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昭昭 王晓龙
农村教育扶贫工作模式探究
陈昭昭1王晓龙2
(1.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413000;2.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文章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扶贫中的作用,针对信息技术背景下农村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村教育扶贫模式的策略。
信息技术;农村教育;扶贫
信息技术教育对于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以及提升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已成为农村教育扶贫工作中一种值得推广的模式,但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模式进行研究。
长期以来,教育扶贫的模式大多采用资金援助、校舍筹建或城乡学生结对子、对口帮扶等模式,然而,仅仅依靠外力的帮助,而学生自身深层次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学生厌学现象依然较为普遍。当然,这与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教学方式单调有一定的关联性。而信息技术背景下,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工具,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转,将更多的教育资源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入课堂,学生也自主搜索相关学习资料,这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备课或教案的编写,是教师一项繁重的教学任务,而在教案资料查找过程中,受制于参考书目有限或者资料检索不方便等方面的原因,教师的备课工作不仅耗时耗力,而备课质量也难于提升。而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需要的任何教学资源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查询和下载,这就大大丰富了教师备课内容。另外,通过搭建校际联网系统,教师也可以通过同步课堂教学、资源推送等频道获取更多的教学内容[1]。
农村中小学师资质量薄弱,优质教育资源匮乏,一直以来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的桎梏而难于破解。比如,音乐、美术、英语等基础课程在农村中小学普遍难于开设的问题,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在农村中小学校中普遍存在。而此形成对比的是城市中小学的教育资源相对更为丰富,师资力量也更强大。而信息技术背景下,互联网平台提供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搭建城乡一体化的数字教育平台,可以让处于封闭环境中的农村学生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从而实现缩小城乡教育不均衡的问题。
当前,信息化技术发展迅猛,“互联网+”已嵌入到很多行业,也正以改变很多行业的生态和运作模式。而有部分农村学校的校领导或教师过于夸大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泛滥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或者对互联网教育资源存在误解,认为信息技术下的教育资源过于碎片化,不利于系统教学,因此,对于顶层设计由上而下往下推动的信息化教学要求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存在抵触情绪。
农村扶贫教育首先需要投入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多媒体教育的建设、电脑、投影仪的购置等,而很多农村学校由于资金缺口大,或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以致于信息技术教学所需要的电脑硬件配置低,特别是随着教学应用软件的不断升级换代,电脑卡、顿、慢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低配置,很难适应教学的需要,这也充分说明当前农村学校的网络设施更新存在不及时、不到位、不达标的问题[2]。
虽然很多农村学校也接入地教育局域网,网络系统集成了大量的与课程教学同步的信息资源,但从实际应用来看,很多教师并没有利用互联网教育的的理念或习惯,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另外,也有部分农村学校由于地处偏远,接入互联网渠道不畅通,其所建设的计算机平台也就成了信息孤岛,难于共享网络教育资源。
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端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更新。而从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来看,教材更新缓慢,一直沿用老教材进行教学。由于学生接收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范围有限,难于接触到前沿信息技术,而且操作应用课时不足,这极大影响了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水平。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在这种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很容易导致学生思维方式呆板,缺乏反向思维和跳跃式思维方式。而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强,因此,多媒体教学模式被广泛引入到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之中。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依然没有跳出知识灌输的弊端,只是电子屏幕替代了黑板+粉笔而已,所以说,这种简单的教学形式改变,并未带来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转型升级,其教学效果也难以得到提升。
为保障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扶贫中的作用,首先是要求财政部门或教育主管部门下拨专项经费,对现有的教育城域网进行扩容改造,以让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也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其次是开放式办学机制,学校主动参与对口企业对接,吸引企业参与到信息化教育扶贫建设工作中来,再次是各个学校要对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多媒体教室进行盘查清理,升级存量电脑的硬件配置,更新教学软件[3]。
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重点学校,而农村中小学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以及师资方面都是当前教育扶贫中的短板,因此,可选择城市重点学校与农村中小学建立对接机制,采取一对一,或以一对多的形式加强城乡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联动,提升帮扶效果。在对接帮扶措施上,针对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弱的问题,可利用城市中小学的“云课堂”等教育平台向农村学校开放,或将相关课件制作成微课件、视频课件的形式免费赠送到农村学校,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对具备师资条件的农村学校,可以加快智慧教室建设,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农村学校的教学。在智慧课堂构建的学习环境下,搭建个性化网络学习空间,各类信息和资源无缝融入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个人空间,实现资源应用、交流协作、个性展示等功能。同时,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引导校际间的资源共享,对慧课堂建设较好的学校,总结的经验并加行推广。利用智慧课堂教学切实提高农村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没有信息化的教师队伍,就无法开展信息化教育扶贫。建议开展三个层级的培训:一是要求农村学校必须配备相应数量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定期对信息技术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二是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引领信息化教学的开展;三是对全体教师的培训,要加强教师的理论和技能培训,通过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迅速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扶贫中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补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短板,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弥补师资力量不足等方面。从当前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现状来看,还存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严重滞后、教育信息资源利用不充分、教学内空和教学方法落后等多方面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在信息技术教育扶贫方面可采用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建立推进信息扶教育的综合化扶贫模式。
[1]张春晖.“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教师信息技术专业化发展的研究[J].新课程(中),2019(3).
[2]余应鸿.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其治理[J].探索,2018(3).
[3]唐潇.信息技术视域下教育精准扶贫路径分析[J].明日风尚,2019(5).
G525.1
C
2095-1205(2019)09-146-02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