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先生制”课堂教学的实施与反思

2019-04-02 05:04:10撒兰应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小先生制直角三角形习题

◎ 撒兰应

在义务教育已经普及的今天,“小先生制”仍然活跃在课堂教学之中,受到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在新时代,“小先生制”的使命不再是解决师资匮乏和普及识字教育,而是有了新的、更加丰富的内涵。新“小先生制”相对于陶行知的“小先生制”,不仅在说法和形式上有所改变和突破,而且从本质上体现了课堂教学观念的进步与革新。实施新“小先生制”不仅能够让学生习得深刻的学科知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自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新“小先生制”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

陶行知在1934年正式提出并施行“小先生制”教学,采用“即知即传”的方式,让先获得知识的学生去教获得知识较少的学生、辍学青年和家庭妇女等。陶行知实施“小先生制”是为了解决普及师资短缺、经费匮乏、谋生与教育无法兼顾等教育问题。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小先生制”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新“小先生制”是指在“小先生制”课堂教学模式下由学生做“小先生”,走上讲台充当教师的角色带领学生学习,并参与到备课、上课、总结、评价等教学环节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新“小先生制”继承了陶行知“小先生制”的“即知即传”的思想,经过革新与改进,发展成了一种以教促学、以学定教,让学生自己做主,追求生命教育的课堂。

(一)新“小先生制”以教促学

新“小先生制”课堂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教来促进学生的自学。学生只有学会自主学习,才能让真正的学习发生。教是暂时的,有限的;学是长远的,无限的[1]。让学生做“小先生”,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自学、爱上自学成效显著。一个人要做到自主学习,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具有主动学习的心向,也就是说“想学”;二是要知道如何学习,也就是说“会学”[2]。新“小先生制”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单纯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充当“小先生”进行主讲,通过学生的教来激励学生成为“想学”的人。在新“小先生制”课堂教学中,“小先生”走上讲台充当教师的角色,带领学生学习,并参与到备课、上课、总结等教学环节中,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知识,并形成带得走的能力,成为会学的人。

(二)新“小先生制”以学定教

新“小先生制”坚持以学定教。所谓以学定教是指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新“小先生制”下教师的教学任务不再停留于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认知水准、课前预习程度,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来确定最优的教学起点、方法和策略,并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这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和以案定教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3]。新“小先生制”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来设计教学。教师通过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条件,让“小先生”的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以学定教”与“以教促学”的良性循环。

二、新“小先生制”数学课设计例析

笔者以上海市一所公办重点中学开展的一节新“小先生制”教学课为例,对“新小先生制”进行说明。该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过程是:教师提问—当堂练习—小组讨论—小先生讲课—师生总结,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小先生”教学。

(一)学习背景

该节课是一节复习课。教学内容为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的“几何说理”部分的复习模拟卷。本节课要完成试卷上第218页的习题,共有25题,第一大题是选择题,有6个小题;第二大题是填空题,有12个小题;第三题是简答题,有3个小题;第四题是综合题,共有4个小题,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反馈,试题难度适中。

本节课的习题属于初中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几何说理”的内容,处于几何推理的起步阶段。一题一法或多法让学生常常感到毫无头绪,不知如何下手。学生会习惯于跳跃性的思维,几何题的推理过程也比较混乱。

(二)学习目标

由于该节课的习题内容是几何推理的初级阶段,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是理解思维为主。所以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让学生强化几何推理的数学概念以及学会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新“小先生制”教学的课堂具体操作

本节课课前教师精选出试卷中的典型习题,并提前指定一组或几位学生做上课的“小先生”。接到讲课任务的“小先生”要到教师这里进行试讲,教师要指导“小先生”把习题讲清楚、讲正确,而且要指导点评的“小先生”和讲课的“小先生”如何进行配合与衔接。一堂课有五位“小先生”,还有一位学生担任主持人,负责点评“小先生”的讲解并进行补充和拓展。本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1.教师进行提问

这个提问主要是针对相关概念的提问。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可以大致了解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教师根据观察举手学生的多少和学生举手速度的快慢以及被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等,判断出全班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快速梳理知识并拿出复习方案为学生讲解。

2. 学生当堂做练习,教师当堂辅导

提问复习概念之后,学生需要花10分钟完成复习卷上的练习题。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可以看书,可以查阅资料,在这期间教师当堂查看并辅导。学生练习中如果碰到困难,教师在这个时候顺势给予及时、针对性的辅导。

3.“小先生”主讲和主持

在学生做练习10分钟后,作业反馈时有一半学生需要听刚才练习题目的详细讲解。“小先生”开始走上讲台进行讲解,有一个学生主持。每个“小先生”讲解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是担任主持人的学生走上讲台进行主持,第一个“小先生”需要给学生讲解试卷上的第14题。题目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上的中线长都为1,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最小的内角度数是多少度?

第一个“小先生”走上讲台开始讲题,他边画图边讲解:“大家请看这道题,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上的中线长都为1,我们不妨设BC=1,斜边上的中线CD也为1,那么请问AB边的长度是多少?”大部分学生举手,据此可以判断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这个性质学生能熟练掌握,被提问的学生回答:2。

“小先生”继续讲解:“非常好,AB=2,因为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是斜边一半的直角边所对的角是30°,在直角三角形中,因为两个锐角互余,另一个锐角是60°,所以这个直角三角形中最小的内角度数就是30°”。

主持人点评第一位“小先生”的讲解,说:“讲解很清晰,并为大家复习了三个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主持人又补充道:“这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这个三角形中还包含了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等边三角形。”

第二位“小先生”讲解第25题。题目是:已知:如图1,在△ABC纸片中,∠C=90°,AC=3,AB=5。按图所示的方法将△ACD沿AD折叠,使点C恰好落在边AB上的点C'处。

(1)求折痕AD长。

(2)点P是边AB上的动点(点P与点A、B不重合),设AP=x,△APD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此函数的定义域。

(3)在(2)的条件下,当△APD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P的长。

图1 第25题图

“小先生”在讲解中用了几何画板的动画,学生听得很专注。“小先生”在讲课期间教师两次打断他,提醒他提问一下听讲的同学,因为大家对这道题的理解是有难度的。他提问了两个学生,两位被提问的学生都回答很好,表明学生跟得上讲课的节奏。教师提醒他提问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他在讲解难点时把速度降下来,让听讲的学生有时间去思考,然后被提问的学生再回答一次。通过问一问,想一想,再回答一次,这个难点也就突破了。

在讲解第(2)题时,△APD的面积要用到高,“小先生”计算错了,教师帮他提示了几步,过后问他,他自己也感觉准备得不充分。当然这样的综合题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这道题需要教师再讲解一次。教师在“小先生”讲完后,在“小先生”讲解的基础上给学生又详细讲解了一遍。

经过五位“小先生”的讲解,学生成功地解除了习题中的困惑,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4.小组讨论

在这个环节里,由同桌两人或前后桌四人互相讨论,设置的时间尽管仅有2分钟,但这个环节的收获是巨大的。大部分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向周围的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深入交流一下。尤其是期末复习卷,学生之间互相询问交流,效果很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几何说理部分的习题进行了2分钟的小组讨论。

5.师生共同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可以让学生体会如何做总结,更好地为学生梳理这节课的知识概念,启发学生在课后进行有效的查缺补漏。在这个环节学生常常会提出一些较难的问题。学生也会指出“小先生”在讲课中出现的失误和分享题目的不同解法。

(四)教学反思

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几何说理”是几何推理的起步阶段,推理过程较难。因此,教师课前要引导“小先生”关注知识点的落实,把握逻辑的顺序,对学生的设想和解题思路进行层层追问,指导“小先生”讲课前理清讲解的要点并分析其思路由何而来。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天生具有演讲和讲授的能力,对那些不擅长演讲的学生更需要在起步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让他们能在学生面前讲解时收获成功的喜悦。教师需要在引导分析完成之后再让学生试讲一下,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和技巧,这样可以提升“小先生”的自信心和讲解能力。

学生也是一种丰富的教学资源,等待着教师去发掘和利用。教学、导学、自学、先学各有它的合理性和适用情境[4]。利用学生作为教学资源,并非是让教师投入得更少,而是要求教师教得更好,强调教学重点从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数量转向教学内容及方法的精良。另外,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情境[5]。让学生有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和空间。

新“小先生制”从学生的教出发促进学生的学,鼓励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习得学科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自己做主,在生命教育的追求中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与能力。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着“小先生”课堂管理不规范、机会不均等、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欠佳等问题。

三、新“小先生制”的当代意蕴

新“小先生制”打破了传统课堂以教师教、学生听为主的局面,“小先生制”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真正的主人。其中蕴含的学生自主发展和生命教育的理念是比较突出的。

(一)让学生自己做主

新“小先生制”的核心主题是“让学生自己做主”。在新“小先生制”的课堂中,教师成为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学的舞台,学生成为了课堂上学习和管理的主人。在这种“学生自己做主”的课堂上,学生可以获得自我控制的能力,逐步养成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自律,能够使学生更多地依靠自己来管理自己的学习,能够把讨论和向他人求助作为一种帮助自己学习的资源来利用。同时,“让学生自己做主”也营造了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二)追求生命教育

新“小先生制”追求生命教育,关注个体生命价值与内涵。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教育的尊严,激发生命潜质,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6]新“小先生制”的课堂焕发着生命的活力。首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课堂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听的局面,在教学中给予学生生命关注和重视;其次,是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最后,课堂上的“小先生”主讲和主持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生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也让学生在求知中获得了幸福的体验。

猜你喜欢
小先生制直角三角形习题
含30°角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5.2 图形的相似与解直角三角形
拼搭直角三角形
“小先生制”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75期)2016-10-12 18:03:54
谈学生班级管理自制制度
考试周刊(2016年53期)2016-07-15 13:18:39
让儿童教儿童“小先生制”之混龄活动理念实施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33期)2016-05-28 09: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