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悦
摘 要 伴随中国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大背景下,中老年人对于信息的识别和利用的影响因素是值得探索的。文章依据扎根理论,对28位中老年人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开放式编码、轴心编码以及选择性编码,最终得出个人情况、家庭因素以及社会外部环境三个方面对中老年人甄别及利用信息形成了影响,在此研究基础上,研究者构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系列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扎根理论;模型建构;中老年;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1-0023-03
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在人口总数中的占比不断提高,老年群体不断庞大,2017年中国65周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5亿,而60周岁以上的人口则超过了2.4亿。根据《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显示: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网络消费已经成为广大居民消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老年人也不例外。蓝皮书指出,城镇低龄老年人是使用互联网的“主力军”[1]。一方面的社会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而另一方面新旧媒体不断融合,媒介技术飞速发展,中老年人媒介素养问题值得关注。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是一种质化研究的方式,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2]“扎根理论是一种做质的研究的方式,研究者在一开始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求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3]扎根理论在实践操作中规定,数据搜集和数据分析是同时进行的,代码(code)和类属(category)是从数据中进行逻辑演绎,而并非自己想象生成的,代码和代码之间、代码和类属之间、类属和类属之间进行不断地比较和分析(constant comparative analysis),每一次的数据搜集和数据分析都在推进理论的发展,不断地进行类属的完善。在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时,研究者可以将初步形成的理论作为下一步抽样的标准,同时理论抽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建构理论,而不是基于人口统计学属性,在保证每个个体都有可能被抽到的前提下而进行的抽样。
1.2 数据搜集
本文主要采用深度访谈法来进行数据的搜集,访谈方式为非结构式访谈,研究者一对一的与受访者进行对话,在访谈中围绕中老年人媒介接触这一话题设置宽广的开放性问题,让受访者有较大的发挥空间,研究者需要耐心仔细的观察受访者的反应,以“在场”的方式深入到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每次访谈的时间设置为30分钟左右。
一般中老年人比青年群体更加注重健康保健,在信息的选择上也更容易倾向于关注健康类信息,所以本研究将受访者年龄界定为50岁至85岁的中老年人群体。在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时,当研究者发现继续搜集到的数据不再能够为贡献新的属性和维度时,则达到理论的饱和,此时自下而上的理论建构就已完成。根据理论饱和原则,本研究一共选择了28位受访者,受访者的具体信息见表1。
根据研究主题,访谈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受访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收入水平情况。2)您平时是否接触健康类信息?为什么要接触这类信息?主要是通过哪些渠道来获取这些信息的?3)您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自己对于健康信息的识别和判断?4)您是如何使用这些信息的?是否有困难或障碍?5)您觉得中老年人有没有必要进行信息识别的训练?为什么?应该如何训练?
1.3 数据分析
根据扎根理论数据分析的要求,笔者在对1~2名受访者进行一对一的访谈后即进行数据分析,采用不断比较分析法,最终得到了一份3万字左右的访谈记录。笔者遵照扎根理论的实用主义版本,即Strauss&Corbin提出的操作程序——开放式编码、轴心编码、选择性编码三个步骤对数据进行分析。为了便于更加直观、高效地分析数据,笔者利用Nvivo11作为辅助工具来对数据进行逐行分析并对其抽象和归类。
1.3.1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作为扎根理论分析的第一步,要求研究者对数据拆分成细小的部分并对其进行仔细分析,原始语句可以将其进行抽象化,并给予代码,编码的过程需要把观察记录下的每一个片段、句子、段落赋予概念,相似的概念不断地进行比对分析,将意义接近的数据合为一组并赋予其一个抽象化的名称,这就是类属。本文扎根于原始数据,对数据进行逐行编码,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笔者将部分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数据作为无效数据排除,并将重复两次及以上的数据进行合并归纳,生成初始代码。如:“平时我女儿会告诉我这种健康信息不可信”这句话可以将其概念化为“子女提醒”;“我平时不怎么爱看,主要是老伴喜欢看所以我就跟着看一下”这句话可以概念化为“伴侣影响”,而二者皆是关于家人对自己的影响的,所以可以为其赋予的类属为“家人影响”。如表2所示,本文选择数据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原始语句以及代碼和类属进行展示。
1.3.2 轴心编码
开放式编码和轴心编码并非严格按照先后顺序依次进行的,而是研究者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不断循环。随着对数据分析的步步深入,各个类属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清晰,研究者通过微观分析不断比对代码、类属之间的关系,同时逐渐将类属不断合并,形成一个骨干,即主轴。通过轴心编码,笔者最终得出了三大主类属,即个人情况影响、家庭因素影响及社会环境环境因素,个人情况影响对应的子类属为:经济因素、年龄因素、健康因素、文化水平、手机使用、刻板成见;家庭因素影响对应的子类属为:子女影响、亲戚影响、配偶影响;社会环境因素对应的子类属为:就医问题、朋友影响、专家影响、媒介传播、从众心理影响。
1.3.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要求研究者在所有类属当中选出核心类属(central category),该类属不仅能够完整的概括其他类属,同时还能够对所有资料进行高度整合,核心类属是具有分析能力的,能够将所有的子类属纳入自己的麾下,也能够高度概括所有的数据内容。本文通过对原始数据的不断演绎、比对和分析,在三大主类属的基础上提炼出“健康信息的识别与利用影响因素”这一核心类属,并最终得到了如下模型图。
1.3.4 信息饱和度验证
为了提高研究的信度与效度,研究者需要进行理论饱和度验证。所谓信息饱和度验证即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预留其中的一部分不进行处理,等所有的数据分析结束后再将事先预留的数据拿出来分析,如果没有新的维度和属性出现,则说明理论已经饱和。笔者在访谈结束后随机抽出其中5份作为备用,全部分析结束之后再对预留的5份数据进行分析,皆未出现超出已有类属之外的属性及维度,由此来看本文的理论已经达到饱和,理论抽样可以停止。
1.4 理论贡献
本文依照扎根理论操作程序与要求,最终得到影响中老年人识别和利用分别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系统地阐述了具体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弥补了目前学界对于中老年人媒介素养研究的欠缺和滞后,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另外理论模型的构建,完整系统的归纳和阐述了个人、家庭及外部环境对于中老年人信息甄别利用的影响,丰富了理论构建,同时对社会、媒体、网站以及老年人自身媒介素养的提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2 结论与讨论
正如詹姆斯所说,要具备媒介素养,我们需在五个领域建构起强大的知识结构:媒介效果、媒介内容、媒介产业、现实世界及我们自身[4],要提高中老年人的媒介素养,提升他们对于健康信息的识别和判断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第一,加强代际间的数字反哺。青年一代相较中老年群体而言,媒介素养相对更高,从前文的模型图来看,子女对于中老年人群体的信息识别产生影响。“统计分析显示,亲子两代在新媒体采纳及使用方面存在显著的数字代沟,而在新媒体知识的学习方面,子女对父母的反哺显著多于父母对子女的反哺。有趣的是,文化反哺越深的家庭,亲子关系越和谐,子女在父母眼中的地位越高。”[5]在不同代际之间,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数字反哺,对于中老年人提高健康信息的识别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加强网站管理,剔除虚假信息,这其实就是詹姆斯在《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里提到的媒介环境,健康的网络环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利用信息,做出更好的决定。
第三,增设线上线下培訓平台,可以在社区建立健康信息科普班或开设网络培训平台,提高中老年人信息识别能力。
第四,开发便于中老年人使用且简单易用的信息鉴别App或小程序,对不确定信息有据可循。
参考文献
[1]《北京晚报》老龄蓝皮书发布[EB/OL].[2018-05-18].http://www.cncaprc.gov.cn/contents/2/186704.html.
[2]朱丽叶·M.科宾 安塞尔姆·L.施特劳斯.质性研究的基础:形成扎根理论的程序与方法[M].3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35-37.
[3]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J].教育实验研究,1999(4):58-59.
[4]W.James potter. Media Literacy .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08.
[5]周裕琼.数字代沟与文化反哺:对家庭内“静悄悄的革命”的量化考察[J].现代传播,2014(2):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