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多俊
摘 要: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而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学贵有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悟。语文课堂中,应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营造“善问”环境,激励学生敢于提问;教给“善问”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提高“解问”能力,让学生享受“问”的乐趣,让学生做“问”的主人。
关键词:学生;提问;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2-128-1
清朝学者陈宪章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作为教师,还“问”的权利给学生,使其成为“问”的主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变“老师要我学”为“我要学”。而当学生学会了提问,满脑子都是疑问并勇于表达时,我们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也就落到了实处。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问”的主人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营造“善问”环境,激励学生敢于提问
课堂上,学生不愿意提问的原因往往不是他们没有问题,而是学生的提问、表达受到各种限制,因此,创建平等自由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是扫除学生心理障碍、激发学生提问意识的一个首要条件。
缔造“善问”的学习环境,教师首先是一个忠实的听众。教师要学会倾听,认真地倾听孩子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善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或自由组合朗读……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作些点拨。
缔造“善问”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做一个出色的主持人。说具体一点,教师要做“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多地让学生走向前台,展现他们的思想。在多向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缔造“善问”的学习环境,师生、生生之间要成为友好的伙伴。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要与学生友好相处,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师生之间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和孩子们成了合作的伙伴。而学生之间由于年龄、心理、水平相近,交往中最放松;而且,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最能激发创新。
“平等、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发问,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教师的亲和力。”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在课堂上勇于发问、勤于发问、善于发问。
二、教给“善问”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把提问权归还给学生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设法引导学生学会从问题中探究有价值的问题,逐步掌握提问的技巧。
1.创设提问的情境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质疑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质疑,成为“问”的主人。例如在教学《有趣的发现》这一课时,板书完课题后,我问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学生们侃侃而谈,接着我问学生:“那么看到这样的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们纷纷举手提问:“这个有趣的发现是什么?”“这个有趣的发现是谁发现的?”“这个有趣的发现是怎么发现的?”因为一开始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的思维也就活跃了,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点燃了求知的欲望。
2.抓住提问的时机
抓住“问”的最佳时机,对激活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中,除了课堂伊始,多数老师都能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課中和课末也常常有提问的时机,需要老师能够抓住,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三、提高“解问”能力,让学生享受“问”乐趣,让学生做“问”的主人
“解放小孩子的嘴。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学生自己质疑后,再引导他们尝试着自己解疑,学生会倍感亲切,乐于合作、勇于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如果学生在质疑后,教师将问题抛开、或直接为学生提供答案,对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是十分不利的,长期下去,学生甚至会丧失质疑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解疑能力。
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答案一目了然的问题,一类是需要重点解答的问题。对于答案一目了然的问题,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重点问题则需要通过分组朗读、讨论、勾画等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做旁观者,而应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适时地加以引导,这样的解疑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质疑探究中学得愉快、学得放松。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而打开一切学科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学贵有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悟。因此,教师要把学生教出“问题”来,让学生做“问”的主人,让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解疑。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问”成为课堂的命脉!
[参考文献]
[1]雷玲.教师要学陶行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箴言[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3]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赵满丽.我问故我在——让学生做提问的主人[J].新课程导学,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