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生活情境;课堂教学;体验;角色扮演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2—0083—01
丰富的生活世界是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源头活水,而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因此,在学习道德与法治时,要及时联系学生的生活,用生活事件启发学生领悟教材理论知识,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的真实感受,组织学生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深刻理解和运用教材知识。老师在课堂教学时要秉承“生活化”教学观念,构建“接地气”的生活课堂,以利于学生接受学科知识,并有意识运用于生活实践,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一、创设情境,震撼心灵
生活情境的创设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而定,让学生自然而然进入学习状态。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动画,或者剪辑与教材内容主题相关的电影片段,汲取电影中的正能量,震撼学生心灵。多媒体的视听效果有着较强的感染力,也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节奏,可以有效增强教学效果。情境创设的方式要灵活多变,避免千篇一律,具体情境视教学内容而定。
如一年级下册《我们爱整洁》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重要性,并做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老师了解到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家里喜欢看的动画片是《小猪佩奇》,老师精心截取了“佩奇和乔治跳泥坑”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佩奇和乔治跳完泥坑以后,猪妈妈让“佩奇和乔治”去洗澡,佩奇很配合,表现出女孩子爱干净的天性,乔治却不乐意,说肚子饿了想先吃东西再洗澡。洗得干干净净的“佩奇”开始教育弟弟,说出诸多应该先洗澡的理由,最后乔治乖乖洗澡去了。学生在观看影片时非常安静,看完以后,都能复述“佩奇”教育弟弟的理由,并认为佩奇是对的。老师再做适当引导,轻松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二、联系生活,增强体验
道德与法治的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密切联系,只有把教材中的理论引入学生真实的生活,才能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小学生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平时生活中的事件处理方法可能会让学生有着诸多困惑,如果学生能够借用教材上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生活事件摆出来共同分析,将会让学生豁然开朗。教材中每一课所涉及的事件都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到影子,老师在课堂设计时要拓宽思路,用学生的视角发现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学力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增强自身体验,从而学会运用教材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如《我不拖拉》一课,老师先给学生讲解《寒号鸟》的故事,让学生分析“寒号鸟结局”的原因,体会珍惜时间做事的好处。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有哪些“拖拉”的现象或者自己认为家人有哪些拖拉的行为?小学生都很有“自我剖析”的精神,七嘴八舌说起来。由学生发现的“拖拉现象”引出對“拖拉”后果的认识,学生很自然体会到“拖拉”对生活的影响,并表示从现在做起,改掉自己“拖拉”的坏习惯。有的学生还表示要帮助自己的家人改掉“拖拉”的坏习惯,增强学习效果。
三、角色扮演,身临其境
角色扮演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常用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真正判断孰对孰错。通常是老师组织学生现场模拟场景,让学生扮演教材中的案例,身临其境感受事例中主人公不同做法的不同结果,对照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形成“统一思想”或者“反差冲击”,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增强学生对一些不良社会现象说“不”的勇气。学生对角色扮演也充满了新奇感,参与度高,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自发带一些“道具”,如在学习《可爱的动物》时,学生带来了很多“自制面具”。老师让学生带着面具到台前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喜欢的生活环境,爱吃的食物等。扮演“小青蛙”的学生说:“我喜欢绿色的稻田,我能为庄稼捉害虫,我最害怕被‘吃货抓到送到餐桌上。”扮演“小狗”的学生说:“我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只要认定了主人,我会尽职尽责,我喜欢的食物是肉骨头。但我对陌生人会很凶,所以不熟悉的人还是别太靠近我。”扮演“老虎”的学生说:“我以前是山中之王,我喜欢吃肉,很多很多肉。但因为虎骨入药,现在我的同类越来越少了,希望人们能保护我。”扮演“大象”的学生说:“我长长的牙齿非常珍贵,所以经常被偷猎者无情拔取,我生活的地方经常会看到我同类的尸体,希望人们能够爱护我们。”学生在角色扮演时很入情,不但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更深刻,还锻炼了口语能力,真是一举两得。所以,“角色扮演”的学习方式能够给学生提供亲身实践的机会,其学习效果要比“口头说教”好得多。
总之,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老师可以利用教材内容灵活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的学习做好服务。老师还要多了解学生的生活,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与学生进行对话,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老师还可以利用教材案例,让学生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身临其境体会教材理论知识,增添课堂生机,增强学习效果。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