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国平
摘 要:为了彰显学校特色,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我校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以整合的方式开展数学校本化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通过融合校园环境,开展校节活动,组织社团活动,实施综合实践,研究特色项目,培育学生数学智慧,寻求数学文化特有的魅力。
关键词:学生需求;校本化实施;符合;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1-003-2
学校是课程生长的地方,国家课程如何落地生根,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这就需要将课程进行校本化改编。在国家课程实施的基础上,以整合的方式开展数学校本化实施,立足学校特色,回应学生需求,在多向开放中滋养数学教学的常青藤,寻求数学文化特有的魅力。
一、小学数学校本化实施的合理定位——在多元价值中立足“生本立场”
教学中“人的回归”最终回归到什么?回归到学生身上。只有立足“生本立场”,一切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小学数学校本化实施,正是立足于本校师生的实际,为本校学生的发展为最终追求而开展的教学。
1.符合学习认知规律的需要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在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的过程中慢慢推进的。立足“生本立场”,即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小学数学不是为了构建一个逻辑体系,而是使学生乐学,活学,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推动思维的发展,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学校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因而,坚持数学校本化实施中的“生本立场”,是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的。
2.符合个性差异发展的需求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心理学原理认为:“每个人在生理、智力、感情和社会性的发展上都是不同的,虽然学习动机和教学的基本原则可以适合于所有的学习者,但是在学习策略,学习进度和某些特殊能力上会存在一些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即是学生的学习个性。教学中立足“生本立场”,正是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与正视。在数学校本化实施中,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让差异转化成为一种教学资源,成为激发学生数学潜能的催化剂,为学生个体的自由发展创造足够的空间,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3.符合生活与数学相融的要求
小学数学学习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绝不是单纯获取简单的抽象符号,或者学会一些或简单或复杂的计算,而且将所学数学回归生活,这才是数学教学的最终归宿。也只有融入生活的数学,才能真正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注入动力。因而数学教学,应从学生自身开始,从学生的生活开始,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能力。以生为本的校本化数学学习活动,正是让学生回归生活的人。
二、小学数学校本化实施的有效策略——在兼容统整中坚持“交织共进”
針对小学数学校本化实施中的诸多对立矛盾,坚持走整合之路,从课堂教学、校园环境、校节活动、社团活动等诸多方面加以统整,改变数学教学千篇一律的面貌,扩容数学学习的机会,增加数学辐射的面,通过隐含与渗透等形式,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数学能力获得更全面的提升,数学素养与日俱增。
1.整合校园环境,在融渗中寻求交接点
叶澜教授说过:“墙壁是学生生命的外化。”具有聚合张力的校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资源,也在无声地影响着校园中的学生。我校“和合”教育下的校园,数学文化氛围非常浓厚。每一幢楼房外墙上,每一条壁廊上,都有彰显学校特色的数学名家名言。数学名家展板以其鲜亮的底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向学生传达着勇于攀登、向科学进军的信号。学校门厅里,是数学、象棋特色灵动呈现的地方,独具匠心的象棋墙饰、生动丰富的数学壁画,从两侧及头顶的天花板三方将这些代表着智慧的精神浸润着每一位路过它脚下的人。这是一种无形的召唤与感染,是一种无痕的熏陶和辐射。祖冲之、华罗庚塑像,将我国悠久的数学文化底蕴及取得的伟大成就,以静默的方式传承给从它身边的每位同学。班级里的数学墙饰,在师生们的动态更新与互动对话中,绽放了其自身的活力。浓郁的数学特色环境,与博大的数学文化相映成趣,在相互融渗中找到了交接点,更为学生的数学素养提供了生长的沃土。
2.整合校节活动,在嫁接中寻求契合点
“六朵金花”校节活动,是我校颇具特色的项目。“金头脑”数学文化节,如灿烂的花朵在每年的十一月芬芳绽放。数学节活动内容精彩纷呈,有低年级的数学家故事演讲赛和数学小书签制作比赛、生活数字大探秘等,有中高年级的数学小论文评比、数学实践活动、数学诗词诵读、数学跑道有奖征答、生活数学小讲座等,缤纷的活动广受同学们的欢迎。数学文化节,契合了数学学习多样化、生活化、层次化之需,将数学视界从书本中拓展出来,与多样的校节活动嫁接起来,共同为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架起了一个支点,寓学习于活动中,化有痕于无形。
3.整合社团活动,在穿插中寻求着力点
社团活动,是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与数学紧密联系的社团活动,将数学思想、方法穿插在社团活动中,使数学课程在第二课堂中又得到了延展和深化。我校形成了数学梯度式的社团活动,有“国际数棋”社团、巧算“二十四点”社团、智力七巧板社团、数学思维社团、数艺诗情社团、数学综艺社团、数学整书阅读社团等,将数学教材中涉及但未深入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借助社团活动的形式进行穿插渗透,深度学习。在此过程中,部分同学在某个领域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如在省的国际数棋赛中,社团成员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应该说,这些数学社团给了学生一对飞翔的翅膀,让它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台凌风而起。
4.整合综合实践,在创生中寻求生长点
数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也是让数学具有生长力的一种方式。在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倍受关注的形势下,融数学因子于实践活动中,让数学更具活动性、可感性、生动性,从而寻求数学课程新的生长点。我校在多年的数学特色探索中,融合了综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开发创生了校本课程《玩转数学》,以轻松、活泼的活动式教学方式,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真实性与趣味性。比如〈有趣的旅游活动〉、〈家庭节水小探秘〉,通过学生的调查、计量、采访、实验等活动,并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与方法,感受数学不单纯是抽象的数字,也不是纯粹的计算,它可以化为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或意境,学好数学能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5.整合特色项目,在承继中寻求聚合点
在数学教学中,口算心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在传统的心算口算训练的基础上,我校于几年前就引入了珠心算课程教学。珠心算课程,是当前数学教学亟待开拓的一方原野,也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一种新型的、最有价值的脑算方法,不仅为“基础数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珠心算算的是数,发展的是人,所以极具旺盛的生命力。我校开展的序列化的珠心算特色项目教学活动,从一年级开始抓起,一直坚持延续到中年级。在承继了传统心算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整合珠心算计算方法,在融渗中聚合了能量,提高学生的心算速度,将数学中的口算心算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小学数学校本化实施的评价体系——在多向开放中追求“动态平衡”
在“和合”教育理念引领下,我校数学校本化实施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评价体系,即在数学学科课程评价的基础上,丰富评价内容,確立多元的评价指标,在开放、动态的评价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参与感和成功感,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1.构筑多元化的评价指标
数学校本化实施的评价指标,既要指向校本化实施的过程,同时指校本化实施的成效。数学校本化实施的过程性评价目标,主要从校本化实施推进的途径方法、保障措施等方面展开,要形成比较科学合理、适应本校实际的实施策略。校本化实施的成效主要在于是否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师生在校本化实施中的成长发展情况等。特别是在师生成长发展方面,既要关注师生在数学教与学过程中素养的提升,还需关注师生在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承认师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师生的个性化发展。
2.形成多样化的评价机制
数学校本化实施评价机制的多样化,首先体现在评价主体的多样化上。倡导内省外评,将校本化实施中的自我反思与外部评价结合起来,将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相关人员作为评价主体,对学校数学校本化实施的措施及成效进行评价,提出改进的措施。其次,多样化的评价机制,还体现在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上。从过分强调量化评价逐渐转向质性的分析与把握,把量化评价与质性分析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对学生发展的评价,采用活动积分制及主体参照表的形式,对校本化实施中学生所取得的进步、获得的发展进行记录,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在推进数学校本化实施中,我们要把握差异,回应需求,兼容统整,交织并进,共画美妙的数学之圆,共促师生的生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