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瑶,伍春兰,冯武兵,李书兵△
(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1.超声科;2.泌尿科 400010)
肾绞痛是急腹症之一,临床上以泌尿系统结石多见,多为肾结石在排出过程中,坠入输尿管狭窄处所致,急性输尿管结石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同侧肾积水,而并发肾周积液者较少见 。本文观察分析急性输尿管结石合并肾周积液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并讨论分析肾周积液发病的机制,旨在提高对输尿管结石伴发肾周积液的认识,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1-10月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54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输尿管结石伴肾周积液91例(16.7%),男55例,女36例,年龄 19~82岁,所有患者均排除创伤、肿瘤、手术感染等病史。
1.2 方法 采用SIEMENS IPQ 5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4 MHz,受检者采取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多切面扫查,观察患者肾积水的程度,输尿管结石的大小、位置及是否合并有肾周积液。
2.1 两组患者肾脏积液、结石大小、位置比较 两组患者肾脏积液量、结石大小、位置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2.2 输尿管结石伴肾周积液声像图表现为肾周“月牙形”或“线条形”液性暗区,且多位于上极或下极,肾周积液组91例患者,经抗感染,解痉止痛,排石碎石治疗后,超声复查89例患者肾周积液消失,见图1。
表1 两组患者肾脏积液及结石大小
表2 两组患者结石位置比较
A:右肾结石伴肾窦分离伴右肾周积液;B:右侧输尿管上段扩张伴右肾周积液;C:右侧输尿管上段结石伴右肾周积液;D:经输尿管梗阻解除后右肾周积液消失;RK:右肾;ST:结石;RUR:右侧输尿管;EFF:积液
图1输尿管结石伴肾周积液声像图表现
本组54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发生肾周积液91例,占16.8%,经抗感染,解痉止痛,排石碎石治疗后,超声复查97%肾周积液消失,说明输尿管梗阻与肾周积液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输尿管结石的大小、位置及肾脏积液程度无相关性(P>0.05)。其发生肾周积液的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当肾盂或输尿管结石引起急性输尿管梗阻时,小管液及终尿不能排除,可引起逆行性压力升高,最终导致肾小球囊内压(>25 mm Hg)增高,从而降低有效滤过率及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即停止滤过,原尿排除障碍,肾盂内的尿液流入肾脏的其他各处,通过肾包膜渗入到肾周间隙,引发肾周积液[2-3];(2)肾包膜为肾脏被膜的最内层,该层内膜致密且薄,活体时易从肾实质分离,肾周积液声像图主要表现为月牙形液性暗区[4]。机体出现肾周积液后,其肾小球囊内压及肾盂内压力均减低,因此当输尿管出现急性梗阻时,肾周积液的出现可对肾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使急性梗阻短时间内不至严重危害肾组织[5]。而慢性梗阻患者因为长期的梗阻使肾小球囊内压持续升高,肾单位持续受压使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甚至使肾单位广泛萎缩,原尿形成减少,肾周积液吸收占据优势,所以慢性尿路梗阻患者虽肾积水量大,却未见肾周积液[6]。本组91例肾周积液患者均属于急性发病,无1例慢性肾积水。由此可见,肾周积液在急性输尿管梗阻患者中,是肾窦及近段输尿管压力快速上升的一种外在表现。
本组54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中,83.2%患者未伴发肾周积液,可能与肾脏具有一定的弹性有关,在一定程度内,肾脏的弹性能适应因梗阻所致的肾积水以至于积液不外渗[7]。一般情况下,输尿管结石伴发少量肾周积液预后较好,临床上不需要特殊处理[8],若肾周积液较多,肾脏组织则可能缺氧甚至萎缩,从而引发系列的临床症状[9-10],必要时可结合超声进行穿刺引流治疗[11]。临床对于急性输尿管结石伴发肾周积液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辅助诊断,一般情况下,CT对于输尿管结石敏感性高于超声,超声对于肾周积液敏感性高于CT[12],此外,超声检查还具有简单、无放射性、易于操作等优点,能及时发现输尿管结石的位置、大小、肾脏积水程度及肾周积液的多少,且能动态监测治疗前后肾周积液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