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盛泽中学 孟 俊
教师是为学生传授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向,学生的学习都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息息有关。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行为存在哪些偏差,如何矫正这个偏差,以此来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让学生掌握应该具备的数学素养,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做铺垫,是值得教师深入思考和探究的课题。
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一门课程,安排学生接受高中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高中数学中有很多知识点,有些是抽象的、枯燥的,不利于学生理解,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现在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知识传授上,如果只是一味地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尽心尽力”地把数学书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把数学知识毫无新意、强硬地灌输给学生,也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有没有接受。有很多数学老师根本就不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整个课堂就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公式定理进行讲解之后,让学生开始实际应用。忽略了趣味教学的重要性,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是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存在的主要偏差。
例如在“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教学设计中,我原来的情境引入为:
直接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并直接引导学生观察第三个方程与其对应的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
【分析】问题1和问题2两个方程解法相同,有些重复。问题3学生无法用以往的方法直接解出,但我没有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思考,而是直接给出结论,缺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数学老师就只是把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讲出来,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了跟上教学进度,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质疑所学的知识内容,导致有很多的知识内容学生不能及时消化,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愿意去尝试解决问题,而是养成习惯性地等老师公布答案,等老师来做题。另一方面,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引发问题,引导学生来提问,而是直接把要教给学生的内容讲出来,把重点知识都一概而论,练习题的答案也都在课堂上一起公布。这样一来,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反正数学老师上课都会把答案直接讲出来,自己做还有什么意义?做错了,还难得改,这就是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有了依赖思想,不愿意去积极思考了,即产生了思维惰性。这是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中主要存在的偏差,忽略了课堂互动,把课堂当作教师个人的主场。
在学生进行检测之后会有很多错题,但很多老师没有给予重视,就像学生自己一样,觉得错了就是错了,不会就是不会,没有从根本上思考错题的原因,是因为知识性的错误还是其他方面。有的学生的错题非常简单,老师认为是学生计算性的错误,或者是方法不对,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学生错题的主要原因,不能及时帮助学生订正简单的错误。这是数学教师教学行为偏差中最大的一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老师的作用是照明灯、指路人,老师并不是课堂的主角。老师只能给予学生帮助,而不能帮他们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同样,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数学本质上是一门思维学科,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一批创造性的人才。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老师需要活跃气氛,给学生实时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自己去探究数学问题。而老师需要做的就是把课堂最大程度地还给学生。
针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原来的教学设计,我进行了如下调整:
问题1:求解下列方程:
问题2:方程(4)有实数根吗?有求根公式吗?
问题3:我们怎么判断方程(4)根的情况呢?请大家分组讨论。
【分析】 我从学生所熟悉的一元二次方程开始,前三个方程复习了之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第四个方程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充满疑惑、困惑和障碍的情境,学生产生困惑,从而引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了数学的核心素养。
老师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惑的,并不是帮学生回答问题的。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情况,老师直接公布问题的答案,学生就只需要接受这个答案,不需要自己花时间去思考。老师通过这种方式来节约时间,提高教学进度,但这样就抑制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没有思考的兴趣,不愿意再去思考。因此,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例如在讲排列组合的两个原理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同学竞猜:有10个不同的球,随意放进6个不同的盒子里,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正确的结果是610种,比同学们的大胆猜想还多得多。又如在讲等比数列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古代的一位国王与一位象棋大师的故事,引入数学文化,进而更好地为后续的知识教学提供铺垫。这样,课堂一开始就能够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些对课堂教学的展开以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才能够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只有不断反思和纠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才能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重视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指导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暴露出来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数学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的问题,不能因为问题太过简单化,就不给予重视。经过讲解之后,学生依旧有不会的问题,就说明相应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还有难度。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着重给予讲解,并且加强对学生相关知识点练习的强度,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确保教师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学习无小事,老师不能靠个人主观意识来判断学生能否完全掌握相关知识点。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实际检验的情况来加强练习强度或者某一类题的练习强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矫正,以有效地保证教学顺利开展。
以上问题都是围绕错题设计的子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相互借“智”。选择一个小组回答以上4个问题,并说出(1)与(2)的区别及(3)与(4)的区别。4个问题解决以后,再看错题,可请做错的学生讲讲错误的原因,通过举一反三,真正达到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自身的行为习惯也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把一些好的习惯发扬下去,坏习惯就摒弃掉。给学生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和创新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希望数学教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对学生宽容一点,对治学的态度严谨一点,为祖国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