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戌
摘 要:作文教学是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对于众多作文教学理念、方法的了解和实践中,越来越感受到发掘语文课本内容是一条非常有效的作文教学之路。因为语文课本在写作教学中是兼具“样本”和“范例”的功能的。只是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从作品中走出来,获得关于写作的各方面的启发。有鉴于此,就八年级下语文教材的布局特点做了一些尝试,即抓住一些微点进行训练,就地取材,形成系统,不断强化,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教材强大的教学功能,确保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微点;样本范例;能力提升
写作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写作能力由写作内容知识、写作程序性知识(即写作技能)和写作策略性知识三类知识构成,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就是这三类知识的习得、转化、迁移的结果。”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写作技能和写作策略性知识是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得到有效提高的,而写作内容知识也可以通过学生获得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得以丰富。
其中对于教材的发掘是不可或缺的。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和王荣生教授对于教材选文的划分中的“例文”“样本”的概念是相符合的。而作为语文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资源,搜索文本的“读写结合点”,找到微点,扣准重点,聚焦难点,把文本资源渗透到学生写作中去,让二者“联姻”,拓展学生表达空间,为学生广开“写”路,让学生心动词发,妙笔生花,开拓出作文教学的新天地,不失为一种简单高效的微点训练法。
这里便要提到八年级下的教材编排,它的内容依次包括散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对于学生来说,一个单元辨析、弄懂一种文体,难度较大。我们不妨借助写作教材这个载体进行强化训练,一则能培养学生鲜明的文体意识,二则更是能抓住训练点,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尝试谈一点自己的做法。
一、仿文中散文之语,让想象的翅膀丰润闪光
散文化的语言的仿写點。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流动着生命气息的美文,作者选择了紫藤萝这个意象,在描写花卉的部分,按照花瀑—花穗—花朵,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写作,极具层次感,极具张力。既表现了紫藤萝“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这种开花紫藤萝在整体上给作者的美感——壮美;又从一朵朵小花去看得到了“张满了帆”的紫藤萝花帆是小小的,“舱”是尖尖的,色是过渡柔和;“船舱”是贮满琼浆的,这种局部之美——优美。同时作者又诉诸视觉、听觉和嗅觉的成功描写,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壮美和优美相结合的,有丰厚意蕴的紫藤萝之“象”。
此段描写细细品读,极具美感,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无论语言,还是构思,都很具模仿的特性。课堂上针对散文的文体特征,抓住文段精讲、品析,当学生能够充分领悟作者的写作妙处,产生创作的冲动后,水到渠成让学生模仿写作。不仅仿其精美的语言、修辞的使用、角度的选择、意境的营造;更要仿其精致的结构,层次的运用,想象的放飞。
在这里还要提及下《白杨礼赞》《石榴》的教学后的一个设计。在教授了《石榴》一课后,我要求学生模仿《白杨礼赞》中关于白杨树的一段描写的结构,就《石榴》一课进行压缩仿写,即第一句总起描写石榴的特征——那是一种十分可爱的树,接着分写石榴的枝干、叶片、花、果,然后总结。
这一训练既帮助学生掌握总分总的结构,又检查学生对《石榴》一课景物特征,枝干、叶片、花、果等特点的理解感悟,还能了解学生在课本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因此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善于发现这些隐藏在教材中的训练点,作文教学就显得简单易行。
二、试增论据,在论据表述中掌握论证的技巧
议论文是初中生文体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无论是表达方式,还是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概念,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不易理解的。如何让学生学得明白、学得容易,得找一个台阶,寻一个阶梯。
在《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课的教学中,我抓住几个重点展开教学:(1)议论文如何紧扣中心论点展开论述;(2)议论文中论据的使用要全面典型;(3)议论文论述要有理有据。
教学结束后要求学生用新的论据来替换文中出现的论据,并适当展开论述,在凡人的论据引用上,要求学生就引用班级中的身边同学的事例,但是一个前提就是不能改变文章的结构。本文引论部分从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为引子提出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本论部分引经据典,从名人到凡人,从生命的危难时刻到人生的平常时刻,有科学家、哲学家、作家,从少女个人到画家群体,可谓是全面典型;结论部分针对现代人越来越实际、物质的现状,作者发出美好的祝愿:保持人生纯正的追求。条理清晰,文体特征典型,是初中学生学习的一篇文质兼美的心灵鸡汤。
借助这个训练点,学生的习作还是比较成功。不但基本能够在行文中展示出基本的议论文结构,更是在论据的选择、论述上有颇多出彩之处。议论文的难点在巧妙的作文训练中巧妙化解,学生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写作的热情。
众所周知,教材中选取的文章一般都是经典,从阅读的角度自然可以鉴赏、品味,而从写作的角度,亦多可借鉴。教学时,教师既要让学生进入文章,入情入境,情动于衷,也要注意让学生从作品中走出来,获得写作角度、构思、技巧、语言的借鉴,能形于外。鉴于苏教版八下几个单元鲜明的文体特征,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进行有益的尝试,做一个有心人,抓住一些微点进行训练,就地取材,就能将散落在教材中的一颗颗珍珠捡拾起来,形成系统,不断强化,充分发挥教材强大的教学功能,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假以时日,相信功到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