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力的高职院校双师教师培养机制构建

2019-03-22 04:20:47朱军明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胜任双师教师队伍

朱军明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 东莞 523960)

中共中央、国务院强调要“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引领带动各地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1]。加强双师教师队伍建设对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办学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借鉴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胜任力概念选拔、培训、考核、激励双师教师,能够有效提高双师教师建设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制度化水平。

1 高职院校双师教师的胜任力特征

“胜任力是指确保劳动者能顺利完成任务或者目标,并能区分绩优者和绩劣者的潜在的、深层次的各种特质。”[2]与普通教师相比,双师教师之所以更卓越正是因为其外在的知识、技能,以及内在的自我认知、个性和动机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质。

刘春兰等研究者比较准确地描述了双师教师的职业能力素质模型,包括专业知识和理论、专业实践能力、职业教育知识和理论、教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教师个性特征等6个维度共33项胜任力特征[3]。

2 高职院校双师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各高职院校通过建立双师教师培养制度、实施素质提升计划、建设培养培训基地等措施,推动双师教师数量持续增加,双师素质逐步提升,双师结构不断优化。但整体来看,双师教师数量仍然不足,双师结构仍不够合理,培养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双师教师数量不足

国务院明确提出,到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双师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4]。当前还有很多高职院校的双师教师数量达不到这个要求。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高职院校专任教师49.8万人,双师教师总量为19.14万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9.70%[5]。双师教师的数量明显不足。

2.2 双师教师结构不合理

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各个学校发展不平衡,公办院校比例高,民办院校比例低;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年老教师多,中年教师少;职称结构不合理,初级、中级职称教师多,高级职称教师少;学历学位结构不合理,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师多,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少;专兼结构不合理,专任教师多,兼职教师少;来源不合理,没有实践实操经验的应届、往届毕业多,有实践实操经验的企业技术骨干少;能力结构不协调,双师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实训实操能力普遍不能同步发展。

2.3 双师教师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

2.3.1 双师教师认定标准不清晰

由于目前我国还缺乏统一的双师教师认定标准,存在概念不清晰、认定标准难以把握的问题,导致各地甚至各校对双师教师的认定标准都不统一。当前,双师教师多是由各高职院校自行认定。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达到创新强校工程、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等指标要求,降低了双师教师的认定标准。部分高职院校的双师教师认定办法,大多局限在证书、职称、学历、企业工作年限等显性标准,对专业实践能力、教师个性特征等隐性标准却没有要求。这种认定标准忽略了内在深层次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忽略了双师教师的胜任力特征,会导致双师教师的认定和培养流于形式,导致双师教师总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

2.3.2 双师教师招聘体系不合理

师资规划不系统。长远的、系统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是人才招聘顺利实施的前提。受教师编制、专业调整、人力资源经费、报到率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比较笼统,对教师尤其是双师教师需求的分析大多停留在数量上,忽略了职称、学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教师个性特征等要求。临时招人、学历职称过高、人岗不匹配等现象经常出现,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招聘标准不明确。部分高职院校教师招聘重职称、重学历、重科研,轻视教学能力、个人性格、价值观念,对招录岗位缺乏岗位分析,对应聘者缺乏岗位胜任力考察,导致招聘的某些高层次人才不善于交流与合作,不善于教书育人。

招聘方式不科学。从教师招聘公告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基本按照当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办法,沿用传统的教师招聘方法,主要包括发布招聘信息、接受报名、笔试、面试、试讲、录用等程序。笔试内容与岗位要求联系不强,面试人员不够专业,缺少心理测评、专业实操环节。受学历、职称等门槛限制,求职者多为应届毕业生、高校教师,行业企业技术骨干不多。

2.3.3 双师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

以广东为例,《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年度报告(2019)》显示,2018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项目共培训2265人,完成率113.25%,2016~2018期间共培训 7 508人,完成率达到125.1%[6]。但就广东省88所高职院校的整体专业教师规模而言,参加培训的教师比例仍然不高。此外,双师教师培训还存在一些问题:从师资来源看,以普通高校为主,缺少专门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院校;从培训规划看,以上级安排为主,缺乏校方培训的长远规划和针对性;从培训路径看,以校本培训、委托高校培训为主,缺少企业培训;从培训内容看,以业务培训、理论培训为主,缺少全面素质、技能培训、实践实习培训;从培训对象看,以优秀教师为主,没有实现全员培训;从培训环节看,缺少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质量监督评估;从培训制度和培训经费看,缺乏专门的双师教师培训制度,培训经费不足。

2.3.4 双师教师评价机制不完善

部分高职院校针对双师教师的考核主要是任期考核,在年度考核中缺少专门的双师教师考核指标体系。双师教师的学历、职称、教学方式、科研能力等要求与非双师教师不同,但在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权重上,却跟非双师教师一样,这样很难正确评价双师教师的工作业绩。

2.3.5 双师教师激励措施不到位

部分高职院校缺乏相应的双师教师激励机制或激励力度不够大,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先推优、培训教育、工资待遇等方面,双师教师的激励措施更多的是停留在纸面上,并没有落到实处。激励措施的缺失,必然影响双师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甚至会造成人才流失。

3 基于胜任力构建高职院校双师教师培养机制

3.1 规范双师教师认定标准

制定双师教师认定标准,是双师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可结合实际,出台双师教师认定标准,统一认定;也可依照“放管服”的精神,由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实际自行制定标准,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在制定双师教师认定标准时,应充分认识双师教师的内涵,既要关注显性层面的证书、知识、技能等人性特征,也要关注隐性层面的动机、态度等个性品质。在统一双师教师认定标准方面,安徽省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制定了《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试行)》和《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试行)》,将双师教师体系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值得借鉴。

3.2 优化双师教师招聘工作

引入胜任力特征,优化双师教师的招聘工作,是做好双师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首先,制定基于胜任力的师资建设规划。通过整理分析学校现有师资数量、结构等情况,结合双师教师胜任力特征,制定招聘计划。在确定双师教师的招聘条件时,要注重工作岗位分析,以求实现能岗匹配;要合理设置学历、职称门槛,拓宽招聘渠道,积极引进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充实双师教师队伍。其次,建立基于胜任力特征的选拔体系。一是基于双师教师的胜任力特征,丰富选拔考核的内容。除了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外,还要加强实践能力、个性特征、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考察。二是基于双师教师的胜任力特征,丰富人才测评方法,通过简历筛选、结构化面试、笔试、心理测验、职业性格测试、人格测试等方式方法,全面考察应聘者的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个性特征、职业发展潜能等各方面情况。

3.3 加强双师教师培训教育

基于胜任力加强双师教师培训,是提高双师教师素质能力的主要路径。国务院明确要“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7]。高职院校要制定专门的双师教师培训管理办法,明确培训形式、培训经费、培训要求、培训考核内容,通过制度来规范、引导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研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要结合胜任力特征,分析并满足双师教师的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双师教师培训。双师教师的培训需求具有多层次、个性化的特点。学校层面,要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发展目标,既要满足重点专业培训需求,又要满足各专业的公共培训需求;个人层面,有新教师、老教师、骨干教师三个层次的培训需求。比如,对专业理论水平较高的高学历高职称教师,需要加强专业实践培训;对企业行业引进的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需要加强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

在培训方式上,除了继续加强国培、省培、校本培训外,可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双师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各地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给予经费支持,完善教师互兼互聘制度。一方面推动高校教师到企业实践,了解行业企业一线生产流程,参与、指导企业项目研究,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一方面引进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来校兼职,指导学生实践实习,充实双师教师队伍。

3.4 完善双师教师考核体系

进一步完善双师教师考核体系,是加强双师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在任期考核中,引入胜任力特征,制定一个显性指标与隐性指标相结合的专项评价指标体系,围绕胜任力特征设计考核内容;在年度考核中,对双师教师可以适当加分。学校要对照考核指标体系,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制定培训、改进方案,帮助双师教师成长。

3.5 加大双师教师激励力度

建立双师教师长效激励机制,既可调动双师教师积极性,又可促进普通教师向双师教师转型。物质激励方面,提高双师教师的薪酬待遇,如设立双师教师绩效工资、双师教师津贴、胜任力津贴;与职务提升、职称评聘、评先评优挂钩,如优先推荐双师教师、降低双师教师的学历与科研水平要求。精神激励方面,安排双师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培训交流,评选、宣传优秀双师教师,提升其工作成就感、荣誉感,稳固双师教师队伍。

猜你喜欢
胜任双师教师队伍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26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5:54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24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