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夏连
【摘 要】 要搞好农村初中的教育,必须得注重班级管理。要管理好农村初中的班级,必须得分析农村初中班级的现状,根据实情,班主任恰到好处地扮演每种角色。
【关键词】 农村初中;班主任;宣传者;引导者;激励者
【中图分类号】G6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农村初中的学生大多数都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完成学习上的任务。但农村初中条件艰苦,在思想、文化方面还比较落后,信息相对闭塞;学生的父母的文化水平低,教育方式落后、传统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一般由不识字的爷爷奶奶带,这种隔代教育对孩子影响很大,学生们跟着爷爷、奶奶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加上目前农村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录像、影碟、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撞击学生们的心灵等,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主要表现为:娇惯脆弱,受不得点滴委屈,心理容易偏激;生活不能自理,缺乏自觉性,学习马虎、劳动观念弱、纪律松散,甚至学会了打架、喝酒、抽烟、赌博等。
针对目前农村初中的这种新形势,初中的班主任仅仅是学科专家抓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在目前农村初中的新形势下,班主任如何恰到好处地扮演每种角色呢?
一、做一个现代教育理念的宣传者
针对农村在思想、文化方面还比较落后,信息相对闭塞;学生的父母的文化水平与教育方式落后、学校相对落后的传统教育观念;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一般由不识字的爷爷奶奶带,这种隔代教育对孩子影响很大,学生们跟着爷爷、奶奶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因此,农村初中班主任就要走村窜户、历尽辛苦地给家长灌输一些现代教育的理念,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教育孩子,怎样教育孩子,并随时与老师配合;并及时地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性格特征。还应该适时召开好家长会,让科任老师和家长得到及时沟通,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在课余,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闲聊,及时地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
二、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
班主任要学会引导学生积极认识当前的问题、思考其成长中的挫折与障碍,主动地剖析自我,承担责任,协助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而不是包办代替,为其安排一切。具体地说,它要求班主任谈心时,多提问题,少加评论;多做启发,少做说教;多鼓励对方讲话,少讲个人意见,以共同探讨代替强制的说理和武断的解释。要记住,培养学生自主的管理意识和责任心,把“要我这样”变成“我要这样”才是我们教育最终的目的。
但是,现在人们对班主任角色的认识还比较传统,认为是监督者、检查者、评价者,不断的给学生下指令,要他们做这做那,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标准行事,这些都是站在学生之外、居高临下的身份,缺乏一种学生立场。所以,班主任常常会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目前的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做。无论学生能否接受,都没有选择的权利。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得到提高,使学生产生“学好学不好是老师和家长的事”的想法,个人的意愿和主动性被磨灭。
(1)善于选择恰当的引导时机。早了,条件不成熟,达不到预期目的;晚了,事过境迁,失去作用。一般说来,在情绪发生波动时引导效果比较好。例如,新生刚入学时、学生因进步而受到表扬奖励时、评上三好学生时、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因故情绪低落时、学习成绩下降时都是引导学生的最佳时机。其次,学生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其生理、心理、性格等均有其自身的特点,因而准确把握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引导更富有针对性,是每个班主任应掌握的原则。
(2)要善于倾听。班主任站在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角度和学生谈心,很容易把学生推向被管理者和受教育者的对立面。无形之间就筑起了一道沟通的“高墙”,再好的道理学生也听不进去。事实上,找学生谈心,学生往往开始时并不注意老师讲的道理,而是看老师的对自己态度和感情。因此,班主任既要把谈心看作是心理沟通的过程,更要把谈心看作是感情交流的过程。谈心要交流思想,但首先要交流感情,只有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谈心氛围,才能谈得拢、谈得好。因此,在师生沟通中,更强调听。因为耐心甚至不厌其烦地听学生倾诉其烦恼,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安慰、支持和鼓励。只有诚恳地听,学生才会倾诉出有关的细节及心灵深处的隐忧,倒出淤积于心的块垒,有一吐为快之感。然而,一些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时,更多的没有耐心、也没有意愿去倾听学生的想法,即便“听”了,也是在冷漠地听,批判地听,更多的时候是没等学生说完,就劈头盖脸的批评责备,表达自己“恨铁不成钢”的失望心情。即使学生表达了希望交流的愿望,也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往往被教师的随意插话和主观评判所打断。这样,谈心的效果自然会打上大大的折扣。因此,教师要运用熟练的倾听技巧去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
(3)要善于启发,让学生自己做出的结论。与学生谈心时,不宜先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宜对学生的意见轻易批评、讽刺,更忌用讲大道理、上纲上线、空洞说教的方法,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不信任,堵塞获取真情实感的信息之门。因此,在言语、表情和行为上都要表现出非评判态度。当学生希望听到教师的表态时,也宜先弄清楚情况,再与其讨论,在讨论中将自己的意见渗透进去或明确表达出来。最好通过教育、启发,让学生自己做出结论,这样印象就更深、更容易接纳。例如,面对违反校规进入网吧的学生。为加强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上文明网。要针对他们的情况,引导他们每次上网前先花两分钟的时间想想上网的目的,即使是打游戏,也要有一定的目标,然后花一分钟估计所需要的时间,规定时间一到,不管自己目标实现与否,都应停止;周末空余时间尽可能与同学约好外出游玩,分散自己对电脑的注意力,融洽同学感情,也可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给自己在学习方面也树立一个小目标,如在单元考试中考多少分,力求在多少时间内看完一本什么书等等,给自己设置一些压力,给自己增加一些动力,也让自己品尝一些成功的喜悦,使生活不再枯燥。而不是采取强硬措施制止学生上网,而是这样指导学生学会自己减少并克制上网时间。
三、做一个成功的激励者
激励是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它能使懦弱变为坚强,使自卑变为自尊,使消沉变为激昂。所以,班主任要适应运用各种形式的激励技巧,激起每个学生健康的、积极的动机和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合理期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每个人受到遗传影响的制约,中小学生在进入学校大门之前及至整个学校学习过程中,处于不同的环境。接受不同的环境刺激,并在这一刺激下开始逐步形成各自的个性,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有着个体的个性特征。这一特征也就表现反映在他们生活中所具备的个人优势和不足,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也。并且,每一位“优秀的学生”不可能全是优点和长处,每一位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决不是一无是处的。因此,教师只有了解发现,才能有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期望。所以,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对全体同学言行举止的观察及其他人的介绍来了解学生,还要通过这些表面的了解展开研究,分析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分析隐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了解发现学生原有的未被人们所发现的内容,而这些发现往往又是真正的本质特征所在。然后,就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学生易于接受易于实现的期望,同时调动同学的信念,制订出自我的近期和远期的期望和目标,唤醒内心潜在的自我价值意识和向上的追求,克服种种困难,最终使自我期望得以实现。
(2)能力激励。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但其他方面如体育、文艺、劳动等可能很突出。教师要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鼓励他们发展个性,发挥特长,要通过各种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并迁移到学习上,这样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农村初中的班主任,应顺应时代发展,真心演绎并丰富班主任的角色内涵。每接到一个新班级,必须从多方面、用多种方法尽早了解学生情况,从实际出发,对家长要善于做一个现代教育理念的宣传者;对学生要多一些关爱、尊重、理解,成为一个成功的引导者和激励者,让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健民主编《班主任工作心理学》学苑出版社
2、邓忠才《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广西教育,2006.8
3、吴宗宪主编《青少年不良行为的矫治与防范》,华夏出版社。
4、赖华强《班主任工作案例教程》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9
5、李镇西《教育的困惑——学生为啥越来越难教》,四川少儿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