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课堂管理理论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

2019-03-18 01:14梁皓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课堂生成课堂设计

梁皓

【摘 要】本文论述整体课堂管理理论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应用,提出根据整体课堂管理的五个对象,即课堂研究、课堂设计、课堂生成、课堂评估、课堂升华,实施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目的明确、教学新颖而有效率、教学反思有力度,从而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程 整体课堂管理理论 课堂设计  课堂生成 课堂评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B-0070-02

心理健康是中职学校德育选修课程之一。2008 年教育部发布的《心理健康教学大纲》规定:“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心理健康并非纯理论知识,不能生搬硬套地采用知识灌输的方式,而应当深入浅出、生动细致、润物细无声地进入学生内心世界。本文探索整体课堂管理理论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

一、整体课堂管理理论及模式

整体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预先设定要达到和实现的教育任务及教育目的,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施整体的管理行为,来完成预先设定的目标。整体课堂管理借鉴并运用了管理学理论来管理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通过规范教师教学,使之科学化,从而达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整体课堂管理要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对教学管理对象进行科学的管理。整体课堂管理的对象包括课堂研究、课堂设计、课堂生成、课堂评估、课堂升华。通过对这五个对象进行科学的管理,可以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目的明确,教学新颖、有效率,教学反思有力度,从而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整体课堂管理模式则是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科学的课堂管理,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合作探究学习,创建平行课堂,最终实现“教学有效、德育实效、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目标。

整体课堂管理理论及其模式的提出,顺应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也是对新课改的有益探索。

二、整体课堂管理理论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

本文根据整体课堂管理的管理对象即课堂研究、课堂设计、课堂生成、课堂评估、课堂升华(“五对象”),探索“五对象”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应用。

(一)课堂研究

整体课堂管理理论认为课堂研究是进行研训活动的第一步,是对教材、教师、课堂资源、学生学情等进行的分析研究。从心理健康课程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研究。

1.对教材进行研究。心理健康课程首先应研究教材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内容,然后根据要求确定知识点,分析教学目标,找出每节课、每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并分析这些重、难点的关系,做到突出重点、易化难点。其次,在全面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后,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由于心理健康课程属于德育类课程,因此,还应当制定德育目标,设计实现德育目标的教学方式。

2.课堂资源分析。课堂资源是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等资源。心理健康课程的课堂资源既有与其他课程的课堂资源的共性,如教育理论、相关文献资料、教学方法、教学案例等,任课教师可以参考和借鉴其他课程的相关教法和学法。同时,心理健康课程的课堂资源又有自己的独特性,如还可以借助心理学的各种心理测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测量表、IQ 测量表等)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

3.学情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得越详细,课堂生成度就会越高,教学效果就会越好。学情分析指的是对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知识储备情况、对本次授课的理解情况分析,以及本次授课难点和重点分析等。对于学情分析,整体课堂管理理论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学科学情导图。心理健康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科学情导图的要求,将基于学情分析而获得的学生情况,通过学情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二)课堂设计

整体课堂管理理论下的课堂设计的重点是转化、具体落实前面的课堂研究成果,关键在于设计制定好教案。制定教案的关键在于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教案的设计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学目标应当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绪、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来制定。在制定这三个目标时,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非教师。因此,不能使用诸如“使学生理解……”“教会学生熟练并运用……”等语句。

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是教案的核心,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最有效手段。对心理健康任课教师而言,教学方法设计要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教学效果如何的问题。例如,《心理健康》俞国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年出版第十八课《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就要思考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如何。青春激扬的他们正是追求独立、个性的时候,与父母的关系往往不那么融洽,而这一课正是让他们能够珍视父母亲情,感恩父母。这就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的问题。接着,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实现怎么教的问题。例如,通過案例教学法,提供亲情案例,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艰辛付出和对子女真挚的感情;通过布置课后任务,如为父母写一张感恩贺卡、为父母洗一次脚等巩固教学效果。

(三)课堂生成

课堂生成又叫课堂创建,其在整体课堂管理理论中的居于核心地位,宗旨是生成平行课堂。所谓平行课堂,是教师在“教学有效、德育实效、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四维目标的指导下,把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课堂设计而实行的整体课堂管理行为。

1.课前探究。课前探究是对课堂研究和课堂设计成果的进一步落实和应用。课前探究应通过预习案来进行。心理健康教师在制定预习案时,要注意本节课与上节课是否有衔接和关联,能否应用原有知识分析新情景,能否提出新情境和新问题。同时,心理健康教师还应将预习案落实到学生,并检查学生完成预习的情况。以第十九课《滴水藏海,心怀感恩》为例,我们在制定预习案时,就应注意到本节课与第十八课《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是有承接关系的,在激发学生对父爱和母爱的亲情之后,就可以在第十九课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的教育,使两节课前后衔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可以第十八课布置课后作业,例如为父母洗一次脚或做一次家务,并写成心得体会;在第十九课的预习案中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和体验效果。

2.课堂探究。整体课堂管理把课堂探究分为导入、合作、导出三个环节。

导入环节要激发学生产生求知欲。因此,教师的导入应尽量避免平铺直叙,应采用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导入方式。例如,可以采用情境式导入、问题导入、活动导入等方式。以第十九课《滴水藏海,心怀感恩》为例,在课堂导入时,可以播放《感恩的心》的音乐,然后讲述《感恩的心》的创作故事来打动学生,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同感,为进入课堂合作环节打好基础。

合作环节以探究为主,形式有个人自学、组内合探、组内展示等。个人自学形式因为课堂时间限制,尽量不要在课堂合作环节应用,最好放到课前探究环节进行。组内合探和组内展示是比较好的合作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分组中尝试合作完成教学内容,既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会合作并在小组中展示自己,培养自信心。例如,在《滴水藏海,心怀感恩》的课堂合作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活动“分享父母让我们感动的瞬间”,让学生在小组中讲述父母为我们做过的最感动的事,在分享中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真情实感,让学生明白父母为我们付出太多,而我们回报父母的太少,从而理解父母,学会感恩。

导出是总结规律、提炼方法、达标测评的环节。导出可以采用学生总结和教师总结的方法。学生总结可以分组总结,然后共同得出结论和规律。教师总结则是对学生总结的点评和启发。

3.课后探究。课后探究是课堂创建的延伸和反思。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教学反思同时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和环节。

(四)课堂评估

整体课堂管理理论下的课堂评估,是以是否实现“教学有效、德育实效、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四个目标为标准的评估。因此,进行课堂评估,就要对前面的课前探究、课堂探究、课后探究三个环节进行考核,评判是否达标。

(五)课堂升华

课堂升华是整体课堂管理“研究—研究”的提高环节,是教师提升自身研究能力的重要举措。教师经过前面课堂研究、课堂设计、课堂生成、课堂评估四个环节后,再进行课堂升华,从而提高自身的研究素养。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进一步从教学反思转入管理反思,对课堂教学管理实践进行思考,并以体验和写反思日记的形式进行总结。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課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俞国良.心理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李 红,莫 仙.论有效课堂管理的基本理念、目标与原则要求[J].广西教育,2011(8)

[4]姚本先,伍新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梁 皓(1979— ),男,硕士,广西桂林人,桂林市卫生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责编刘 影)

猜你喜欢
课堂生成课堂设计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捕捉课堂生成,引导深度探究
赏识,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让学生喜欢你的英语课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谈语文课堂的精彩谁做主
关于初中英语课改的一点思考
巧用课堂生成 推进语文实践
智慧理答,破解课堂生成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