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航
【摘 要】本文结合近年来我国高校动画专业面临的现实发展困境,将顶层设计的理念运用到高校动画专业的变革实践中,提出要依据顶层设计程序,增强专业发展规划的适应性;分解顶层设计目标,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遵循顶层设计理念,完善专业课程结构的模块化建设的整体构想,期冀为高校动画专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关键词】顶层设计;动画专业;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4-0177-01
顶层设计是当前国内外许多高校在进行战略规划和教育教学改革时常常采用的自上而下逐级推进的设计方法和思维方式。近年来,我国高校动画专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较大飞跃,但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的现状仍然昭示了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本文将顶层设计理念和方式运用到高校动画专业的变革中,期冀为高校动画专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一、高校动画专业发展的问题直击
(一)专业发展规划与社会需求间的契合度不高。虽然动画出现和形成的历史比较悠久,但高校大规模开办动画专业的历程非常有限。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扶持和积极推进,长期被日本、美国垄断的漫画、动画产业也日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也促使各大高校争相开设动画这一热门专业。目前,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对实际从业人员素质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从顶层设计理念究其原因,各高校在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时往往忽略了对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与预测,不仅缺乏自身特色,更与社会实际需求和整个产业市场需要契合度不高,甚至个别学校的专业发展规划仅仅是一种应景的摆设而矣。
(二)专业师资力量不足,人才培养目标单一。由于高校动画专业尚属新兴的朝阳学科,因此,从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来看,还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专业教师年龄结构过于年轻化,职称结构普遍偏低,所学专业结构相对复杂,高学历比重严重不足,许多专业教师相对缺乏产业实践的经历和经验,对动画专业的认知及未来发展走向的思考还仅仅停留在表层的理解。由于一些高校对动画专业的定位偏颇、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模糊,致使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倾向“单一型”,而非现实社会真正需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使动画专业的社会服务职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课程结构体系单一,缺乏完善的课程模块设置。由于高校动画专业建设起步较晚,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办学思路不够清晰,必然会造成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设置杂乱、课程内部结构逻辑性不强等问题。运用顶层设计理念和思维方式来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动画专业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為以下几个方面:选修课与必修课所占的比例不合理,过多过滥、重复设置以及漏设少设的现象极为普遍;课程内容设置容易走极端,要么重理论轻技艺,片面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要么重技艺轻综合,单纯追求技艺的掌握,使得课程设置习惯沿用传统的单一模式,缺乏模块课程以及集群设置的意识。
二、高校动画专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构想
(一)依据顶层设计程序,增强专业发展规划的适应性。高校动画专业的发展要跳出已有的模式和思维限制,依据顶层设计程序,加强专业发展规划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契合度,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课程结构的设置、教学模式的改进以及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等形成一套联动机制。通过对就业市场的分析和预测,精确定位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兼具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和具有时代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深化与动画发达国家的多元合作和企业行业接轨的实践环境,遵循整体性与协同性发展的原则,提升专业发展规划的适应性。
(二)分解顶层设计目标,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紧紧依托产业经济发展对人才规格需求的现状和学校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在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顶层目标指引下,逐级分解人才培养目标。既要重视动画专业人才成长所需的深厚理论知识的学习,夯实学术积淀;更要重视就业竞争力和市场适应力的培养。通过有效分解顶层设计目标,采用分流管理、分层培养的模式,加强动画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目前企业急需的创意、策划、推广和营销等方面的人才,促进学生的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发展,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元化。
(三)遵循顶层设计理念,完善专业课程结构的模块化。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课程设置的优劣与否,直接会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动漫产业急需的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探索和创新能力。高校开设的课程应具有更为宽泛、综合的特点,平台加模快化的结构体系是遵循顶层设计理念的必然选择,也是动画专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障。在课程结构上要逐步形成"基础+专业+综合"的平台化架构和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化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强化课程结构体系的交叉性、融合性和完整性的特点,实现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从根本上满足经济社会对动画专业人才的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