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月梅
摘 要:服装专业是特校(特殊教育学校)的传统专业,本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课程设置为目标,以实践研究为根源,以学生身心和残疾特点为依据,提倡优等生拔高、中等生吃饱、学困生基本掌握的原则,大力开展多项实践活动,推动特校服装专业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研究。从开发课程的优势、开发课程的措施、确定课程的标准、课程目标和内容、课程研究的对策等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创新,强化课程建设,彰显专业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开发适应特校服装专业的校本课程。
关键词:特校;服装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一、课程开发的优势
近来,我校正在研究《融合教育视角下特校职业教育研究》课题,为了更好地研究特申请子课题《特校服装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研究》,更想通过服装专业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活动更好地深入探讨和研究。
校本教材开发有利于教师深入开展个性化教育教学研究,尊重特殊学生的差异性特点,深入挖掘学生潜能,更好地满足特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生的持续性发展。同时,课程开发有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还有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为教师的发展搭建了平台。
特殊教育学校处于转型发展阶段,特校的服装专业课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实施改革,在实践中出现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热点和难点的呈现对教师来说,既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又要有新课程理念的指导,更需要课程的开发实践来触动,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反思教育教学,解决难点问题,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二、课程开发的措施
服装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实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对适应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课程研究的重点就在于开发特殊学生服装专业课程与实践研究。按照开发课程的规律,明确课程目标,精选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环节,注重理论知识,让理论为实践服务。本课程试图从教学实践入手,市场需求为根源,通过多种形式,积极探索适应特校培养目标的服装设计、结构制图与制作工艺等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开发与实践研究,注重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衔接,积累有形的教育经验,以形成符合市场需求和学生实际,让学生多方位拓宽视野,真正提高他们融入社会、立足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三、确定课程的标准
标准是专业建设的保障,根据特校学生的身心和残疾特点,课程标准有所降低,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还要适应服装企业的需求,通过学校新校本课程的修订和完善,适当调整特校服装专业课程的标准,使之更好地具备综合职业素养和能力。
建立课程标准时,改编以往的课程结构和内容,按照服装行业和工作室的工作任务组织课程,努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线”的专业课程结构。
特校服装专业课程建设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的教育模式上,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课程设置,深化课程开发。
四、课程目标和内容
本课程试图从原有课程《服装基础知识》《服装设计基础》和《服装缝制》入手,经过6年的尝试和创新,着力探索构建一套独具特色的,能促进特殊学生技能和创新能力以及身心发展的服装专业校本课程。
(一)课程研究目标
本课程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特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剖析与广泛调查,描述特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分析本课程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探索特校课程发展的模式,提高特校的办学质量。
培养目标:培养特殊学生成为能适应市场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初、中级服装设计、生产与管理人员,如图案设计员、裁剪师、技术员、服装制作工、图案制作工。主要面向各类服装企业、时装公司、服装厂、服装店、干洗店、创意工作室等单位,从事服装设计、新产品开发、服装生产(制作工、烫工、技术员、图案设计员、裁剪工等)与相应的基层管理等工作。
(二)课程研究内容(文化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其他教育课)
1.文化基础课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用语文、实用数学、沟通交流、计算机基础、体育与健康、美术基础、历史、地理等。
2.专业技能课
服装结构制图、服装工艺制作、服装设计基础、服装材料、服装CAD、立体裁剪、服装设备常识、生产管理等。
3.其他教育课
服装简史、手工染绘、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
五、课程研究的对策
本研究将从特校服装专业课程发展的实践出发,探索特校服装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和策略。
本研究将以现代课程发展理论为研究视角,探讨特校服装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要素与流程。遵循特校残疾学生的特殊性来开展具体研究。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本研究将着重解读特校的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观点和实践方式。
我校原有校本課程《服装基础知识》《服装设计基础》和《服装缝制》,知识陈旧,款式落伍,通过本课程研究,开发出与时俱进、款式新颖的新校本课程,为今后特校服装专业课程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范式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