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教学:提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2019-03-29 10:14黄艳君李琨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泥塘寒号鸟小熊

黄艳君 李琨

低年级教材中,很多课文存在对比现象。如:《大还是小》中,“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大,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坐井观天》中,在天上飞的小鸟和在井底坐的青蛙;《青蛙卖泥塘》中,青蛙一开始想把泥塘卖掉,后来决定自己住,等等。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巧用对比方法进行教学,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课堂效率。

一、单篇课文内的对比

1.反义对比,聚焦矛盾冲突

抓住文中意思相反的地方进行对比,能聚焦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大还是小》的第一句话是“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第三句话是“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教学中,教师先问学生,“大”和“小”是一对什么词语,“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覺得自己很小”。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很快明白了“我”觉得自己大或者小的原因了——能自己动手做事时觉得自己很大,解决不了问题或者害怕时觉得自己很小。

课文最后两句话表述的意思也相反。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这两句话,并思考:为什么有时候“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你有过不想长大的时候吗?为什么更多的时候我盼自己快点长大?你长大了,最想做什么事情呢?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组讨论。通过讨论,他们明白了不希望自己长大,反映出“我”对童年的留恋,而盼望快点长大则反映出“我”对未来的憧憬,两句话表达出两层意思,看似矛盾,实则统一。

2.角色对比,突破重难点

抓住文本中角色设定的不同进行对比,能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理解文本蕴含的思想。

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的故事情节极其简单。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青蛙却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学生读完课文后,很容易知道青蛙错了,小鸟对了,但他们不容易从故事的表面想到文章蕴含的道理。为了突破难点,教师设计了对比教学:初读课文后,教师让学生画简图,标出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位置,接着用不同的记号在书上标记青蛙和小鸟的话,并且分别读一读,然后让学生分成青蛙组和小鸟组,演一演青蛙和小鸟,最后让学生讨论到底谁说的对、他为什么这样说。在进行了一系列对比读、对比演和对比说以后,学生明白了,青蛙只有跳出井口看到广阔的天空,才能明白“天无边无际”。深入一步,也就是人只有看到广阔的世界,目光才能不再狭小。

3.情感对比,体验人物感情

抓住文中人物情感的起伏变化进行对比,能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体验人物的丰富感情,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讲述了一个感人的友情故事。小熊和松鼠分别用纸船、风筝传递友爱,互相祝福,成了好朋友。此时,感情基调是开心、幸福。后来,两人吵架了,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感情基调变为难过、悲伤。最后,他们又用纸船和风筝传递话语,和好如初。故事中,纸船和风筝是一条主线,象征着美好的感情。小熊和松鼠从友好到争吵,从争吵到和好的故事情节和情感变化一波三折,牵动着学生的心。

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反复读“友好”部分,思考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朋友的,纸船和风筝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此时他们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和角色表演,体会到了小熊和松鼠的快乐与幸福。接下来,故事发生了转折,两个好朋友争吵了。争吵后,小熊是什么样的心情?他是怎么做的?他会怎么想?松鼠是怎么做的?他又会怎么想?教师引导学生与前文的情节进行对比,体会文本中人物感情的变化。学生通过对比,走进了人物内心,情绪也变得伤心起来。当读到两个好朋友和好后,学生也跟着松了一口气,都为他们的和好而开心,而“松鼠看到小熊放飞的风筝却哭了”中包含的情感,也水到渠成地被学生理解了。

4.情节对比,了解文章结构

抓住故事情节的曲折变化进行对比,有利于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学会一些简单的写作方法。

《青蛙卖泥塘》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青蛙一开始想卖掉自己居住的烂泥塘,后来在老牛、野鸭、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等买家的建议下,他在泥塘周围种了草、花、树,将水引进了泥塘,将路修到了泥塘,并在泥塘旁边盖了房子。烂泥塘变成了舒适美好的住所,青蛙决定自己住,不卖了。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围绕开头和结尾的内容对比思考:青蛙开始想要卖掉泥塘,为什么最后不卖了呢?这期间,青蛙为了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泥塘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经过对比阅读,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故事的经过和讲述顺序,明白了文章的结构,即想卖烂泥塘——根据买家的要求改造烂泥塘——烂泥塘变美——不想卖了。

二、篇与篇的对比

部编教材是按单元主题组织文章的,每个单元的课文在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结构布局、主题思想、表达情感、主要内容等方面,会有一些相同或不同的地方。教师抓住这些异同点引导学生对比阅读,能让他们发现篇与篇的异同。

1.抓住内容上的相同点,体会语言特点

一年级下册第12课编排了《小池》《池上》两首古诗。《小池》描写的是儿童夏天偷采白莲的事情,把儿童的天真烂漫、顽皮可爱写得传神有趣。《池上》描写了夏天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尤其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把新荷叶之美和蜻蜓的顽皮之美,写得活灵活现。

教学时,我们可以围绕夏天这个视角指导学生寻找两首诗的相同点。比如:这两首诗写的都是哪个季节?两首诗都是写的夏天的景色吗?诗人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人和事物呢?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发现,两首诗都是写的夏天。《小池》写了夏天的景色之美,《池上》主要写夏天孩童的活泼可爱,但也写了“白莲”“浮萍”两个夏天的特色景物。虽然写的角度不同,但是都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夏天所特有的人物和景物。从用词而言,两首诗都注重了动词的使用。其中,《池上》用了“撑”“采”“藏”“开”,《小池》用了“惜”“照”“爱”“露”“立”。正是因为诗人善于运用表示动作的词来表现人物或景物,所以两首诗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都很好地表现出夏天人物和景物的特点,抒发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2.抓住表达方式的不同点,感受写作特点

二年级上册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和《寒号鸟》,也可以进行对比教学。

《坐井观天》和《寒号鸟》都大量使用了对话,但具体写时方法有所不同。《坐井观天》以对话为主,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表现了青蛙思想的可笑。《寒号鸟》不仅写了喜鹊和寒号鸟的对话,还刻画了喜鹊和寒号鸟的行为。再细细对比,我们还会发现,《坐井观天》中的对话语言是直白式的口头语言,《寒号鸟》里的对话语言比较简短,三字一句,四字一句,用的是儿歌语言。通过对比,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明白文中所讲述的道理,还能发现寓言的体式特点和作者的表达特点。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无疑会有帮助。

(作者单位:孝感市云梦县城关镇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猜你喜欢
泥塘寒号鸟小熊
寒号鸟
《寒号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解救寒号鸟
《青蛙卖泥塘》的“愣”
为青蛙给泥塘写广告词
泥塘广告词
泥塘初体验
可爱的小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