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2016与日2016对交品种饲养繁育总结

2019-03-18 20:45钱荣花
广东蚕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蚕体雄蛾蚕座

钱荣花

中2016与日2016对交品种饲养繁育总结

钱荣花

(杭州市蚕桑技术推广总站浙江杭州310021)

经过原蚕点新品种中2016与日2016对交品种的三年饲养与繁育实践,总结出严格消毒防病、做到良桑饱食、把好上蔟关、加强种茧保护及雄蛾管理等经验。

蚕种;饲养;繁育;消毒;良桑饱食;蛹期保护

根据蚕种生产需求,在临安於潜南山村原蚕点进行了新品种中2016与日2016对交品种3年的饲养与繁育,连续3年均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其经验体会总结如下。

1 严格消毒防病,保证环境安全

蚕病危害是养蚕生产经常遇到的关键问题,它对蚕种单产、蚕茧质量及农户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因此,强化严格消毒防病是控制病蚕的根本保证,也是提高结茧率,保障蚕种稳产丰产、蚕茧质量的重要前提。

1.1 坚持蚕前、蚕中、蚕后“三消”制度

科学实验表明,蚕在无感染病原的情况中,即使环境恶劣,也不会发病。因此,一定要先消毒后养蚕,并坚持蚕前、蚕中、蚕后“三消”制度,保证消毒质量,讲究消毒效果,建立严格的验收制度,以杜绝病源。

蚕前消毒除用新鲜石灰刷蚕房、浸泡蚕具外,还需1 %有效氯漂白粉液进行1 次消毒。

蚕中消毒要做到粉剂与水剂相结合,空气消毒与地面消毒相结合,消毒与添食相结合。蚕中消毒要特别做好以下几点:

(1)饷食期:每龄用防僵粉消毒1 次,其中:小蚕含有效氯2 %,大蚕含有效氯3 %。

(2)盛食期:用硫磺、柏桠熏烟10~20 min,每龄消毒1 次。

(3)从三龄期开始,每天用2 支红霉素兑0.5 kg清水喷5 kg桑叶,添食1 次;五龄蚕期可在第2 天、第4 天及上蔟前各添食1 次。

(4)小蚕期:先用含有效氯1 %的漂白粉液消毒后桑叶再喂蚕。

(5)四龄盛食期和从五龄第2 天开始,每隔1 天用500 倍灭蚕蝇稀释添食或喷体,可有效防治蝇蛆病。

(6)在气候干燥的中午,采用含有效氯1 %的漂白粉水液对蚕体蚕座消毒或添食。

(7)认真执行经常性的清洁卫生制度,坚决彻底淘汰迟眠蚕、弱小蚕。

蚕后消毒更为重要,养蚕用过的蚕室和蚕具,尤其是上蔟室和蚕蔟上都有很多病原微生物,刚养完蚕的病原新鲜,传染力特别强,如不消毒,接着养下次蚕,必然发病严重。新鲜病原对消毒药剂的抵抗力较弱,趁病原尚未扩散之前,先用药剂喷洒消毒,趁湿熏烟,然后将蚕具搬出室外,水洗晒干后保存或使用。

1.2 抓好环境的消毒防病,严格控制病原物

养蚕结束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大环境消毒杀菌工作,如多次对蚕室内外、周围及附近桑园进行消毒和杀灭虫害,直到环境抽检未发现病毒为止。同时,抓好小环境的消毒防病,小环境包括蚕室、蚕具、原种、蚕座等方面。首先,原种到达催青室进行卵面消毒,由催青人员统一安排消毒。其次,即将孵化的蚕种送到各农户蚕室进行感光孵化,及时对孵化的蚁蚕进行全面消毒。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各项消毒防病制度,紧紧抓住“防”字,做好各龄期蚕座、蚕体消毒工作,确保蚕种生产的顺利进行。

2 严格用桑和给桑质量,抓好良桑饱食

所谓良桑就是能满足各龄蚕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桑叶,所谓饱食就是能提供家蚕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叶量。由于桑叶是家蚕幼虫期生长发育唯一的营养来源,所以良好的叶质和充足的叶量有利于家蚕体质的强健和抗病力、抗逆力的增强。如果各龄用叶偏嫩或偏老,大量使用虫粪叶、虫口叶及农药、废气污染叶,或因运、贮不当干瘪、蒸热、变质的桑叶,用叶量或给桑次数减少等,往往会造成家蚕生长发育不良、体质虚弱,从而容易诱发和感染蚕病。而蚕座内饲养密度过高(特别是大蚕期),家蚕胸腹足的钩爪相互扒抓容易产生创伤,导致容易感染细菌性败血病和血液型脓病等。所以适当稀放能有效减少蚕体创伤,降低蚕病发生和个体间病原传染的几率,有利于提高蚕茧产量。

(1)做好桑叶的运送和贮藏工作,保持叶质新鲜。采桑时间一般在每日上、下午各采1 次。为了保持叶质新鲜并利于贮藏,在夏秋季高温时,上午应在黎明前多采,争取在8 时前采运完毕;下午应尽量少采,在5 时以后开始。

(2)做好小蚕共育,保证小蚕用叶新鲜适熟。

(3)大蚕用叶要求摘芯后的成熟叶。春季摘芯可抑制新梢继续向上生长,使养分相对集中,促使未成熟叶片成熟,叶片增大,叶肉增厚和新梢叶片成熟一致,增加实用叶比例,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据调查,摘芯比不摘芯桑叶能增产4 %左右。近几年农村推广的强桑一号桑品种桑叶叶片大、叶质充实,是饲养该品种的最佳饲料源之一,对提高四龄造卵期与五龄期的强健性和蚕种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3 做好化蛹前后保护,把好上蔟关

春期雨水多湿度大,容易引起蚕体生理障碍和致病微生物的繁殖,诱发蚕病,增加死笼率。为减少损失,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3.1 做好升温排湿和蔟室温度调控

五龄期适当加温,开窗通风换气是前提,保证室温24~25 ℃。提高蔟室温度,五龄蚕通过七昼夜的食桑后开始吐丝准备营茧,营茧过程至关重要,用炭火升温排湿为最佳选择,温度适当提高到26.5 ℃,加快营茧过程,尤其日2016对湿度的敏感度非常强,特别加以重视,增加结茧率,减少死笼率。

3.2 抓好上蔟关

蔟中要开门开窗、保持适温25 ℃,加强通风排湿,以利于室内及蚕体水分散发,使之充分吐丝结茧。这对体内卵细胞的成长发育亦有好处,可以增加成熟卵的发育。如果蔟中接触 28 ℃以上高温,容易增加死笼、不受精卵和不滞育卵,应加强防范。

3.3 做好化蛹前后保护

在化蛹至复眼着色阶段,是生殖器官和生殖细胞急速成长、完成的阶段,生理变化巨大。此时,环境因素对越年性、卵质、卵量有很大影响。上蔟至发蛾全期25 ℃保护,其产卵数、良卵数、不受精卵率均最好,生产上以24 ℃为标准,21~27 ℃为调节安全温度范围。在种茧收购上,目前我们的习惯做法是完全化蛹,蛹体老嫩适当时收购。化蛹至复眼着色阶段基本在养蚕户进行,这就使得此期的保护工作显得更加重要,避免各户蛹期保护温度的不一致和防止高、低温冲击是本阶段的关键工作。

4 加强种茧保护及雄蛾的管理

由于该品种蛹期较长,再加上春期低温多湿的日子较多,为提高繁育率,我们及时做了以下工作:(1)早采茧的鲜茧一直用炭火加温到24~25 ℃保护,做好选茧、选蛹、选蛾工作。采取迟削茧早制种方针,交配时间确保4 h以上,提高制种量;(2)抓好雄蛾管理,注重雄蛾保护。避免过早捉蛾,抓蛾以上午9 时前为宜,并及时放进冷库保护,以保持雄蛾的新鲜和活力,提高雄蛾的交配率和蚕种质量。

通过连续三年中2016与日2016对交原种的饲养与繁育,尽管在整个大蚕期及化蛹期都遇上了阴雨天气,但由于及时采取了上述措施及技术处理,克服了这对品种化性、健康性、繁殖系数方面存在的难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杨聪文.浅谈夏秋蚕饲养技术[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10).

[2]韩益飞,缪文军,张士宇.续春布局及大蚕漏空透气育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蚕业,2008(1):40-42.

[3]龚竞,王阿蓉,侯勇.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进展及实验室使用现状[J].蚕学通讯,2010(3):24-27.

钱荣花(1970- ),女,汉族,浙江淳安人,大专,初级农艺师,研究方向:蚕种培育、蚕病防治、桑树种植养护。

S883

C

2095-1205(2019)09-02-02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9.02

猜你喜欢
蚕体雄蛾蚕座
斑纹限性家蚕品种同时生产中药材僵蚕与雄蛾的试验
家蚕雄蛾染色技术研究
二化螟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
夏秋养蚕有三早
小蚕共育一日二回育规范化操作技术探讨
关于毛脚茧判定方法的探讨
秋蚕僵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秋季养蚕技术的要点分析
小蚕的饲养技术要点
养蚕眠起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