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菁华
【摘要】辅导员要立足新时代高校学生的特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解决高校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肩负“四为”服务的传承使者;二是加强笃学砺能教育,培养担负伟大中国梦实现的追梦人;三是加强知行合一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笃学砺能;知行合一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2-0064-02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工作方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高校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还要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知识和创新创业意识教育,指引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就业技能,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训实践能力,解决高校如何培养人的育人问题,更要加强学生社会生存能力教育,提高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解决高校培养什么人的现实问题,实现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
目前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也是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的一代,能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承担家庭幸福生活的创造使者。高校辅导员,第一要务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辅导员深入学生群体调查,系统掌握学生个性特点,理清学生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所产生的自然反应,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教育,保证学生自觉听党话、跟党走,学好专业知识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一、为谁培养人:培养肩负“四为”服务的传承使者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解决高校为谁培养人的首要选择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关键在于解决学生理想信念问题。理想信念是学生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支配和左右学生活动的精神动力。理想信念是否科学坚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奋斗方向是否正确,奋斗计划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学生的价值取向是否跟社会主流价值取向一致,是否能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国高校学生因自身心理发展和认知能力尚未成熟等诸多因素影响,存在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不牢信念不坚定、价值观功利化、物质化等现象,因此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高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首要任务,成为解决高校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首要选择。
(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求教育者先受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需要科学且令人信服的理论支撑,需要经得起实践检验,得到人民认可的可操作性的理论支持。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因此,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先受教育,努力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用扎实的理论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指引学生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做好職业生涯规划,朝着人生奋斗目标努力前行。
(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求教育者遵守教育规律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指导,也需要科学的工作方法。高校辅导员要掌握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坚持“树人先立德、传技先立信”的教育原则,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帮助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依托校风学风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国精神、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对党忠诚、对党的信仰忠诚、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的精神品质,教化学生勇于面对困难,不在挑战面前退缩,不拿原则做交易,不在任何压力下做损害自身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事。
二、如何培养人:培养担负伟大中国梦实现的追梦人
(一)加强笃学砺能教育是夯实高校如何培养人的基础工程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其核心在于加强学生笃学砺能教育。人才培养是新时代高校五大职能之一,也是高校立校之本,生存之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也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实习实践能力,切实做好学生的笃学砺能教育,保证学生不仅学好专业基础知识,还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努力成长为高素质、复合型、多能力的优秀人才,同时还提高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实践技能,努力成为具有真才实学,能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的优秀人才。做好笃学砺能教育,要求高校辅导员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入到学生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学生培养成既有扎实专业功底,又有超强实践能力的社会需求人才,真正将学生培养成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的时代新人,切实夯实高校如何培养人的基础工程。
(二)加强笃学砺能教育,要求教育者全方位全过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为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高素质,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高校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在自由的活动中锻炼,在严谨的校风学风中成长成才。要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中产生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进而自觉、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全面发展。要积极发挥高校学生实践技能的优势,组织专业性校园文化活动,将专业知识寓于校园文化活动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各种资源,对学生开展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调查和实习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结合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开展教育,通过勤工助学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国家奖助学金等各类经济补助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什么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加强知行合一教育是实现高校培养什么人的核心保障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重点在于强化学生知行合一教育。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要求学生知行合一,将内化到心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原原本本的外化到社会大生产中去,提高专业知识转化为生存本领的能力。知行合一,语出明代思想家王阳明《传习录》“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极力提倡的“知行合一”教育方法,就是教导学生懂得真正的“知”,并要落实到实在的“行”,而知行合一教育,也正是教育学生如何将在学校学到的学问、学识这个“知”落实到行为、行动这个“行”上,避免学生出现表里不一、纸上谈兵,是实现高校培养什么人的核心保障。
(二)加强知行合一教育,要求教育者着力提高学生专业知识转化为生存本领的能力
知行合一教育是增强学生理论认知和社会认同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的重要途径,核心在于真正实现学生将内化的思想意识和专业知识外化为社会实践和工作技能,提高社会生产力。高校辅导员开展知行合一教育,要充分运用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理性爱国情感,并自觉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服务;运用以爱国教育、感恩教育、职业教育、诚信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并形成行为自觉;运用创新型主题班会,与学生开展开放性对话,鼓励学生提出理想困惑、目标困惑、生活困惑,引导学生对各类困惑展开辩论,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从内心接受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决心并自觉为之服务;运用劳动教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法,塑造學生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文精神,并在劳动过程中自觉运用专业技能,在体验中将专业技能转化为劳动成果,树立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正确职业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