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海红
近年来,如何提升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问题,引起教育界的热烈讨论。高中时期恰好是学生学习议论文写作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思维发展水平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发展以批判性思维为代表的高阶思维的黄金期。但是囿于重“术”轻“道”教学观念和重近“利”轻远“益”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当前高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批判性思维品质不佳的情况。基于以上现状,笔者聚焦高中议论文写作训练,通过完善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引进清晰有效的思维工具、开展细致周密的过程评价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切实引导高中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展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品质。
写作是思维的产物,是运用一定的语言形式表达思维的载体。在高中阶段,教师通过议论文教学的精心设计,有助于思维特别是高阶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目标达成。基于此,可以先从完善写作课型分类着手。笔者打破传统以写后讲评课为主的写作教学课型,将写作课细分为写前、写中和写后指导课,并明确了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总体目标和相应的具体目标(见表1)。
围绕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要求,同时总结写作教学课型并将其归类细分,其意图是将原本笼统抽象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目标具体化。这有助于语文教师理清思路,有的放矢地借助议论文写作教学达成高中生思维培养的目标。
反思过去写作训练,往往采用当场出题让学生写作的方式,这尽管能较好地体现学生写作的真实水平,但客观上忽视了学生写作前运思准备的重要环节,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长远发展。聚焦同一教学目标,笔者在议论文写作前设计不同能力等级的写作学案,对不同写作能力水平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以“XX取消加价”材料写作指导为例(见表2),围绕同一教学目标设计的三个能力等级展开:一级能力要求学生达成本次写作基本训练要求;二级能力要求学生在达成基本训练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能力提升,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将内隐的思维结果外显化;三级能力要求学生在达成基本训练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达成目标的形式更加开放。
表1 写作教学课型分类表
PCQ表格基本组成为:支持(Pros.)、反对(Cons.)以及问题(Questions)。PCQ表格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一个基本工具,其主要适用于议论文写作指导的写前和写中两个阶段。因为学生在写作之前绝大部分的思考是零散的、无序的、多少带有局限或偏见的,这本身就与批判性写作的精髓相悖,所以无论是教师写作教学过程还是学生的写作实践过程,借助PCQ表格可以以更细致的方式检查自己思考与证据的充分性和缜密性。
思维导图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第二个基本工具,主要适用于议论文写作指导的写中和写后两个阶段。议论文要能有理有据地进行立论、驳论,都需要找到合适的理由。但是,理由和论题之间的联系常常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发现的,这就需要学生去寻找、探索和阐述理由——建立清晰的因果思维链。我们知道在任何时候进行推理都应该强化前提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联性,前提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联强度与论证本身的强度成正比。论证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联性越大,论证力度就越强。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用图文结合的直观方式,建立因果思维链,有效增强论证力度,从而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开展议论文写作指导见图1。
表2 “批判性思维与议论文写作”学案设计举例
图1 写作思维导图(理想模型版)
作为另一个重要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相较于PCQ表格在议论文写作训练中更能帮助学生将思维引向深入。借助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对写作问题的原因或意义作层层深入的追问,进而思考其下一层级的原因或意义是什么。追问是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核心环节。作文的观点、行文的层次大多都来自追问,追问之下才有观点,追问之下才能修正观点。追问的意义在于,告诉学生作文不是浮在材料表面来写,而是透过现象逐级深入材料内部,对问题展开由表及里的深入探究。笔者认为,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议论文写作中,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有效的思维路径。
根据“支架”这个建筑术语,卡兹登(Ca-zden)将此与最近发展区”理论联系起来,即教师可以为学习者建构知识的理解提供概念框架。语言支架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另一个基本工具,其同样适用于议论文写作指导的写中和写后两个阶段,特别是写后阶段。在国外写作教学中,借助语言支架开展议论文写作训练非常普遍,现举例如下[1]:
(1)分析立场
站在________ 的立场,就这个问题是与________ 的立场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站在______ 的立场,其是否基于事实、观点或情感?请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推断原因、结果
如果发生______ ,那么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于____________________ ,接下来最易导致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批判性思维和议论文写作训练中,我们亦可借鉴国外经验,引入语言支架,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指导学生用清晰语言有条理地表达个体思维的路径。以笔者执教的一节写作指导课(话题为“我看苏轼对李渤之说的翻案”)为例,笔者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支架完成片段写作(300字左右)。
我(支持/反对)苏轼对李渤之说的翻案。因为……(陈述主要理由)。虽然……(针对反对理由或例外情况),但是我认为……(有限定)讨论的。所以……(得出最终结论)。
写作过程中,学生有时会遇到已经做好充分的证据收集和问题思考准备,但茫然于无处下笔的尴尬情况。语言支架又是一个适合帮助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思维工具。我们可以化整为零,尝试聚焦某一个教学目标进行片段写作训练,给予学生创设可模仿迁移且规范化的写作范式,从而不断缜密地推进论证分析。
作文评价量规(Rubic)是一个比较科学、有效的评价工具,是对学生作文水平或等级进行评定的一套标准。笔者参照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要求和《上海市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议论文写作要求,并结合国外考察学习、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宝贵经验,笔者自主设计一系列作文评价量规(见表3、表4)。
以“《师说》新解”为例的作文评价量规(见表3),主要适用于学生写作过程阶段。这份量规主要聚焦“学习准确识别材料中的核心概念,能够在具体语境中界定概念”。 批判性思维培养目标,其主要从概念定义的方法、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关系、概念定义的作用等方面对学生写作中概念界定问题进行评价。
以“取消女性停车位&歧视”为例的作文评价量规(见表4),主要适用于学生作后修改阶段。这份量规主要聚焦 “学习反思推理的清晰性和有逻辑性”。批判性思维培养目标,其主要从观点表达合理性、(因果)论证分析清晰性等角度对学生写中、写后推理问题进行评价。
笔者设计多种作文评价量规工具的意图是希望对学生整个写作过程进行更加科学的评价,从而帮助学生比较清晰地了解自身实际写作与理想训练目标的差距。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经历了一个自我反思、自我修正的过程,这对于学生形成审慎细致的批判性思维态度无疑影响巨大。
写作评价方式基本分为三种:教师评改、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在以往议论文写作评价中,以教师评改(成绩+评语)的形式最为普遍,学生也非常看重来自教师的评价。然而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改与作文关系密切,评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2]一个真正成功的学习者应当兼具客观理性的自我评价,学会在自我反思中修正完善自己,这对其终身思维发展将产生莫大的裨益。基于此,可以尝试采用综合评价机制(见表5)。
表3 “《师说》新解”作文评价量规
表4 “取消女性停车位&歧视”作文评价量规
表5 实施融合多项数据来源的综合评价方案
本评价方案体现出来源和关注点的复合性。通过系数调整,教师可视实际情况对计算方案进行微调,以利于更好地体现学生在过程写作中所取得的进步。
写作成长档案袋是一种新兴的评价方式,通过收集学生写作训练过程中的作品及相关资料,反映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程度,诊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并及时予以补救。笔者尝试在班级部分学生中建立了学生写作成长档案袋。围绕每次议论文写作材料,建立独立的子文件夹,除了保留学生写作的原稿,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写作背景资料、写作评价表、写后反思、修改稿。为了避免出现把“成长档案袋”变成“一统袋”“杂物袋”等类似问题,笔者同步建立了微信群“写作成长交流吧”,即时地、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写作问题回馈和思维方法的指导。议论文写作是学生思维能力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成长档案袋作为一种过程性的评价工具,学生通过记录个体写作进步的过程,真正激发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思考、解决问题的兴趣。
董毓教授说过:“(好的)思考能力不是读来的,而是练出来的。”[3]的确,在批判性思维和议论文写作训练过程中,我们不能急于把某种定论或范式灌输给学生,而应当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给学生营造一个个开放具体的学习情境,提供一些必要的思维工具和评价工具,从而切实帮助学生搭建起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基本路径,发展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