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肿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诊疗

2019-03-19 01:15邓向荣杨文俊
广州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肾周气肿实质

邓向荣 杨文俊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 510180)

气肿性肾盂肾炎(emphysematous pyelonephritis, EPN),是一种罕见的泌尿外科急症,表现为急性肾实质及肾周组织炎性坏死,合并肾实质、肾周以及集合系统出现特征性的气肿形成[1]。EPN是致死性疾病[2],如未能及时诊断及治疗,死亡率会超过50%,死因往往是感染性休克的并发症。鉴于EPN的罕见性,目前仍无法进行系统的前瞻性研究,国内外的文献报道亦多以病例报告为主,从而导致EPN的最佳诊疗方案至今尚未达成共识。现将在2005年5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11例EPN报告如下,旨在探讨不同分型EPN的最佳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Wan[3]等提出的分型方法,将11例EPN分为两型,I型4例病情危重,II型7例病情较稳定;女性患者9例,男性患者2例;右侧肾脏病变7例,左侧4例;合并糖尿病9例。就诊时所有患者均出现高热寒战,体温达39.1℃~40.5℃,伴患侧腰部疼痛,发生感染性休克2例且均属I型。实验室检查显示血白细胞升高明显(19.3×109/L~33.4×109/L),提示严重感染。急诊增强CT均于0~2天内进行,所有结果均显示EPN特征性改变,即肾实质内出现气体,其中条索状、斑片状积气合并严重肾实质破坏者(I型)4例,肾实质出现小气泡或包裹性积气并肾脏或肾周出现积脓者(II型)7例;3例合并肾或输尿管结石并肾积液。所有EPN血培养均为阳性,其中大肠杆菌9例,克雷伯氏菌2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诊断为EPN后予以强效广谱抗生素治疗,但感染不能有效控制。4例I型EPN中,1例尝试于急诊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穿刺引流术,可引出难闻气体,但只有约20 mL脓液引出;其余3例均于急诊行肾切除术,术中发现肾实质明显坏死,质软易碎,其中1例合并肾内多发结石并感染; 1例术前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术中血压进一步降至40/20 mmHg;术后所有患者均转入ICU进一步治疗。7例II型EPN均于急诊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其中3例因需引流区域过大而留置2~4根引流管(2例2根,1例4根),引出脓液200~430 mL;因输尿管结石梗阻而同时行输尿管内支架置入术2例;术后2例转入ICU。

2 结 果

4例I型EPN患者转入ICU后继续予积极抗感染及支持治疗,1例患者接受经皮穿刺引流术后感染控制不良,于次日行急诊肾切除术,术后病情逐渐稳定;另1例术中出现血压不稳的患者感染性休克持续进展,于3天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死亡;其余2例体温逐渐下降,病情稳定,3~7天后转入专科病房继续予支持治疗。两周后3例患者接受CT复查,对侧肾脏功能良好,未见脓肿复发, 20~28天后痊愈出院,总生存率为75%。

7例II型EPN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2例转入ICU患者均于1~3天后转入专科病房。7~10天后复查CT,2例患肾显影不良,进而行肾核素检查显示患肾无功能,遂于术后14日行择期患肾切除术,术中发现肾血管炎性阻塞,肾实质坏死;其余5例在CT证实无积气积液后,予拔除引流管,痊愈出院,总保肾率为72%(5/7)。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于出院2个月后行输尿管镜手术处理结石。

3 讨 论

EPN非常罕见,即使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亦往往不足。同时,EPN具有很高的死亡率,有报道称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死亡率高达50%~60%[4]。近三十年来,由于诊疗技术的日益提升,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仍超过20%[5]。因此,对EPN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EPN最显著的易感因素为糖尿病,有研究表明[6]超过85%的EPN患者合并糖尿病,与糖尿病患者组织内糖分过高、局部血流灌注减少、致病菌将糖发酵后产生气体等因素有关。本文中糖尿病患者占82%(9/11)。同时,EPN中15%的病例合并泌尿系梗阻症状[7];多发生于成年人,男女比例约为1:4~6,这可能与女性更容易发生单纯泌尿系感染并诱发EPN有关[4],但近年来也有儿童发生EPN的个案报道[8]。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少数为克雷伯氏菌或变形杆菌属,近年来还出现了真菌导致的EPN病例报告。本文中患者的基本情况均与文献相符。

EPN属于影像学诊断,CT是确诊的金标准,准确率达到100%[9];随着急诊CT的日益普及,EPN的早期诊断已经成为可能。当患者被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而抗生素治疗无效时,需高度怀疑EPN的发生,应及时行CT检查以确诊。对于EPN的影像学分型,国际上有两种分型,其中Wan等[3]提出的分型在临床工作中更为实用,因此被广泛使用,本文亦采用此分型。根据CT表现,EPN可分为两型:I型表现为肾实质破坏严重,出现条索状、斑片状积气,但无积液形成;II型则表现为肾脏或肾周出现积液或者肾实质出现气泡或包裹性积气,但无条索状、斑片状积气出现。有学者研究后发现[2],I型EPN的死亡率达50%~60%,而II型的死亡率小于20%。本报道中的I型有4例,II型有7例,I型患者的病情危重,肾脏出现明显坏死,同时更容易合并感染性休克,而II型则感染相对较轻,肾脏破坏较少,预后更佳。另外,EPN需要与气肿性肾盂炎(emphysematous pyelitis)鉴别[4],后者常继发于泌尿系器械检查或产气菌导致的泌尿系感染等,表现为气体局限在集合系统内,一般病情比较轻微,抗生素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部分EPN患者就诊时已出现休克症状,因此抗休克治疗以及强力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必须及时进行。研究表明收缩压降至90 mmHg以下时,死亡率会显著上升[6]。在抗生素治疗时,所选的经验用药应主要针对革兰氏阴性菌,随后可根据药敏结果更换敏感抗生素。

目前,EPN的治疗方案[4]包括药物治疗加上急诊肾切除术或经皮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drainage,PCD),但选取何种治疗方案,至今仍是争论的焦点。急诊肾切除术创伤较大,但能及时彻底清除感染病灶,尽早控制感染;PCD操作简单,创伤小,能最大程度保留患肾功能,但存在引流不充分、感染难控制以及延期肾切除的缺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治疗方案主要为急诊肾切除术,但当时患者死亡率超过40%,原因可能与医生对该疾病认识不足、未能早期诊断EPN有关,导致手术时机延误,患者处于休克状态,不能耐受手术及麻醉[2]。随着影像学检查的发展以及穿刺技术的成熟,有学者尝试超声或CT定位下进行PCD,定位更为准确。Somani[5]等对EPN的治疗方案进行荟萃分析后认为,PCD与急诊肾切除术相比,可显著降低死亡率(13.5% Vs 25%),而且能保留80%患者的患侧肾脏;但遗憾的是此研究未将EPN分型,因此得出的结论可能不适用于I型EPN患者。Aboumarzouk[2]等在2014年的荟萃分析中同样认为PCD优于急诊肾切除术,急诊肾切除术只适用于穿刺引流无效的患者,但该分析亦未将患者进行分型研究。有研究提出相反意见[10],认为对于严重的EPN病例,PCD治疗后仍会出现肾脏脓肿复发,需要进一步切除肾脏;而接受急诊肾切除手术的病例则恢复较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因此建议将急诊肾切除作为严重EPN病例的首选治疗手段。

本报告中7例II型患者病情相对稳定,肾脏及肾周坏死较轻,选择PCD作为快速治疗方式,将气体和脓液充分引流,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使5例患者避免了切肾手术,保肾率为72%,并且患者术后恢复较快。而4例I型患者的病情危重,肾脏出现气肿并明显坏死,其中1例患者尝试行PCD治疗,但无法将坏死组织充分引流,导致感染无法控制,次日仍需行急诊肾切除术;其余3例选择了急诊肾切除术,死亡1例,术后总生存率亦达到75%(3/4),比文献报道的I型EPN患者40%~50%的生存率显著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局限的、肾功能受损不严重的II型EPN病例,可首先选择PCD,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不必要的肾切除,但需注意PCD的同时应解除尿路梗阻因素;而对于肾脏广泛坏死并气肿形成的I型病例,由于引流往往不能充分,肾切除无法避免,因此急诊肾切除术更为合理,尽早手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综上所述,气肿性肾盂肾炎是泌尿外科致命急症,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泌尿外科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肾周气肿实质
税法中的实质解释规则
透过实质行动支持盘臂头阵营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羊气肿疽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羊气肿疽的诊断及防制
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伴肾周积液的分析
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累及肾周间隙积液的临床价值
自发性纵隔气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美术作品的表达及其实质相似的认定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期待实质进展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