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玉明
(南京市江宁区畜牧兽医站,江苏南京 211100)
气肿疽梭菌属于羊气肿疽的源头,其对山羊、绵羊均会带来严重威胁,由于具备较强的自然条件抵御能力,羊气肿疽很容易因羊群放牧不当出现,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羊气肿疽大范围传播流行。为保证羊气肿疽对羊养殖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正是本文围绕羊气肿疽诊治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绵羊较为容易出现羊气肿疽,山羊基本不会出现羊气肿疽。感染羊气肿疽的病羊体内会大量增殖气肿疽梭菌,较多菌体存在于其体液中,体表存在伤口的健康羊会在接触病羊的过程中感染气肿疽梭菌,进而导致羊气肿疽传播。病羊体液还能够导致饲料或水源污染,食入污染物时菌体会进入健康羊,通过消化道黏膜,气肿疽梭菌会侵入其他器官,引发羊气肿疽,蚊虫叮咬也属于羊气肿疽的重要传播途径。羊气肿疽一般存在1~3d的潜伏期,短时、长时潜伏期分别为1~2d、7~9d。病羊主要存在体温快速升高、呼吸困难、眼结膜充血、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脉搏增数、食欲废绝等症状,同时走动时跛行、步态僵硬,气性炎性水肿会出现于臀部、肩部、胸前、股部肌肉丰满处,初期伴有发热、疼痛,肿胀后逐步失去知觉、变冷,大量气体也会随之形成,肿胀处的皮肤过于紧张、干燥且呈紫黑色,触诊时能够发现弹性微弱且较为僵硬,叩诊有鼓音。用刀切开肿胀处或破溃发生时,会流出混杂泡沫、污秽不洁的酸臭味红色液体,病羊最终会因呼吸困难、体温降低而死于败血症。病死羊尸体会迅速腐败,四肢僵直,存在明显膨胀的瘤胃局部,口鼻会流出血水或血沫。患处的触感发硬、皮肤肿胀,切开后能够发现皮下组织浸润有暗红色或黄色胶样物质。局部淋巴结会出现肿胀或出血,存在红色切面,内部能够发现浆液性浸润。大量暗红色或微红色积液存在于心包腔、胸腔、腹腔,出血斑或出血点存在于心内外膜,可基于这类症状及实验室试验开展羊气肿疽的针对性诊断。
羊气肿疽可采用西药或中药进行治疗,如采用土霉素、青霉素、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可同时应用抗气肿疽血清,治疗效果将更好得到保障。对于肿胀部位周围,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甲醛溶液(0.1%)或高锰酸钾溶液(0.1%),这同样能够取得不俗的治疗效果。西药治疗可配合外科治疗共同进行,通过切开肿胀部,将坏死组织去除,随后采用双氧水(3%)或高锰酸钾溶液(2%)充分水洗,为避免患部厌氧气肿疽梭菌繁殖,需要暴露创口;中药治疗可采用连翘、黄柏、银花、血藤、独活、天花粉、龙胆草、百部、八里麻研末用温水调制或煎服,用量分别为9g、9g、8g、9g、6g、15g、12g、15g、12g。也可以采用黄柏、车前草、连翘、马鞭草各9g,薄荷、天冬各6克,冷开水调制后灌服。
为有效预防羊气肿疽,免疫预防极为关键,可采用气肿疽甲醛灭活疫苗或气肿疽明矾疫苗进行预防,仅需要皮下注射1mL,即可实现大小羊只的6个月免疫,应在羊气肿疽流行地区基于免疫计划严格开展免疫接种。在发现羊气肿疽后,健康羊需采用气肿疽甲醛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免疫,羊群如无法确诊可采用15~20mL的抗气肿疽血清肌内注射,气肿疽甲醛灭活疫苗在一周后进行皮下注射,同时隔离健康羊与疑似羊。病羊相关的用具需严格消毒,可采用升汞溶液(0.2%)或福尔马林溶液(3%),场地也需要采用相同方法消毒,并对垫料、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开展免疫预防的同时,饲养管理在预防羊气肿疽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也需要得到重视,考虑到羊气肿疽的危害严重且存在较低的治愈率,应设法消除地势低洼、放牧地选择不当、卫生环境不良等羊气肿疽的诱发因素,发病后养殖场的立即清理也需要得到重视,以此避免致病菌大量散布导致的水源、草场、土壤污染,草料污染引发的消化道感染也需要针对性预防。日常饲养管理需关注卫生消毒工作,饲养用具和圈舍场地需定期进行消毒,具体采用福尔马林溶液(3%),避免气肿疽疫源地形成。此外,饲养管理还需要规避外界应激因素刺激羊群生长的问题,并提供防寒保暖、通风良好、清洁卫生的养殖环境。为提升羊的疾病,需提供具备较为全面营养价值的饲草饲料,同时对羊群的采食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以此保证羊气肿疽在发病后的第一时间发现和隔离处理,以此开展对症措施治疗,羊气肿疽带来的经济损失即可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羊气肿疽诊治需关注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治疗方法、预防方法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羊气肿疽防治路径。为更好降低羊气肿疽带来的威胁,羊舍防蚊驱虫的强化、羊体表损伤的规避、针对性防控方案的制定也需要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