm)滤过,取续滤液测含量,计算累积释药率(Q%)。
3.1 正交试验 把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3个指标按系数积分分配数值:粒径(F1)的系数积分为30%、包封率(F2)的系数积分为35%、载药量(F3)的系数积分为35%。综合评分值(F)=F2/91.33×30+(1-F1/163.4)×35+F3/5.49×35。结果见表2、表3。
表2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表3 正交试验设计和结果
表4 方差分析
由表3可知,D因素对纳米粒的制备影响最大,其次分别为C和A,而B因素的影响最小。由表4可知,因素C、因素D显著影响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的制备。根据表3和表4,确定了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的最佳处方工艺为A3B1C1D2。
3.2 最佳工艺验证 按正交实验得到的最佳处方工艺制备3批纳米粒,测粒径、多分散系数、包封率、Zeta电位和载药量,结果显示,粒径为(102.84±2.68)nm,多分散系数为0.11±0.01、包封率为84.36%±1.19%,Zeta电位为(-0.29±0.11)mV,载药量为4.70%±0.27%。见表5。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呈圆形或类圆形,粒子间未见黏连,结果见图2~图4。
表5 最佳工艺验证结果
图2 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透射电镜照片
图3 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粒径分布
图4 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Zeta电位
3.3 体外释放试验结果 在20%乙醇的PBS溶液(pH 5.8)的释放介质中,释药曲线见图5,结果显示,2 h累积释药超过80%,表明姜黄素原药在20%乙醇的PBS溶液(pH 5.8)的释放介质中释药较快。而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缓慢:2 h累积释药不足35%,10 h累积释药70%左右,直到48 h累积释药超过85%。根据药物体外释放模型,拟合释药行为,结果分别为:Higuchi模型=14.472t1/2+12.343(r=0.925 7)、一级动力学模型ln(1-Q)=-0.046 3t+4.208 8(r=0.870 1)、零级模型Q=1.752 2t+31.219(r=0.772 5)、Weibull模型lnln(1/1-Q)=0.727 5 lnt-1.439 5(r=0.994 0),表明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在释放介质中释药行为符合Weibull方程。
图5 姜黄素溶液和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释放曲线(n=3)
本实验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10]制备了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预实验中曾选择有机相为丙酮、丙酮与乙醇的混合溶剂,但制备得到的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粒径、多分散系数、包封率均较小;当选择有机相为二氯甲烷、丙酮与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时,制备得到的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粒径、多分散系数均较大,也不合适。选择有机相为二氯甲烷与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时,制备得到的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包封率、载药量都较高,且较稳定,故本实验选择二氯甲烷与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为有机相。
因聚己内酯在体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细胞相容性和降解性,常用作缓控释制剂的载体[11-12],但聚己内酯亲水性较弱,在制备纳米粒时,药物容易吸附在聚己内酯的表面,通过聚乙二醇修饰聚己内酯,使得聚己内酯的亲水性提高,改善材料的疏水性与降解性。本实验结果表明,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载体材料的用量对纳米粒的稳定性影响较大:一定范围内(50、100、150 mg),随着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用量的增加,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的粒径、多分散系数变大,包封率增加,但当使用量达到200 mg时,制备的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易破损而沉淀。
姜黄素为水难溶性药物,为了使得姜黄素在体外释放介质中溶解,可在释放介质中加入表面活性剂[13],达到漏槽条件。本实验分别在释放介质中加入十二烷基磺酸钠、tween-20和乙醇等表面活性剂,考察十二烷基磺酸钠、tween-20和乙醇对姜黄素释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十二烷基磺酸钠(浓度5%)或tween-20(浓度5%)的PBS缓冲液(pH 5.8)中,姜黄素的累积释放度均不符合漏槽要求,而在含乙醇(浓度20%)的PBS缓冲液(pH 5.8)累积释放度符合漏槽要求,故选择含20%乙醇的PBS缓冲液(pH 5.8)为释放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