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问政类节目中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2019-03-25 07:21陈天颖
新媒体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问政引导者角色定位

陈天颖

摘  要  电视问政节目的创办为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平台支撑,它构建了城市公共治理的平台,助力政府实现从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的转型。主持人作为这类节目的重要主创人员,对节目的成功与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作者在问政类节目主持工作中的实践经历为基础,以《对话局长》媒体问政活动为例,结合相应的播音主持理论进行论述研究。

关键词  问政;角色定位;引导者;掌控者;问政者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1-0099-02

温州开办具有电视问政明显特征的节目其实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比如2003年开始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合办的周播节目《人民问政》,每期节目中都有多名人大代表参与对话。再如2002年开始与市政协常委会办公室合办的周播节目《政情民意中间站》,每期选择一个市民关注的热点话题,邀请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在演播室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交流。这些常态化栏目的开办,使得温州的舆论监督力量日渐壮大。2014年,由市委主要领导、部门牵头设计的两档舆论监督、电视问政类节目《新政聚焦》《温州电视问政》《马上督办》强势开播。搭建了“公众参与、媒体监督、干群互動”的全媒体问政平台,进一步形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进等升位”的浓厚氛围,全力推进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推动温州赶超发展、再造辉煌。2018年下半年《对话局长》媒体问政活动开播,邀请相关市直部门“一把手”来到电视台演播室,面对面进行议政交流,并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市民代表,建言献策共同探讨,既解决个案问题,更要“以点触面”,力争通过解决一个案例带动一类问题的解决,从而建立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以一名普通市民观察员的身份观摩了首场《对话局长》节目录制。

类似《温州电视问政》和《对话局长》这样的问政节目,通常流程复杂,政策性强,录制时间长、不间断,因此主持人在节目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每一环节都需要主持人恰到好处把握舆论导向,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并要在不同进程中及时、自如切换。一般而言,在节目中会经历以下几种角色。

1  引导者:把控全场,掌控推进节目流程

在节目中,包括问政者、被问政者同在演播厅内,人员多、流程长。主持人只有在前期备稿时就做到熟记每一个流程细节,才能在正式录制现场随机应变,把控进程。如当下一个环节的短片还未准备就绪时,就要放缓正在进行中的环节节奏。可以通过调整语速的快慢、临场发挥增设问题来实现目的。相反地,如果导播通过耳机提示主持人这一环节超时或者太拖沓要求加快节奏时,则可以通过巧妙衔接打断嘉宾的回答或者简练语言直接进入下一环节来实现目的。

2  掌控者:现场点将,创造话语场

主持人在场上决定着每个案例的交锋中由谁发言,何时发言,发言多长时间。作为这个话语场的掌控者,此时的主持人并不是发问的主体,而是坐在问政嘉宾席上的“两代表一委员”“媒体监督代表”或者“市民监督团代表”。

主持人作为“掌控者”让他们在该出手时就出手,给被问政单位以警醒,时机的把握很重要,而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主持人对于案例的理解,从而临场做出判断、选择。

另外,当被问政单位的领导做答时,哪些话是就事论事,哪些话是在偷换概念、打官腔,也需要“掌控者”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听、用心辨。如果是空话、套话,就要毫不留情地打断,如果是有用信息,那还要迅速将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并随即产生新的问题马上进行追问,方能收到好的问政效果。

作为“掌控者”的角色进行主持时,要有当机立断的自信和气势,它建立在熟悉问政案例和被问政单位相关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在前期备稿时就做足充分的案头准备工作,有明确的是非观念,正确的创作导向。

3  问政者:审时度势,适时提问,敢于冲锋陷阵,向官员发起挑战

虽然几种角色定位都很重要,但是在问政类节目中,问政者的角色无疑是最具识别性特色的一个角色,问政效果的好坏,节目质量的高低也同能否把握好这一角色定位有着重要的关系。虽然场上有多位来自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问政嘉宾团,但是由于语言表达能力,镜头前突发紧张等诸多原因,通常在节目设置时给予问政嘉宾团的提问数量和时间都在限定的可控范围之内,并不是开放式的。为了节目需要,现阶段大部分的问政环节是由主持人充当“问政者”这一角色来完成任务的。而“问政者”角色又细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专家型评判者。要成为这种类型的问政者,前提条件是对于政府相关部门的运作,政策了解把握,相关法律都较为精通。如果由这样相关专业背景的主持人来进行问政,想必提的问题会更具针对性。而就国内目前主持人群体的情况来看,能够胜任这种专家型的节目主持人凤毛麟角。

2)媒体型桥梁沟通者。主持人本身就是媒体人,作为新闻工作者,是党的喉舌和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本就有沟通政府和人民的工作属性,所以这种角色是笔者比较偏向的在问政环节中主持人应该扮演的角色定位。

电视问政类节目的初衷就是要构建一个平台,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难题和老百姓反映的问题,通过电视媒体的作用给政府部门和老百姓一个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期望达成共识尽快解决问题。而要实现这一平台的沟通作用,除了在节目本身的环节设置上要考虑到各方发言机会,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节目的灵魂人物——主持人来实现这个目的。

所以主持人在充当问政者这一角色时要十分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只有坚定了正确的角色定位才能有清晰的提问思路,不会出现导向错误。问政环节中,电视台拍摄好的VCR短片往往展现出来的事情矛盾突出,情节复杂,在这样一个三分钟左右的短片播放之后,马上要在现场用十几分钟的时间完成一个案例的剖析、解答。这时,发问者和作答者的交流犹如在战场上的对阵交锋,谁都想要占上风。对于被问政者而言,尽量解释好缘由,体面地获得全场较高的满意度测评是他们内心的想法,而对于主持人来说,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用连串有效的提问,问出问题的本质,问出作风,问出效能,问出整改的方案和时间表,则意味着这段对话的有效性。

在这场话语的交锋中,可能会遇到部门领导打马虎眼的情况,也可能会遇到部门领导闪避问题的情况,而主持人只有明确了此时的角色定位是一个桥梁,是沟通者,在发问时才能够在有限时间内,把问题多集中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类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什么时候能解决问题,今后工作中如何避免再发现此类问题,而不是将焦点纠缠在发现问题之后一定要抓住谁该负这个责任,该怎么对犯错的人员进行何种处罚。

始终要牢记,我们只是沟通者而不是上级领导,我们需要的是帮百姓发声,为百姓解决问题,为政府部门扫清工作障碍,而不是要给政府部门添乱,揪著某个领导的辫子,为了博收视率而硬要问倒某位领导,使其现场难堪出丑。在提问的形式上,要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老百姓,提炼最简明扼要的问题一针见血地发问,既要让老百姓感到你的语言方式没有距离感,又要有针对性直指要害,方是成功的提问。

3)大众型疑问者。这一角色定位和第二种“媒体型桥梁沟通者”的第二部分属性有所重合,指的就是放低姿态,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主持风格,而是回归到自己既是一名主持人更是众多市民中的一个代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电视问政类节目中,要发挥好主持人的作用,需充分认识其在这类节目中的角色定位,依据节目进程不断切换相应的角色定位,从而调整提问方式方法。不做裁判、不当法官,公平、公正地反映客观事实,问得恰当、问得得体、问得有效。

参考文献

[1]胡智锋.作为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第三波峰的电视问政节目探析[EB/OL].[2018-12-07].http://www.zrt.gov.cn/stzh/201406/09.htm.

[2]华宣飞.电视问政节目的时代意义与探索空间[EB/OL].[2018-12-07].http://www.zrt.gov.cn/stzh/201406/07.htm.

[3]海沫.电视问政节目的主持技巧[EB/OL].[2018-12-07].http://qnjz.dzwww.com/gdst/201501/t20150109_11700447.htm.

[4]毛飞.“电视述职述廉”不能单向化[EB/OL].[2018-12-07].http://zqb.cyol.com/content/2004-06/09/content_885499.htm.

[5]胡桂林.电视问政:问出政府职能新变化——武汉台“电视问政”的理念与实践[EB/OL].[2018-12-07].http://media.people.com.cn/n/2014/0304/c376754-24525926.html.

猜你喜欢
问政引导者角色定位
让学生动起来、笑出来
问政“小事”解决民生难题
“媒体问政”如何走得长远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重视高中历史学科才能提升教学效率
丹江口 《百姓问政》聚焦履职尽责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新形势下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
岂止“问干部”,更是“问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