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寓言故事编排成教学戏剧的实践初探

2019-03-18 01:58汪思祺
关键词:教育戏剧课堂实践核心素养

汪思祺

摘 要:随着国家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核心素养的培养等要求,综合性学习逐渐成为教学研究方向。而教育戏剧这一新兴教育手段,着实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方式。寓言体文本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文体,教师若将此类文本编排成教育戏剧,不仅能提高学生综合感知能力,而且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關键词:核心素养;教育戏剧;寓言故事;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1-050-1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育戏剧”可以和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结合。将寓言故事改编成戏剧,既能有效活跃课堂,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素质。

一、教育戏剧与寓言故事结合的可行性

(一)寓言故事把控性较强

教育戏剧多以故事开场,在讲述的过程中产生戏剧冲突,引导参与者发挥想象,解决问题。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容易在创作中偏离故事主旨,发生越想越偏的情况;但寓言故事大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生即使听过这个这个故事、知道这个道理,但依然可以就具体细节尝试创造不同的表现形式。相较于其他童话类故事,寓言故事在课堂中更容易把控节奏。

(二)寓言故事能提供教学素材

教育戏剧并不是培养优秀的戏剧演员,而是注重在一定情境中,引导学生“成为”某一个角色,从而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因此,如果灌输现成的、过于精细的教材,学生直接学习教材,表演故事情节,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寓言故事作为一种短小简洁而富有哲理的故事,向学生提供了学习和表演的媒介。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带领学生紧密联系文本,引入戏剧元素,试图让学生“成为”某一个角色,在具体情境中想象故事中的场景,通过自身表现理解故事情节,共同推动寓言的有效进展。

学生甚至可以在表演中直接将文中较难的词语,通过表演表达出来,教师再展示教材中的词句,予以归纳,帮助学生顺理成章地理解教学重难点。

(三)教育戏剧能给故事留下想象的空间

寓言故事已有既定的道理和内涵,学生仅仅想象故事发展中的细节也是不够的。教育戏剧可以反作用于教学,在揭示寓言故事蕴藏的道理之后,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想象、表演不同的情节,表现相同的故事寓意,丰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故事寓意。

二、教育戏剧在寓言故事《狐假虎威》中的教学实践

(一)结合教育戏剧的教学目标设定

1.了解故事发展过程,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表演理解文中“逃”、“窜”、“扑”等动词,明白“神气活现”、“摇头摆尾”、“东张西望”、“半信半疑”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角色扮演,用符合角色特点和故事情节的语气读出对话。

4.通过小组合作表演,主动融入课堂活动,增进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育戏剧下的寓言故事教学板块

1.导入:破冰游戏。

让学生想象身处在森林之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自己扮演一种动物,尽量用动作和声音表现出来。同伴间相互猜测,创设轻松和安全的学习环境,教师由此引出《狐假虎威》的故事背景。

2.感知课文:身体雕塑(定格画面)。

阅读完课文后,学生对故事情节有了大致的了解,以往教学中教师可能直接请学生讲解故事大意,理清故事脉络,为课文分段。

但融入教育戏剧后,可以请学生分组(3至5人)用静态动作展示故事中的某一情节,并设计一句内心独白。(注意只能用动作和表情固定出场景,不能讲话和活动。)随后请其他学生推测该组学生表现的场景,由此引出这个定格画面是文章的哪些部分,从而理清文章脉络。

笔者初步设定“虎之威”、“狐之猾”、“谁之威”三个场景概述,结合学生表现加以引导概况故事情节。对于表现相同场景的小组,可以口头建议展示者动作和表情的改进,参与者和旁观者共同思考,协同合作,最终完成符合故事情节、角色形象的“身体雕塑”。

3.重点理解:角色扮演(协作能力、创思能力训练)。

本版块立足于教材中较为精准的动词和四字词语,需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表演,推断、总结出相对应的词语。

本课设立的“虎之威”、“狐之猾”、“谁之威”三个场景,需要学生自由分组(3至5人)任选其中一个片段,进行角色扮演。要求分组过程中,尽量和平时不交流的同学合作。

(1)“虎之威”场景中,引导学生在表演时想象、模仿动物的动作,通过表演点出文中“逃”“窜”“扑”等动词的精准。

(2)“狐之猾”场景中,引导学生在表演中对“骨碌碌、”“扯着嗓子”、“老虎一愣”进行理解。在表演中,代入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对话:狐狸的故作镇定,老虎的半信半疑。教学中,老师引出启发性问题:老虎被蒙住后,这时老虎会怎么想?

(3)“谁之威”场景中,学生通过表现狐狸、老虎和其他野兽的表情、动作,教师引导总结出通过自己的动作,自己总结、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东张西望”、“半信半疑”等词语的意思。教师适时指导“纳闷”、“撒腿就跑”的意思,预留时间给学生讨论同学这样表演的原因,体会老虎、狐狸和野兽的不同表现。

4.总结归纳:创作升华。

教学最后,教师总结语言故事的寓意——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并请学生在现有寓意的基础上,自由分组(和没有合作过的同学)创编一个小故事,表达同样的寓意。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辅助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让参与者在互动关系中,能充分发挥想象,表达思想,由实作而学习。以期使学习者获得美感经验,增进智能与生活技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育戏剧是一种让学科变得更有意思的工具,而寓言故事本身也是充满趣味,两者相结合极大程度上让学生更加乐于学习。当教育戏剧与寓言故事碰撞,势必能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产生积极有效的教学成效。

猜你喜欢
教育戏剧课堂实践核心素养
大学英语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学、导、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情景模拟在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教育戏剧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教育戏剧在智障学生情绪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