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词类标注问题刍议
——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2019-12-03 08:18:06欧阳灵卿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兼类词类现代汉语

欧阳灵卿

(四川外国语大学 研究生院,重庆 400031)

随着国际汉语教育的推广和普及,汉语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有不少国家甚至将汉语纳入必修课程。在推广汉语的过程中,汉语、汉英词典的编纂更应科学严谨,而科学编纂词典的前提便是准确的词类划分。然而现代汉语词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哥德巴赫猜想式的老大难问题[1-3],学界对此议论纷纷。王仁强、黄昌宁认为:“兼类指一个多义的概括词或词项在社群语言系统层面词库中兼属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类范畴的语法多功能现象”[4]。然而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是承认概括词的语法多功能现象,却坚持兼类尽可能少的“简略原则”[2,5-6]。王仁强、杨旭据理力争,“正如量子力学中所发现的波粒二象性一样,语言和言语两个维度才构成完整的语言学研究”[7],我们应坚持“量子思维”而非简单的“一阶逻辑”。鉴于言语层面句法中词类的本质是指称、陈述和修饰等命题言语行为构式功能[8-9],基于复杂适应系统语言观和跨语言词类本质观,王仁强提出了“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指出词类范畴化在词的两个层面发生,即词例的词类范畴化和概括词的词类范畴化,这适用于包括汉语和英语在内的数千种分析语[10],语言演变呈现出一种“双螺旋结构”[11]。

笔者基于此对“温暖”一词展开了调查。基于国家语委语料库的调查发现,关于“温暖”的396条语料中,全部将其指称用法标注为了形容词,如:

太阳/n就/d像/p知道/v人们/n在/p欢度/v节日/nt似的/u,/w喜笑颜开/i,/w把/p温暖/a毫不/d吝啬/a地/u赐/v给/p大地/n。/w (倪立青《奶奶的牙齿》)

他/r强调/v"/w友情/n"/w,/w强调/v"/w温暖/a"/w,/w强调/v"/w朋友/n"/w间/n的/u"/w忠诚/a"/w,/w用/v这些/r字眼/n来/vd腐蚀/v你/r,/w拉拢/v你/r。/w(戈扬《绝不能让反革命分子滑过去》)

共查阅8部汉语、汉英词典后,也发现三个问题(如表1所示)。第一,“温暖”只被标注为形容词和动词;第二,义项数量不对称。如《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7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第3版)和《当代汉语词典》中只标注了“温暖”作形容词表示“暖和”的义项。而《多功能现代汉语词典》和《应用汉语词典》中则还标注了表示“融洽、亲切”的义项。第三,配例与标注的词类自相矛盾。如《新世纪汉英大词典》和《牛津·外研社英汉汉英词典》中:<形>warm:感到家庭的~feel the warmth of one’s family,标注的词类是形容词 warm,然而后面的配例却是名词warmth的用法。

表1 “温暖”在8部词典中的标注情况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疑问:概括词“温暖”的名词(表指称)用法是否规约化?如规约化,是否收入《现代汉语词典》?“温暖”一词表示“暖和”和“融洽、亲切”的这两个义项是否全部收入《现代汉语词典》?

1 研究设计

本文以王仁强[10]根据复杂适应系统语言观和跨语言词类本质观提出的词类范畴化理论新模型——“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Two-level Word Class Categorization Theory)为指导,基于国家语委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料库(BCC)对概括词“温暖”的使用模式进行了调查。并根据王仁强、陈和敏[12]提出的规约化标准,从个例频率和类型频率角度,对“温暖”一词用法的规约化程度进行分析。笔者对国家语委语料库中关于“温暖”的396条语料进行了全样本分析,并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料库中的“文学”和“报刊”语域中各随机抽取了100条关于“温暖”的语料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个例频率

如表2所示,“温暖”一词在国家语委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料库(BCC)中都出现了指称、陈述和修饰的用法,且三种用法都比较常见。在其命题言语行为功能分布中,个例频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修饰、指称和陈述。其中“温暖”一词的名词(表指称)用法的比例高达43.17%,已具有较高的个例频率。

表2“温暖”在国家语委语料库和BCC语料库中的命题言语行为功能分布

2.2 类型频率

如表3所示,“温暖”的指称用法大多出现在宾语位置,部分出现在主语位置,分别占比89.77%和10.23%,可构成动宾结构和介宾结构,如“一片温暖”“强调温暖”“给人们以温暖”等。可搭配多样的词汇,句法结构也比较丰富。因此“温暖”一词已具有较高的类型频率。

表3 “温暖”各命题言语行为功能在国家语委语料库中的类型频率

2.3 义项统计

如表4所示,“温暖”一词作“暖和”之意时,在表指称用法中占比36.72%,在表陈述用法中占比34.38%,在表修饰用法中占比75.41%;“温暖”一词作“融洽、亲切”之意时,在表指称用法中占比63.28%,在表陈述用法中占比65.62%,在表修饰用法中占比24.59%。可见在指称、陈述和修饰三大用法中,“温暖”一词表示“暖和”和“融洽、亲切”的用法都比较常见。

表4 国家语委语料库和BCC语料库中“温暖”一词两个义位的频数和比例

3 讨论

3.1 研究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调查可知,“温暖”一词的名词(表指称)用法,具有较高的个例频率和类型频率,说明“温暖”兼具动词、名词和形容词三大词性,已形成规约化的典型使用模式,可以收入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处理为动名形兼类词。总体而言,“温暖”一词表示“暖和”和“融洽、亲切”的用法都十分广泛,建议将这两个义项全部收入现代汉语词典。因此,笔者对汉语词典和汉英词典中“温暖”的词类标注给出了如下建议:

汉语词典中:【温暖】①<形>暖和:房间里~如春。②<形>比喻融洽、亲切的感觉:~的家庭。③<动>使感到暖和:让阳光~你冰冷的身躯。④<动>使感到融洽和亲切:~人心。⑤<名>暖和:把~赐给大地。⑥<名>融洽、亲切:送上友谊和~。

汉英词典中:【温暖】①<形>warm:~如春 be as mild as spring②<形>warm:对同志像春天般~be as kind as spring to one's comrades③<动>make warm:~冰冷的身躯 warm the cold body④<动>make warm:~人心 warm (the cockles of)the heart⑤<名>warmth:夏日阳光的~thewarmthofthesummer sun⑥<名>warmth:感到家庭的~feel the warmth of one’s family

3.2 启示

3.2.1 摆脱“词义不变,词类不变”和“兼类尽可能要少”的原则的束缚,坚持“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

造成汉语兼类词标准混乱的根本原因是学界普遍主张“兼类尽可能要少”,人为减少兼类词的数量。但主张兼类要少的“简略原则”实则违背了索绪尔有关历时与共时、语言与言语等重要语言学思想,使得我们不能有效区分言语句法层面的词类和语言词库层面的词类[13]。因此我们应摆脱“词义不变,词类不变”和“兼类尽可能要少”原则的束缚,真正尊重语言事实。

3.2.2 汉语、汉英词典中的词类标注应基于语料库的用法模式调查

根据语言使用理论(Usage-Based Theory),语言结构是在使用中涌现出来的,简单来讲就是使用达到一定频率,就会形成对应的较为固定的使用模式[14]。因此,“只有通过语料库使用模式调查在言语层面句法中体现规约化用法的词类属性,才等同于语言层面词库中的词类”[12]。所以我们在判断词类时,应查询大量和多样的语料库数据,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客观总结出词语的用法模式,从而在编纂词典时给出科学的词类标注。仅凭直觉和盲信各大词典进行词类标注是不可行、不科学的。

3.2.3 汉语、汉英词典应坚持全面显性的词类标注

词类标注在词典编纂中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涉及到词典的宏观和微观结构[15]。王仁强、章宜华统计调查分析后也得出结论:显性的词类标注有助于提高汉英词典的译义准确性,而正确的词类识别是汉英词典准确译义的关键[16]。因此坚持全面显性的词类标注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词典编纂的质量。

Munro指出:“词典编纂对于实现一门语言的完整语法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词典编纂中需要全面标注词类的时候。”[17]因此词类标注是词典编纂中极其重要的步骤,准确、全面、显形的词类标注还能够帮助查询词典的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词汇及其用法。李晓琪也持相同态度:“词类是词的重要属性,给词标注词类,实际上是从语法角度对词进行释义,是标注该词在句子中的位置(语法分布)。”[18]可见,全面显性的词类标注不仅能帮助本族人更好地“解码”,查询难词,更能帮助外国人更好地“编码”,输出语法正确的汉语句子。

可见全面显性的词类标注既可以协助词典编纂者提高词典译义的准确性,还能帮助汉语学习者更好、更全面地掌握词汇用法,从而推动国际汉语教育的推广,可谓是一箭双雕、一石二鸟。

3.2.4 汉英词典应坚持词类对译原则

“词类对译”是指在双语词典的词目翻译中“应尽可能使用与源语词词类相同的译语词”[19],本质上是词语潜在表述功能的对等。“词类对译”指的是语言层面的对应,而不是言语层面的等值。双语词典词目或义项层面的译义是语言层面的翻译,应坚持“词类对译”原则;而例证中“被释义词”的翻译则属于言语层面的翻译,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词类转换”的翻译方法[20]。

4 结语

本文以“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Two-level Word Class Categorization Theory)[10]为指导,基于国家语委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料库,对概括词“温暖”的使用模式进行了调查。经过研究分析得出结论:“温暖”一词在言语层面作名词(表指称)用法,具有较高的个例频率和类型频率,已形成规约化的典型使用模式,可以收入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处理为动名形兼类词。总体而言,“温暖”一词表示“暖和”和“融洽、亲切”的用法都十分广泛,建议将这两个义项全部收入现代汉语词典。令人遗憾的是,“温暖”一词的词类标注乱象丛生并非个例,要想解决现代汉语词类这个 “老大难”问题,需要学界推陈出新,坚持“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杜绝人为减少兼类,摆脱“简略原则”的桎梏。标注词类时应基于语料库的用法模式调查,而非仅凭直觉或盲信各大词典。汉语、汉英词典应坚持全面显性的词类标注。汉英词典编纂时则需坚持词类对译的原则,坚持汉语本位法。科学合理编纂词典,为国际汉语教育的发展助力。

猜你喜欢
兼类词类现代汉语
现代韩国语兼类词表征研究
——以《新国语词典》(第5版)为例
外国语文(2021年4期)2021-09-16 07:17:50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基于统计的《HSK词汇等级大纲》动名兼类词标注研究*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广东蚕业(2019年3期)2019-05-14 05:37:40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基于“字本位”理论再谈汉语词类问题
现代语文(2016年21期)2016-05-25 13:13:29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北大版《现代汉语》增订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