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RCC1基因(Arg399Gln)多态性与肝细胞癌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2019-03-18 05:50于海跃崔君鹏刘宝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显性肝细胞基因型

于海跃, 崔君鹏, 刘宝林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外科,辽宁 沈阳 110001

肝细胞癌是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世界范围内发病率约为100万人/年,发病率极高,而我国肝细胞癌发病率、死亡率均居世界前列[1]。肝癌的重要特征是癌细胞增殖失去正常调控[2]。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病毒性肝炎、酗酒、黄曲霉素等原因,也可发生于无任何已知危险因素者中。现阶段研究发现多种基因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XRCC1基因在肝癌中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体现出来。X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XRCC1)位于人19号染色体的长臂区(19q13.2~19q13.3)。其基因组大小约31.9 kb,XRCC1编码63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约69.5 kD[3]。该基因参与碱基切除修复(BER)及DNA单链断裂修复(SSBR),是基因组稳定维持的关键基因之一。Rs25487(Arg399Gln)位点的变异可对XRCC1基因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导致基因功能改变,从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产生作用。多个病例-对照研究对该位点进行了研究报道[4-12],其结论并不统一。本文旨在通过Meta分析,对以上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从而得出基于以上试验较为可靠的结论。

1 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检索本研究以肝细胞癌与XRCC1(Arg399Gln)基因多态性之间关系为中心,对国内外数据库包括万方、CNKI、Medline、PubMed、CMB、VIP等进行全面检索,力求全面准确,无语言限制,截至出版日期为2018年2月28日,同时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也进行全面检索。对于多篇文献出现的重叠、数据相同等情况,决定纳入数据量最大或最新发表文献。

1.2文献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对于2011年至2018年见所有公开发表的围绕主题相关的文献进行统一筛选,所纳入文献中的试验要求使用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检测,可准确确定基因型,可准确确定各基因型的具体数目,有无死亡失访病例。文献主题应紧密围绕XRCC1(Arg399Gln)基因型与肝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所纳入文献必须为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内容应全面清楚,可计算出相应基因型的病例数及可供计算比数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对于研究方向错误,研究对象非人类,文献类型为综述、述评及病例报道类文献不予纳入。对于数据不完整、重复发表及重复收录的文献不予重复纳入。

1.3数据提取提取数据时应由2名作者独立进行,采用保准数据提取表进行数据提取,交叉核对,对于存在异议处应进行讨论,由通讯作者参与决定解决方案。提取的信息应包含第一作者、出版年份、种族地区、病例组及对照组相应基因型样本容量。同时对数据进行NOS评分,得出相应分值。

1.4文献质量评价我们使用NOS量表作为纳入文献质量评价尺度,评价内容包括:病例确定是否恰当、病例的代表性、对照的选择、对照的定义、组间可比性、对照组及病例组是否采用了相同的确定方法。总分数为6~9分则可认为是高质量(或低偏倚风险)的研究,4~5分则认为是中度偏倚风险,1~3分则认为具有高度偏倚风险。利用漏斗图评价潜在的发表偏倚。

1.5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OR及95%CI作为效应分析统计量。通过卡方检验,I2检验进行数据异质性评估,在P>0.1时同意合并数据同质性较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否则进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根据I2的值可对异质性程度进行分析。当其值>75%可认为具有高度异质性,25%~50%为中度异质性,<25%则认为具有低度异质性。以漏斗图评价偏倚。统计分析采用显性基因模型及隐性基因模型。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通过文献全面检索,共检索出相关文献42篇,经过筛选最终有9篇[4-12]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均为英文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所有纳入文献经过严格NOS评分,评分均>6分,皆纳入本次研究。文献数据提取详见表1。

表1 文献数据提取表Tab 1 Extraction table of literature data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Fig 1 Literature screening flow chart

2.2文献特征本次研究所纳入文献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共计6 671例样本。其中病例组3 094例,对照组3 577例。筛选过程中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均予以排除。

2.3统计学分析结果所纳入9篇文献经过统计分析处理,其结果如图2~3所示。两种模型I2数值较大,采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当A为显性基因模型时,OR=0.72,95%CI: 0.46~1.12,P=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肝细胞癌无任何作用;而当A为隐性基因模型时,OR=1.36,95%CI: 1.01~1.84,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RCC1可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2.4发表偏倚因结果分析显示I2数值较大,采取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漏斗图如图4~5所示。其图形较对称,可认为该研究偏倚较小。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纳入9篇病例-对照研究,综合进行Meta分析得出结论。分析结果显示,当A为显性基因模型时(OR=0.72,95%CI:0.46~1.12,P=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A为隐性基因模型时(OR=1.36,95%CI:1.01~1.84,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而本次分析可得出一定结论,当等位基因

图2 A为显性基因模型Fig 2 A was the dominant gene model

图3 A为隐性基因模型Fig 3 A was the recessive gene model

图4 A为显性基因模型漏斗图

图5 A为隐性基因模型漏斗图Fig 5 Funnel plot of the recessive gene model

A基因为显性模型时,其对肝细胞癌的发生无任何作用,而当A为隐性基因模型时,其对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纳入文献研究人群主要以亚洲地区为主,包含少量欧洲地区人群,结果对亚洲地区的肝细胞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仍需大量的其他地区的文献逐渐纳入到研究中来。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过程。现阶段更多研究从基因水平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进行了阐述。XRCC1编码产物蛋白质与DNA修复中的多种酶直接相关,通过产物中的功能区域,参与SSBR和BER路径[13-15]的核心过程。XRCC1基因(Arg399Gln)多态性尤其值得关注,其位点位于功能活跃区段,其变异可能引起DNA修复活动减少[16-18]。XRCC1的突变可削弱XRCC1与其他酶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8, 19-20]。多种内源性代谢过程或环境致癌物均可参与到细胞损伤过程中,如果修复系统不能保持稳定,便会逐步加强损伤。在印度的一个族群中,发现了Gln基因与肝细胞癌之间的显著联系[21]。DNA修复机制非常重要,其重要在于保持基因组完整性和预防致癌作用。BER途径是针对较小的基础病变机制(主要以氧化及烷基化为中心)引起损伤的主要修复途径。XRCC1基因在多步骤中被认为是重要的蛋白质,是第一个从哺乳动物细胞中分离出来的影响细胞对电离辐射敏感性的基因[3]。XRCC1在多种其他肿瘤中的作用均得到了正式报道,其在头部肿瘤、肺癌、食管癌、乳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中的试验中均有所发现[22-23]。在不同的白人肝细胞癌病例组中,发现了XRCC1(Arg399Gln)基因型的活跃表达[24-25],在非洲也有相同的证据表明相同的结果[26]。所纳入研究中有多篇文章中发现合并有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的患者中,可检测出明显的XRCC1(Arg399Gln)基因的高度表达。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等位基因A为显性基因模型时对肝细胞癌无任何作用,当A为隐性基因模型时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肿瘤的发生、发展伴随着复杂的过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最终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仅针对XRCC1(Arg399Gln)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分析,对于引起肿瘤的其他因素,患者的饮食、吸烟、饮酒、病毒性肝炎等其他情况未进行进一步分析。同时,本研究纳入文献人群覆盖面不够广泛,主要以亚洲人群为主,对于亚洲人群疾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于其他人群仍需要广泛的试验辅助证实。

猜你喜欢
显性肝细胞基因型
HBV基因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PD-1和CTLA-4 3′UTR基因交互作用在HBV感染中的作用*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研究进展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数学工具在自交和自由交配相关计算中的应用探讨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