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琼 郭晶 孙宏扬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ESP教学肩负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在国际化的工作环境中竞争等重任,但调查表明毕业生的英语跨文化能力能够达到社会要求的比例较低,ESP教学亟待转型到“听说为主的”课程上,加大ESP教学内容的开发创新,更好的为专业服务,培养高质量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ESP教学;跨文化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刘亚琼(1983-),女,黑龙江东方学院基础部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商务英语教学;郭晶,孙宏扬,黑龙江东方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黑龙江省外语教育学术交流基地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ESP课程中的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以黑龙江东方学院为例”(课题编号:T2017011)系列研究成果。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英语教学成为了提高中国学生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适应这个文化多元化时代的最有效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根据2017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内容,跨文化教育是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培养任务之一,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是当今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黑龙江东方学院是1992年由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民办本科普通高等学校,一直秉承培养“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指导方针,针对行业发展设置课程,制定各专业特色课程,从社会的实践需求培养学生。本文以本院ESP教学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适合的改进策略。
一、教学现状
因为专业的差异,对毕业生的外语能力要求不同,如黑龙江东方学院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对国贸专业毕业生要求“掌握外贸外语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具备运用外语与外商进行贸易谈判及书面交流的能力,了解涉外商务谈判,世界各国风情与礼仪方面的知识,具备对外交往的能力”;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具备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能够独立胜任各一线岗位的对客服务工作”。
在课程设置上,各ESP教学专业从一年级入学开始的四个学期,即使用与本专业相关的特色教材,既有应用型本科院校适用教材(经贸、旅游专业),又有自编教材(计算机专业);教学学时平均至少为每周4学时,(经贸为至少每周6学时);ESP授课教师共计12人,均为英语研究生学历,其中副教授职称以上9人,均具有出国访学培训交流的经验。
二、研究方法
为了突出英语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主动对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英语跨文化能力需求,学院开展针对全校非英语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调查,对英语跨文化能力社会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
本研究样本来自学院各个ESP教学专业的551名毕业生,调查对象分别为国际贸易196人,金融学175人,旅游管理139人,计算机41人,工作年限不等。调查表包含基本信息(性别,专业),就业信息(岗位,行业,所在地),工作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就职时/工作中英语使用的频度,重视程度,侧重方面,使用范围),自我跨文化能力评价(学习英语的目的,水平,能力,能否满足工作需要),对英语课程的评价(学时,效果,侧重点,建议),共25个问题的统计。通过统计各项百分比得出数据结果,找到未来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重点的改革方向。
三、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毕业生在跨文化能力的自我评价,知识技能及应用维度方面结果显示:48.1%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英语目的是为了满足未来工作和生活需要;认为自身英语能力为一般水平的占68.3%;大学的英语学习中收获最大的技能为听说的46.4%,阅读的占33.2%;英语对可持续发展重要的占86.7%。根据现在的工作情况, 67.5%的英语类工作为通过电子邮件/电话/面对面参加本专业国际学习讨论、查阅英文资料、与外宾进行交流、业务交流和技术研讨等;认为目前英语课程内容能满足工作要求的占64.8%;英语课时不能满足工作要求的占42.4%;英语教学更应该突出听说方面的占77.6%;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学应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职场英语应用能力的占80.1%
四、改革策略
基于上述结果,目前英语课程讲解语言知识的时间太多,技能训练时间少;英语教学重阅读,轻听说;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训时间分配不合理等。所以要针对这些原因解决及改进ESP教学: 首先,课程设置上应遵循“为专业和学生服务”的理念,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目标。调整授课内容,增强ESP与跨文化交际内容的教学,开设更多的模块课程,如跨文化交际,ESP视听、ESP口语等。其次,调整ESP教学的时间,有效发挥ESP教学团队的可持续作用。即在大一大二基础上,大三继续开设ESP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在职场中的跨文化英语交流应用能力,结合用人单位的具体工作活动进行模拟演练。再次,加强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配合,以赛促学。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喜好,利用网络资源和APP,开展规律性的听力、口语、配音练习、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广泛参与院级、省级、国家级比赛。最后,提高教师的ESP和跨文化能力水平。在英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上,ESP教学教师要具备更精深的专业知识,企业经验,更广泛的跨文化经历,不断完善自身素质。
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只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成长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红玲.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外语教学:历史、現状与未来[J].外语界,201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