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浅析

2019-03-13 13:24朱彩华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数学

朱彩华

[摘  要] 结合新课标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要求,“生活化”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数学课堂. 尤其是在从基础知识教学向能力培养过渡的初中阶段,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启蒙和培养至关重要.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提倡数学教学“生活化”,要让数学教学置于生活的背景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真谛.

[关键词] 初中数学;生活化;交互整合

新课标明确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要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只有积极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浓厚的生活气息,才能引导学生将抽象思维和符号转化为具象问题,再运用综合思维加以分析和解决,实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交互整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创设问题情境,感受生活气息

创设问题情境既是学生接触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第一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兴趣的有效途径. 一个贴近生活的例子,不仅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还能拉近学生思维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距离. 问题情境的创设可在课堂引入部分进行,教师首先需要根据课堂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找到对应的生活案例或生活现象,引发学生对现象背后的数学逻辑进行思考,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主体知识的学习,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例如,笔者在讲授“二次函数”时,在课堂引入部分就介绍了典型的“销售和利润问题”,让本课的知识学习以及问题解决都围绕着“销售和利润”这一问题情境展开,让学生在理解销售这一情境的基础上掌握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笔者首先给出这样一个情境:由于近期天气多变,我市针对蔬菜平均价格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发现某蔬菜每天的销售量w(单位:千克)与销售单价x(单位:元/千克)大致呈现w=-x+80的函数关系. 已知这种蔬菜的进价为0.8元/千克,假设这种蔬菜每天的销售利润为y(单位:元). (1)试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销售单价定为多少时,能够获得最大的销售利润?这样的销售单价是否能被大众接受?同学们对日常的蔬菜购买具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问题给出后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w,x,y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应当如何转化?于是他们会带着疑问进入二次函数的学习. 最后,通过数学思维的启发和重难点知识的学习,学生很容易通过“利润=(销售单价-进价)×销量”这一等量关系写出关系式y=(x-0.8)w,接着将“w=-x+80”代入,消除变量w,从而将关系式变为二次函数. 最后,笔者还通过“价格是否合理”这样的生活常识小问题来让学生对销售利润问题提升兴趣.

挖掘生活素材,联系生活实际

挖掘与数学相关的生活素材也是“生活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整体化的生活情境虽然非常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快速地理解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但其并不适用于每一个章节知识点的学习. 可用的生活情境非常局限,这也增大了教师课堂设计的难度. 因此,在问题探究中简单地加入生活元素,也是化抽象为具象,帮助学生快速进行思维转化的有效方式,同时,能增强课堂教学和问题探究的趣味性,让问题变得更加灵活.

例如,笔者在讲授基础的图形计算公式时,给出了这样一道例题:一个模具工厂现有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模具和长为18厘米、宽为8厘米的矩形模具,现在应采购商的要求,要做一个面积为这两个图形面积之和的正方形模具,问新模具的边长应该是多少厘米. 这道例題转化为抽象描述十分简单,即“有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以及一个长为18厘米、宽为8厘米的矩形,要做一个面积为这两个图形面积之和的新正方形,问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面对这样过于单调的问题描述,学生往往无法提起兴趣进行问题的解决和探究. 虽然生活中没有这样的实例对照,但加入生活元素后的数学问题却更加具象,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探究兴趣,也能从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信息转化能力,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理解具象条件,并将其转化为抽象代数关系以运用知识解决. 除了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等章节的知识也可以加入非常丰富的生活元素,比如路程和速度问题、物品单价和销量问题等. 通过改变参数和已知条件来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灵活度,从而让学生在面对新颖题型时,能够快速找到关键信息,找到相等关系,实现问题的求解.

转化抽象符号,多元智能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个性的思维主体,尤其是在面对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和教学素材时,允许学生展现出更多元化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基于每个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不同,教师在短时间内找到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模式非常困难,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能让学生展现出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能让他们发挥各自的思维优势,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共同解决问题,挖掘自身的思维潜能,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组”时,给学生拓展到了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问题:某人去菜场买了3种蛋,其中有13个鸡蛋、9个鸭蛋和5个鹌鹑蛋,一共花了9.25元. 第二天他又买了2个鸡蛋、3个鸭蛋和4个鹌鹑蛋,一共花去3.2元. 问:鸡蛋、鸭蛋和鹌鹑蛋各买一个一共要花多少钱?这一例题很显然涉及三个未知量,因此可以用来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也就更加多元. 而学生在面对这样的实际问题时,也会展现出每个人不同的思维优势,从各个方面想到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如有的学生擅长整合数据,在根据条件列出两个基本等式的同时,能够首先看到问题问的是“三种蛋各买一个”,因此又列出了一个隐藏的相等关系,即“x+y+z=…”,再使用凑整法得到答案,而不是执着于解出x,y,z三个数值. 还有的同学认为采用“主元法”更加方便,转化思维非常强,将z看作一个常数,从而得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最后将x,y替换为含有z的代数式,完成问题的解答. 这里,将抽象符号转化为内容丰富的生活化数学问题素材,能给学生更多表达不同想法和观点的机会,从而实现全体学生学习能力的共同提升.

加强交互整合,强化学习兴趣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与此对应的,抽象知识与具象生活也应当实现科学合理的交互和整合,从而在丰富学生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更乐于探究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 知识与生活的交互,不仅仅体现在学生被动地感受抽象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还体现在学生能够主动地拓展思维,举一反三,找到更多生活中的相似素材,从而在面对新颖题型时能够更加从容、冷静地应对.

例如,笔者在讲授经典的“泳池注水”问题时,曾给出这样一道具体例题供学生思考:游泳池只打开进水管,只需20个小时就能将水池注满;只打开出水管,则需要24小时才能将水全部放完. 如果同时打开进水管和出水管,那么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将泳池注满呢?学生看到这样一道贴近生活的例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应该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而是为什么要同时打开进水管和出水管将泳池注满,情境似乎不符合实际. 此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水池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只是一个典型的问题模型,还可以替换为其他生活场景. 这时学生集思广益,很快就想到了类似的生活场景,比如在一个大厅中,有不断排队的游客,也有不断离开队伍的人;还有草场上的草也是一边生长一边被消耗;人的新陈代谢也是人体同时摄入和排出的过程……这些问题的模型都是由典型的水池注水问题引申而来的. 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说出其他生活情境和片段,说明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问题的根本所在,加上教师对此问题的积极引导,学生便能举一反三地找到其他相关问题的高效解法,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同步提升. 因此,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数学问题,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具体化、趣味化.

综上可知,教师应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启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能力为目标,进行“生活化”的教学设计,积极挖掘生活中潜在的、趣味化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知识中所包含的生活气息. 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将抽象符号与具象情境相结合,实现生活实际和抽象理论知识的交互与整合,在此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感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并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从而体验数学成功的喜悦.

猜你喜欢
生活化初中数学
初中写作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生活化练笔为小学生写作插上翅膀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