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传播的新途径及其建设

2019-04-01 09:20孟吉美高帆
现代交际 2019年3期
关键词:政务微博社交媒体

孟吉美 高帆

摘要:政务微博的出现丰富了政治文化传播的方式,推动着政治社会化的进程,但网络社会的复杂性也给政务微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以政务微博为例,着眼于政治文化传播的新途径及其建设问題,在阐述政务微博的功能、特点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研究政务微博在政治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引导政务微博良性运行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政治文化传播 社交媒体 政务微博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3-0234-03

麦克奈尔说:“今日的政治已经进入媒介时代,倘若不能正视媒介在政治过程中的角色,将不能了解政治活动的真相。”CNNIC最新报告显示中国互联网用户数达到8.02亿,而全国微博用户数为3.37亿。由此,微博等社交媒体正深入人心。政府部门纷纷开通政务微博并积极出台政策推动政务线上化发展。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领导干部“要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重要论断。到今日,政务微博规模日趋扩大,具备了不可替代的功能和特色,逐渐深入人心。同时,政务微博在政治文化传播及其运行过程中仍不够成熟。如何运用好政务微博并优化政治社会化进程,是当前政府部门亟需解决的难题。

一、网络时代政治文化传播方式的选择

(一)政治文化传播及其传播方式的选择

政治文化是社会成员在长期政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社会生活中,政府与社会借助家庭、学校、大众传媒以及社会组织等渠道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路径进行政治文化的传播。其中,以广播、电视、报纸为代表的大众传媒以其分布广泛、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在政治文化的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网络对政治文化传播的深刻影响

传统的政治文化传播媒介主要有报刊、广播电视等,但其缺乏互动,传播方向单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以其高速便捷的特点为政治文化的获取和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场所,推动了互动型政治文化的形成,加速了政治社会化的进程,政治文化传播也随之进入“自媒体”时代。由此,网络社交媒体牵系着数以万计的网民,承载着形形色色的政治信息,在政治传播过程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

二、政务微博成为当前政治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一)政务微博及其运作方式

政务微博即代表政府部门、运用微博进行权威信息发布、宣传方针政策、沟通群众、接受监督的新型互动平台,已逐渐成为各类政府部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自身形象的重要工具。

政务微博一般由专人负责,日常发布紧扣各部门工作的内容,适时回应热点问题。由于其具有传播快、覆盖广、影响大、社会动员能力强等特点,因此在实际运作中,政务微博在维护政府形象的同时也以群众的信息需求为中心,从而促进社会公众对政府政策的理解和支持。

(二)政治文化传播中政务微博的功能

首先,政务微博提供了政治信息的互动空间。社交媒体上的政治文化向两个方向传播,为形成互动参与型政治文化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一方面,政府发布微博,向公众公开信息,传播主流价值观;另一方面,微博文化一定程度上又是草根文化,部分被忽略的网民获得了表达空间,在吸收政务信息后融入自身理解并发声,从而形成另一方向的政治文化。

其次,政务微博将碎片化信息重新整合,实现了信息的重组与转发。由于互联网信息碎片化特点,网民难以接触到完整信息,从而导致扭曲的政治评估使公民情绪失去稳定。因此,政务微博的重要功能在于成为新闻的首要发布者,将政治新闻通过微博传递给公众,将政治信息转化为权威话语,由此不仅可以优化自身形象,同时也可以提高公信力。

(三)政治文化传播中政务微博的发展趋势

2018“效·能”政务V影响力峰会发布了《2018年上半年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报告指出微博仍是国内最大的政务媒体平台,从量上看,截至2018年6月,官宣的政务微博达到17.58万个,上半年总粉丝量已达到29亿,总阅读量达1523亿次。从质上看,随着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政府及社会组织利用政务微博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和办事服务的能力也不断向基层下移,政府发布信息更加扁平化。

从2015至2018年政务微博发展状况来看,今后政务微博发展将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政务微博影响力扩大。社交媒体成为网民参政议政的平台。以2017年召开的“十九大”为例,通过对十九大相关微博话题进行统计,“十九大”议题的阅读量为7.2亿,讨论量为218,000。除此之外,十九大开幕式的直播、小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也在微博上广泛传播。同时许多政务微博、官方报社也在第一时间为十九大话题拓展传播声势,引导网民关注十九大。

其次,政务微博逐渐成为民众监督政府行为的新工具。政务微博的迅猛发展为公众了解政府工作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公众可以观察政府部门更新微博的频率,间接考察其工作效率。同时,社会公众可以将政府部门怠政、懒政的情况反馈给有关部门,监督政务微博日常运行。

三、政务微博在政治文化传播中的特色与优势

(一)形成互动型政治文化

阿尔蒙德将政治文化划分为狭隘型、顺从型以及参与型文化。社交媒体为形成互动参与型政治文化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一方面,政务微博传播了主流政治价值观;另一方面,微博文化一定程度上又是草根文化,以往被忽略、被压抑的网民获得了政治表达的空间,依靠聚合的力量对政府的言论和行为发表看法,从而形成另一方向的政治文化。

政务微博的双向互动不仅体现在日常政治行为中,在重大灾害发生时,政务微博的互动功能尤为重要。2018年9月,广东各地连遭特大暴雨,汕头受灾严重。网民纷纷在汕头政务官微下方留言,表达内心的焦虑,希望政府给予支持。事发后,汕头政务官微联动,在微博上滚动播报最新灾情信息。在这过程中,政民关系被进一步拉近。同时,政务信息发布所引发的讨论会不断吸纳新的元素,熔铸在正在形成的政治文化中,对社会公众的政治心理和整体的网络政治环境产生影响。

(二)优势

与传统政治表达相比,在互联网中,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电子政府、微博、微信等媒体渠道来发表言论,与他人进行观点碰撞和交流。网民以匿名的方式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因此越来越多的网民敢于表达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政治态度。通过网络“自媒体”平台表达出来,直抒胸臆、畅所欲言。

四、政治文化传播中政务微博存在的问题

2010年以来,政务微博数量激增,在广泛影响民众的同时也改变着各级政府的工作理念。作为信息传播的新途径,政务微博在发挥其功能的同时也在自身管理、协调关系、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一)部分政务微博存在缺位现象

在微博平台中,一些党政部门虽然开通了政务微博,却不曾经常更新,政务微博账号被盗用而不自知,对网民的咨询许久不回应。更多的,多数政务微博仅将其作为信息发布的工具,只“说”不“听”,没有充分与网民互动。例如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农牧业局的官方微博,长时间被盗,且连续狂发广告。政务微博的开通,本是为了方便政府部门倾听民意、沟通民意,便于政府部门能够及时地进行信息发布、政务公开并和民众互动。但有关部门在官方微博被盗之后的后知后觉,任凭别人打着官微的名号大肆发布广告,对政府形象造成了一定破坏。

(二)忽视民意引发政府信任危机

政府信任是指民众与政府的信任关系,政府信任水平的高低除了通过民众态度得以表现,也可以通过政府是否能够履行法定职责、出台科学有效的公共政策体现。但同时,政府存在信任危机也是一个既定事实,社交媒体的宣传效应和舆论引导功能进一步放大了政府信任危机。当热点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第一时间的回应反映了政府的工作态度能力,相反,不适当的反应速度会降低政府公信力。例如,在“红黄蓝事件”中,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就经受了巨大的公信力考验,一些谣言在微博中大肆流传。虽然如今调查结果与处罚结果已公诸于世,但对政府的质疑声仍遍布网络。由此看来,社会危机事件一旦爆发,政府必须第一时间公开案件调查进程表明立场与态度,以安抚群众心理,提升政府公信力。

(三)监督和绩效机制尚待完善

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是保证政务微博工作不出错的前提,公平的绩效机制则会激发政务微博向前发展的动力。但目前,政务微博的发展仍缺乏合理有效的外部监督和绩效机制。

一方面,有效的外部监督能够保证政务微博在当今发展中处于一个“不犯错”的阶段。但从目前暴露出的问题来看,政务微博缺乏合理的过程性监督体制。包括微博运营方的选人用人和对微博线上的发言规范,我们的方针政策普遍倾向于方向性的规范,缺乏对具体行为的管理。

另一方面,政务微博作为政府面对民众的“第一领域”,其表现不仅取决于政务微博运营人员的水平高低,也取决于运营人员的工作动力。目前应着重考虑对政务微博工作有效性的考核,制定奖惩明确的措施。

五、引导政务微博良性运行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政府网络工作治理能力

政务微博的运营是一项长期工作,政府须建立严格的自我约束机制,用制度保障运行。从制度和作风两个层面规范政府网络管理方式。在制度上,建立信息审核把关制度。在作风上,建立相关问责机制,加强平台的回复管理,增强服务意识、保密和敏感意识,各级政府部门不仅要在行动上上网,更要在思想上、理念上紧跟互联网思维,积极回应网民关切、答疑解惑,牢牢把握舆情的领导和话语权力,让互联网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另一方面,应对政务微博的运行进行评估和奖惩,继续完善绩效评估体系,使政务微博的作用更具实效性。如2018年8月,安徽省政府就在省政府网站的季度抽查和年度绩效考核中纳入政府微博内容的更新状况。

(二)提升主流媒体可信度,正确引导舆论

网络社交媒体为社会提供了表达真实情绪的平台,但是网络媒体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就网络社交媒体而言,要加强行业自律,为公众建立一个优于传统的话语平台。

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一方面,主流媒体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作为政务微博信息的重要来源,在网络媒体发布社会信息之后,主流媒体须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发布最新动态。由此缓解人们信息焦虑感,降低舆论造谣几率,从而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相互理解。

另一方面,主流媒体可以适当适时地与网络舆论领袖合作,实现与“网络意见领袖”的有效沟通。在透明公开的行动传播后,要充分发挥公共知识分子作为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将网络舆论向正确方向引导,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

(三)规范公民网络参与行为

网民是网络政治文化建设和推动政治社会化进程的主体之一,必须重视提高网民的素质,规范网民的网络参与行为。

首先,要提高网民政治素养及政治参与能力,政府应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教育和培训公众树立参政议政的意识。如微博问政直播互动,通过直播的方式,为网民提供能够了解政治知识的平台。

其次,加强对网民网络政治行为的规范,网民应坚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以理性的眼光及能力参与政治,明确自身在政治参与中的权利与义务,更加主动地参与网络政治,善于尊重政府的决策,勇于维护政府的形象而不恶意抹黑政府。

六、结语

政务微博的异军突起,不仅丰富了政治文化的传播方式,推动了政治社会化的进程,而且延续了政府进一步去神化、去光环的时代要求。但其运作过程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要求政府和社会群众以及媒体平台三方主体共同努力,在推动政民互动的同时,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感与责任感,增强政府的信任与权威,使政治文化的传播更加深入人心。

参看文献:

[1](英)布莱恩·麦克奈尔.政治传播学引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 CNNIC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OL].https://tech.sina.com.cn/zt_d/cnnic42/.

[3]李晓伟.政治学范畴探析——政治文化与政治意识[J].昆明大学学报,2008(1):4-8.

[4]周新雷.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域下对当代媒介工具的微探[J].改革与开放,2016(3):69-71.

[5]曾婧婧,宋娇娇.政府对公众的信任:公众参与的桥梁——以政府公职人员为观察主体[J].公共行政評论,2017,10(1):141-171+209.

[6]2018年上半年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OL].http://yuqing.people.com.cn/GB/n1/2018/0803/c209043-30205381.html.

[7] “中外媒体看十九大”十九大开幕牵动全球目光[OL].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1018/c40606-29594931.html.

[8]陆叶青.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自身建设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6.

[9]王伟勤.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公民政治参与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4.

[10]李彦冰.论政务微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J].今传媒,2015,23(1):22-24.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政务微博社交媒体
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场域构建初探
时空视角下省级政府政务微博运营效率评价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
社交媒体视域下弱势群体舆情表达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在线社交变迁及动因分析
基于社交媒体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
巧用政务微博,回应民众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