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瑞祥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癫痫是由大脑异常放电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综合征,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1]。目前,癫痫的治疗大多采用药物控制,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服药,且药物不良反应也比较多,对患者的身心、生活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2]。癫痫儿童的年龄小,认知、行为能力都有所欠缺,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所以就需要患儿家属的支持和参与。研究显示,家庭干预在癫痫患儿的康复和预后中有着一定作用[3]。但由于癫痫儿童的家属对于疾病认识不够,往往在儿童癫痫发作时不知所措,无法应对,耽误病情。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庭健康教育对癫痫儿童的影响,让患儿家属意识到家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现报告如下。
选取癫痫儿童76例。纳入标准:经确诊为癫痫[4];患儿年龄0~6岁,父母年龄25~45岁且最低文化程度为初中学历;患儿及家属愿意且配合。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脑器质性病变者;癫痫持续状态的病危者;父母伴有认知、精神障碍、视听说存在障碍。2015年1月~2016年6月就诊患儿纳入对照组35例,2016年7月~2017年12月就诊患儿纳入观察组41例。对照组女16例,男19例,平均年龄(4.76±1.27)岁,平均病程(4.55±1.26)个月;观察组女18例,男23例,平均年龄(4.46±1.47)岁,平均病程(4.67±1.18)个月。两组患儿的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两组患儿在入院后均行常规抗癫痫治疗,对照组患儿行常规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接受家庭健康教育,不仅对患儿进行健康教育,还将患儿家属纳入健康教育的范畴中,具体措施如下:a)疾病知识普及:患儿入院后,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护理健康教育方案,向患儿及家属发放《癫痫患儿家庭管理手册》,护理人员向患儿及家属讲解癫痫发作的诱因、表现、发作时急救处理措施、注意事项等。同时为患儿家属准备一本用于记录患儿癫痫情况的日记本,要求记录患儿每次癫痫发作的表现、有无诱因、具体服药情况等。患儿住院期间,可通过病房内的电视机以视频的方式向患儿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和处理。同时,组织医生和护士开展癫痫专题讲座,为患儿家属答疑解惑,加强沟通。病室内设置癫痫健康教育宣传栏,加强科普。b)强化护理干预:心理干预:癫痫的治疗周期比较漫长,患儿家属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护理人员要对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加强交流沟通,对家属进行心理疏导。用药干预: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将用药的注意事项制作成小卡的形式发放给家属,卡片上注明药物的作用、服用方法、剂量以及时间,嘱咐患儿及家属遵医嘱服药,坚持长期用药,不可随意停药或者增减药量,告知家属患儿服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c)出院指导:出院后,指导家属合理安排患儿的生活作息,使患儿能够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饮食方面,以清淡、高蛋白、易消化为主,注意饮食的搭配,避免过饥或过饱,勿一次性饮水过多,避免诱发癫痫。禁止患儿参与登山、游泳等活动。定期复查。d)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医生或护士要打电话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儿病情近况、服药情况等,告知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帮助患儿及家属解决出院后出现的情况和问题。
患儿家属疾病认知能力,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从癫痫常识、急救处理、注意事项、用药情况4个方面对家属进行评价,每个方面1~5分,分数越高,对于疾病的认知能力就越强。两组患儿干预后治疗依从性情况,从遵医嘱用药、家庭护理知识掌握、日常生活3个方面进行评价。
表1 两组患儿家属疾病认知情况比较 分
注:1)与干预前相比,P<0.05;2)与干预后相比,P<0.05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后治疗依从性比较 n(%)
癫痫患儿年纪小,生理和心理发育欠缺,疾病的管理和控制基本依赖监护人和其他亲属,患儿家属对于疾病的认知能力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患儿的治疗和康复。医疗机构在疾病的治疗和管理中占据主导的地位已渐渐被以家庭管理为主导的模式所取代,家庭健康教育,以家庭健康为目标,旨在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在日常生活中融入疾病管理,做到生活和疾病上的平衡。研究表明,将家庭作为中心,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和管理[5]。在本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患儿及家属实行健康教育,该组患儿家属疾病的认知能力高于对照组,说明通过对家庭进行健康教育,普及疾病知识,讲解注意事项和用药指导,可以能够提高家属对于疾病的认识以及管理能力,有益于患儿的健康。癫痫患儿因为要长期用药,所以存在用药不规范、间断用药、随意增减药量等问题,服药依从性较差,对家属进行用药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使其意识到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从而配合治疗。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实行家庭健康教育后,其用药依从性、急救护理知识掌握、日常生活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良好的家庭干预能够提高患儿及家属的依从性,与相关研究一致[6]。
综上所述,对癫痫儿童实行家庭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患儿家属的疾病认知能力和治疗依从性,成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加以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