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润 郑淑萍
【摘要】开发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是语文学习的需要,更是加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需要。在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中,教师合理、有效、科学的评价不仅能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更是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不竭动力。然而在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评价上,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在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中运用有效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诵读 评价方式
【项目】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因地制宜开发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践研究》论文(GS[2017]GH B1273)。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63-02
傳统文化经典承载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具有很深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之不尽的宝藏。开发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不仅能扩展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领域的知识面,更能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目前,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虽然开发了不少,但是在实施的效果上,却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除了诵读教学的目的性不强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在学生诵读传统文化经典中的评价方式存在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教师在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评价中,往往习惯于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读的很好。”“很有感情。”“声音比较洪亮。”这些听起来不甚“走心”的单一评价方式,难以真正达到鼓励学生诵读的目的,也很容易将学生对于诵读的标准简单的理解为“大声”读,“流利”读。
二、习惯采用负面评价
教师在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评价中,教师习惯于提出问题而不是找诵读亮点鼓励学生。“这个字读错了。”“读的太快缺少感情。”“声音太小。”这些负面性的评价不止无益于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积极性,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失去自信,更有甚者会让学生失去对传统文化经典学习的兴趣。
三、评价形式单调
教师在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评价中,过多的强调了教师的评价,而没有采用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指导中,教师与学生的评价地位是不对等的,学生没有关于自己诵读能力好坏的发言权,一切以教师评价为主,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
那么如何在指导学生诵读传统文化经典时,作出科学、合理又充满鼓励性的评价呢?
结合以上问题,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根据学生诵读学习的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评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学生来说,不可能立刻学会诵读的全部技巧,达到诵读的最高标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经典的诵读指导时,针对学生诵读能力的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在学生诵读能力的初级阶段,教师可将评价标准降低,将评价的重点更多的放在是否读错字、读错词,声音是否清晰洪亮,诵读时是否有明显的卡顿或忽略标点符号的连读上面。
在学生诵读能力的中级阶段,此时学生已经脱离了“照本宣科”式的“念”,那么在这个阶段的重点,就需要教师将评价的重点转向学生朗读时是否加入了真情实感,是否是在诵读文章时能真正感受和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并通过朗诵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学生诵读能力的高级阶段,此时学生对于诵读已经游刃有余,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已不是教师评价的标准和重点。除了朗读与背诵,教师更要关注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收获。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
1.教师评价学生
教师评价学生是教师在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过程中最普遍的评价方式。对于评价,可以采取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的方式。口头评价即在学生诵读结束后,进行言语上的鼓励,激励学生下次进步。书面评价可采用与测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并为每位同学的成绩进行记档,在学生测验的档案上记录对于学生的评价。
2.学生自我评价
建立学生的自我评价机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与传统的教师“说教”方式相比,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于问题的改进愿望也更强烈,这种自我认识与评价会促使学生在下一次的诵读中,做得更好。
3.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人是有社群依赖性的高级生物,当把他置身在一个大的环境和集体中,就会产生很强的归属感和求认同感。来自同学的鼓励,更能增强学生的信心,而同学的批评,也能化作学生前进的动力。因此,在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上,教师大可以放宽权限,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既可以让被评价者发现自身的不足,也能促进评价者对于诵读的理解和思考。
三、善用积极、正面的评价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评价时,尽量采用更积极向上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表现,而不是负面的评价。教师的眼中不应该只有学生出现的问题,更多的应该是寻找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在指出学生问题的时候,注意评价方式和态度,要尽量委婉以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多用纵向评价
对于学生来说,由于环境、先天、发育水平、性格等原因,班级内会有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稍差的学生之分。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尽量少做横向比较与评价。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教师应尽量采取纵向评价的方式,让学生与自身相比,要考虑学生与上次相比是否有了进步,上次提到的问题这次有没有改正等情况。只有多用纵向评价,才能对学生进行精准的、个性化的正确评价。
五、评价语言丰富真挚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动力。教师的评价不应单调乏味,发自内心的真诚评价,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师看起来特别喜欢我”“老师对我的夸奖跟其他同学的不一样”,这些心理暗示都有助于推动学生不断进步。丰富具体的评价,使学生更清晰、明确自己优点与长处,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信心与自信。
六、增强教师素质水平,提高教师评价科学性和合理性
针对教师能力与素质不足导致的评价不科学不合理问题,在学校方面,可采用定期培训的方式增强教师的业务水平;对于教师来说,则需要其利用业余时间,深入钻研与学习,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应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正面的、纵向的评价,以促进经典诵读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张玉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语言[J].小学时代:教师,2010(1)
[2]任洲仪.小学教师课堂评价语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