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雅茹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南 232001)
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改革高职院校办学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学生的专业技能是我们的培养重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更是我们培养的方向。而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就是将会计教学成果和资源转化的平台,将竞赛内容转化为会计课程教学实践的项目,以赛促教,以达到全方位提升高职会计教学质量的目的。
2019年安徽省会计技能大赛进行了改革,分为两大竞赛环节,分别是财务会计技能和管理会计两个环节。管理会计作为今年新增的环节,模拟团队竞赛,分为成本管理、绩效管理、营运管理、资金管理四个岗位,采用TTC 管理会计平台,依据平台中的财务、业务数据结合最新的会计制度、会计政策等信息,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对企业的具体业务进行预测、 决策、分析、控制和评价,将专业知识与工作任务、岗位情境融合,对参赛选手模拟实际业务处理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一大分支,相对于财务会计课程,更侧重于战略规划,强调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内容,所以学习这门课程往往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财务会计、财务分析、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经济学等基础知识。2017年9月,财政部也发布了《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 号——战略管理〉等22 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的通知》,标志着管理会计在我国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而目前高职院校管理会计的教学现状是,由于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短、课程规划设计不完善、学时控制严格、学生会计理论知识薄弱等原因,很多高职院校并未开设管理会计课程,而少数开设管理会计课程的院校往往也是理论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辅,教学过程也是点到为止,有些难度较高的内容就一带而过,整体教学偏离实践,学生兴趣不高,缺乏代入感,所以整体教学质量不高。
2019 安徽省年开展的竞赛,新增的管理会计模块分为四个岗位:资金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绩效管理。资金管理主要考查内容为投资决策分析、筹资决策分析、财务预算编制;成本管理岗位主要考查内容为成本预算编制、产品成本计算、产品成本分析;营运管理岗位主要考查内容为销售预算编制、 成本费用预算编制、经营活动预测、决策分析;绩效管理岗位主要考查内容为绩效考评、平衡计分卡的应用、管理会计信息报告编制。每个岗位考查的内容关联性不大,知识点分散,各岗位之间联系也不多,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往往靠死记硬背,学习效果不好,团队赛的机制并没有很明显得体现出来。而管理会计的课堂教学主要是分项目和任务授课,一般按照管理会计的职能顺序进行,这就造成两者之间的不匹配。
由于高职学生在第三年要求进行顶岗实习,竞赛选手往往在二年级学生中选出,而二年级的学生在竞赛前只进行了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对竞赛相关的课程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均未学习,理论知识十分欠缺,需要指导老师在短时间内进行恶补,时间短、任务重,学生突击学习的效果往往不佳,指导教师期望的效果也很难达到。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能面面俱到,指导老师对竞赛选手的选拔只能以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考试成绩为准,一旦选定人员,就要进行为期几个月的培训和训练,牺牲很多的休息时间,所以指导老师和参赛选手的压力都非常大,导致很多学生参赛意愿低。而且即使后期发现有些学生不适应高强度的训练,为了保证团队的合作性,也不能轻易更换人选。而且很多高职院校对参赛选手的激励措施也不到位,学生认为参赛的投资回报率低,也不愿意认真准备比赛。[1]
2018年,安徽省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的平台为财务会计平台和会计信息化平台,在2019年年初突然改为财务会计技能平台和管理会计平台,这让很多院校措手不及,导致很多院校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采购新的平台,所以出现了选手无平台可以训练的状况。很多院校只能依靠试用平台进行训练,选手重复做一套题,兴趣下降,训练效率低下,训练效果差。各个院校在训练时,往往都是“闭门造车”,学生发现问题,指导教师解决问题。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只能师生之间自己琢磨,与其他院校的交流、互动甚少。省内很多获得过优秀名次的院校在会计技能竞赛方面有着丰富的比赛经验,如果能与他们多交流、多学习,势必能在选手选拔、训练水平、战略部署上有一定的提高[2]。
会计技能竞赛的管理会计模块是依托《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和22 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设计的,考查内容结合了企业实际并在仿真环境下进行,选手操作实行岗位分工制。教师可以据此把管理会计基本内容根据不同岗位进行归纳综合,并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可以把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这些平时关联不紧密的内容,归纳到成本管理这一岗位中去,然后按照岗位设计成学习或实践环节,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渗透和穿插。近些年,会计技能竞赛的设计越来越仿真,也更接近企业实务操作,试题涉及面越来越广,难度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指导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的会计制度,学习核心课程,钻研竞赛的知识点,指导教师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精力来提升自己以满足自己和学生参赛的需要[3]。
很多学校的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不高,为了鼓励学生参赛,学校可以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例如,学生取得竞赛获奖证书后,可以免考相对应的专业课程,采取不同等级的竞赛获奖证书对应不同的分数,比如,省赛一等奖等同于专业课程95 分,省赛二等奖等同于专业课程90 分。选手在比赛的训练期间,肯定会影响到正常的课程学习和休息时间,训练的过程也非常辛苦,所以这些学生在学校评优评先时,应当优先考虑,最好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和获奖奖励。
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主要是以机房教学为主,同时技能竞赛也要求有符合条件的会计教学环境,学校应当不断完善软硬件的建设和投入,如购置或更新技能竞赛平台、点钞券、计算器等[4]。仅此还远远不够,由于受到财务信息保密性的影响,实习企业并不会将财务的核心工作交给实习生,学生也无法从实习中受益。如果学校能建立一个类似会计各岗位工作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真实情景的体验中完成实训操作,效果会事半功倍。学校还应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寻求一些中大型企业、财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聘请有经验的会计人员担任实习课外导师,或者让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学习,使老师和学生都能在实训期间、课余时间、毕业顶岗实习期间得到锻炼。学校也应从会计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构建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调动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求职者”向“职业需求者”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