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作为现代社会竞争的核心,其战略地位重要性越发凸显,相关培育工作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有机构成,是人才培育的主阵地,其现阶段发展已然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面对社会发展提出的种种要求,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依旧存有些许不足。评价是高职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为师生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方法、进度等提供了有效依据,能够激励师生不断改善自我,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其受多重因素影响,功能建设上有失偏颇。本文基于对高职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的概述,分析了高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现状,并就其发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程教学 发展性评价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编号:201401237。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01-02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发展,人们对于人才培育的认知发生了较大改观,更多地立足于人文角度思考,关注人的自由和解放,从而获得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时至今日,以生为本理念已然成为高职教育的核心指导思想,并逐步渗透到了课程教学各环节。高职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以一种全新的认知姿态,在对话、开放、反思等原则指导下,讲求人的发展为本,塑造了新型教学生态,对教师、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从发展的维度讲,高职既有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还附着上了浓重的管理色彩,忽视了人的发展本质,缺乏人文渗透,所发挥的功能价值有限,甚至可能会产生反作用,其相关方面的研究备受学术界关注。
一、高职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概述
现代素质教育改革发展视域下,高职课程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并非甄别、选拨学生,而更多地应关注学生成长,重视其激励功能发挥,促进学生潜能、个性以及创新提升。高职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是一种更加全面、客观、人性的评价模式,其相关概念、特点及所遵循的原则表述如下:
(一)概念
所谓发展即是指事物从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过程,包括量变和质变。根据《辞海》释义,发展是事物从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单就高职课程教学评价而言,其发展性的体现是实现评价综合功能。具体来讲,高职发展性教学课程评价体系,可以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客观反映学生学习中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激励他们有针对性地改进、完善自我,以谋求更高层级的发展。同时,高职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还具有一定的过程取向,其所针对的主体包括所有师生,强调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交互,突出过程本身的价值。如上分析,发展的过程包括量变和质变,其在方法论特征上的表现为两者相结合,本质上均受实践理性支配。此外,高职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还有主体取向,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灌入,强调人的自由和解放,在公平交往的平台上,相关结果更易于被评价者接受。正是基于此种评价体系的发展性,教师在优化自身工作的同时,还能精准判明学生能力中的强项和弱点,继而有针对性地组织教育活动,扬长避短,使之得到更加全面、充分的发展,最终实现人才培育目标。因此,构建完善的高职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现代教育创新改革的必经之路。
(二)特点
本质上而言,高职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是对学生成长的重新思考,將之视为有情感、有理性、有发展潜能的独立行为个体,更多地关注其身心发展需求。因此,高职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其在具体践行中,应有意识地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拨功能,而是立足学生、教师、教学等发展需求,转向突出激励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内在能动力,进而使之不断进步完善,最终实现自身价值。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高职课程教学评价的重心是知识评价,强调结果反馈。而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则大相径庭,其将所有关注力放置在学生发展上,偏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素养评价,注重对达到结果过程的反思。根据斯塔弗尔比姆的相关学术理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并非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高职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最突出的特点,是实现了学生发展思维的转变,其不只关注学生的分数,更加关心他们的学习动机、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质等,讲求过程与结果的融合,尊重学生主观个性差异,重视主体多元、内容多样的建设。在高职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成中,学生、教师、教学三位一体,彼此间互为评价对象,保持一种公正客观的态度,最大限度地释放自身在整个系统中的价值。
(三)原则
高职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秉持一定原则基础上有效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相同事物或现象在不同的标准要求下,最终得到的结果可能存在差异。评价对于激励学生发展的功能发挥,首要明确内容和方法,并达成评价双方共识。而在此过程中,评价双方共同价值观的缔造,必须要通过平等的对话交流实现。因此,高职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实施应遵循“对话”原则。同时,高职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还需遵循“开放”原则和“反思”原则。在整个评价体系构成中,教师、学生、学校多元化参与,所关涉到的内容相当复杂,为了寻求一种最佳的平衡状态,应秉持开放原则,尽可能吸纳各方观点,并基于平等对话机制,促进评价活动动态改善。此外,评价之后的反思是提升课程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其并非简单地对话结果反思,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中,对整个高职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全方位反思,促进评价者对实施方法及侧重点进行针对性地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对话原则、开放原则和反思原则共同指导的高职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将更加客观地反映教学实际,对师生动态行为表现进行评估,有利于高职教育创新改革发展,是现代素质教育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高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现状
教学评价在整个高职课程体系构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影响最终教学成果的关键因素。本质维度上讲,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是一种有价值意义的行为,其核心价值包括管理价值和教育价值。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半数以上的高职课程教学评价富有浓重的管理价值色彩,对其教育价值认知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导致评价主体单纯为了评价而评价,缺少反思的过程,不利于民主平等对话氛围的营造,限制了学生全面发展。另从高职课程教学评价参与主体构架上讲,其主要为教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单一性较为突出,这种将管理与评估合为一身的模式,很难对其自身进行监管,所发现的问题不尽及时和全面。现阶段而言,高职课程教学评价主要采用总结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不能如实地反映被评价者的真实情况,后续教学组织缺乏针对性、目的性。上述高职课程教学评价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经过层层剥茧不难发现,陈旧的思想认知是造成高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发展受限的根本因素,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亦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新时期,立足学生发展,建构高职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尤为紧迫和重要。
三、高职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构建
高职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具有十分明显的功能优势,其种种特点决定了必须要立足学生发展,同时,其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对各参与元素提出了新的要求。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高职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转变理念
思想理念是行为实践的先导,决定着高职课程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宏观导向下,以人为本作为基本思想原则,应灌入到高职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中。人性化是高职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的核心内涵,讲求以师生的情感诉求为本,强调其可持续发展。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评价者应充分了解师生实际情况及需求,关注其心理动态活动与情感诉求,积极营设一种轻松、和谐、愉悦的课程教学氛围环境,凸显出人文关怀。同时,主张对话原则,以平等的姿态与评价对象进行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之欣然接受相应结果与建议,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尤其是在学习评价中,评价者应客观认知和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仔细聆听他们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感受,充分发挥自身引导功能,为其提供恰到好处的帮助,进而提升他们的心理安全感,使之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相关工作开展。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多数高职生源于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家庭,他们的心理尤为敏感且脆弱,造成其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并不能完全归咎于他们不努力。因此,在高职课程教学评价中,着需注重人性化理念渗透,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自身问题,指引其有针对性地采取发展策略。而对于评价结果,评价者应善用发展的眼光审视问题,不能简单的以考试成绩定夺,更不能为学生贴上有色标签,对待他们一视同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以亦师亦友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生活,将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其学习能动力,为其全面发展创设良好空间环境。
(二)丰富内容
在高职课程教学体系中,所关涉到的内容甚是复杂,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影响。综合来看,高职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成客体包括知识技能考试评价,还有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评价,应充分意识到此项特性,丰富内容设计。随着互联网经济发展,信息流通加速,人们的思维充满活力,不同学习者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灵活多变的方法手段有利于师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选择和调整,如网络在线学习等。同时,丰富的教学资源,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为其自主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引导他们开拓知识视界。从学生的发展构成上来看,高职完善的课程教学内容评价应包括知识技能评价及其他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路径。现代化发展视域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社會竞争日趋激烈,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职课程教学评价应秉持发展性原则,紧密联系市场经济需求,结合大学生成长现状,不断丰富评价内容体系构成,理性客观地审查师生实践行为,及时发现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举措。以此为基础,高职院校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表还需实现评价标准、评价工具、评价技术等要素的多样化,紧跟时代创新主流,以发展学生为根本,积极组织教研系列工作,在动态变化中进行调整和优化,最终辅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使之成为新时期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三)主体多元
在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发展背景下,高职课程教学参与主体趋于多元化,包括教师、学生、企业以及家庭等,他们分别扮演着不同角色,并发挥了差异化功能。新课程改革实施,进一步确立了教师主导地位,是高职课程教学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在整个评价体系框架中占有重要位置。对此,高职院校应充分意识到师资战略地位,加强其专业化建设,及时传导先进思想理念,包括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等,丰富他们的学识涵养,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基于此,高职院校还需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组织广大学生群体参与,认真、客观地审查教师教学行为实际,善于发现其中存在问题,继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改进策略。同时,学生作为课程教学主体,是评价的主要对象,重视评价激励功能发挥,使之主动认知自身不足,并欣然接受,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动力。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越发意识到人才资源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高职课程教学活动中,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的实践教学范式,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其以用人单位的身份评价学生综合素养,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竞争力,使之在未来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高职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主体参与机制,从不同维度对课程教学进行评价,保证了此项工作公平性、客观性以及真实性,对促进师生反思亦有重要作用,是体现其管理价值与教育价值的有效方式。
(四)创新方法
现代高职教育发展讲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上分析,高职课程教学内容的多样化,需要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与之相匹配,具体应根据评价目的、性质以及对象的不同进行择定。综合来看,现阶段高职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可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将其贯穿到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中。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高职作为其中的有机构成部分,生源数量急剧增长,并且构成越发复杂,包括普高生、职高生、中专生以及技校生等,加之成长环境差异,他们的基础文化功底不尽相同。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客观解读学生个性差异,继而实行分层次教学,有利于照顾他们不同的发展需求。同时,此种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模式,不单以最终考试成绩定成败,弱化了评价的选拨功能色彩,使之更加客观地看待发展实际,让他们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提高其参与信心。相比于学生,教师的专业性更强,并且富有丰厚的生活阅历,能够客观对待学生学习实际,其所作出的评价,指引着学生成长。而相对于教师,同学之间的友谊更显深厚,同时得益于其彼此近距离的生活、学习沟通,对同伴的了解更加全面、深刻,因此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亦显重要。此外,采用自我评价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评价,有效发挥了各参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他们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加以改进。
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及优势,是未来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具体构建行为中,高职应准确定位课程教学评价功能,全面解读人的发展本质,注重转变理念、丰富内容、主体多元以及创新方法等建设,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良的教学环境,有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之获得更高层级的成长与发展。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本文作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作者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此课题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全面解析高职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并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构建策略,进一步优化高职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释放其人才培养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帆,张哲.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工程管理专业知识课程体系教学评价的实证分析 “以高职院校为例”[J].中华建设,2018(03):92-95.
[2]张慧,赵东辉.基于课程分类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问题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3):55-58+84.
[3]李淑平.高职院校项目化课程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调查及教学评价标准构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2):255-257.
[4]梁玉文.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J].中国培训,2016(22):208.
[5]李雪.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评价中差异教学思想的运用[J].现代交际,2016(19):152+151.
[6]何辛.现代高职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特点解析[J].时代金融,2016(17):250-251.
作者简介:
曹勇(1967.02-),男,汉族,湖南邵阳人,硕士,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及课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