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海
[摘 要]教师应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创新提问的方法,把握提问的难易程度,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还要控制提问的次数,补充探究性数学问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提问;培养;中段学生;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6-0036-01
小学中段学生处于数学学习的过渡发展阶段,如果教师沿用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将理论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不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差异性,将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厌恶数学学习,从而阻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发展。而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教师掌握科学的提问技巧,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又能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小学中段学生的数学基础不错,对数学已有一定的认知与了解,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尤其是面对复杂的运算和空间理解方面的问题时,这部分学生需要花较多的时间解题,且正确率较低,无法跟上教师教学的节奏。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教师除了进行差异化教学外,并未在其他方面做出改变。
数学课堂中,教师传授知识后,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能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进一步加强对数学学科的喜爱。
二、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问
问是有语言技巧的。数学课堂中,教师随便的问是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起促進作用的,可能还会适得其反,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做到有准备的提问,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提问策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1.创新提问的语言表达
教师有效的语言表达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否则语言表达过于复杂或存在歧义,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理解误区,自然无法深入学习。而在目前的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对提问过于随意,没有精心组织提问的语言。因此,教师要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思考如何提问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所学知识。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时,教师应提问学生“哪位同学能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吗”,而不是问“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这样既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2.把握提问的难易程度
对于小学中段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但教师还是要把握提问的难易程度,注意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因材施教。例如,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时,教师不能在课始就问学生“874×67等于多少”,应循序渐进地从“100×11等于多少”这类简单的运算开始提问,因为较难的问题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对数学运算失去学习的信心。课堂中,教师也可以先给学生尝一些“甜头”,让他们对运算产生兴趣,在学生掌握运算规律后,再让他们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这样教学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控制问题提出的次数
对于课堂提问的次数,教师也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控制。数学课堂中,教师适当的提问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但若是反复地提问,将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学习需要静下来思考,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看学生能吸收多少。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应重在质量,少而精,而非关注提问次数的多与少。也就是说,教师的提问要精确和有质量。如教师应提问“谁来尝试解决这道量角度的题”,而不是问“大家是不是都会了”,因为许多学生常由于“面子”问题,很少在教师、同伴面前承认自己不会。所以,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设计,而不是进行简单的询问。
4.补充探究性数学问题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数学思维。如“鸡兔同笼” 等问题蕴含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与时间,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不断深入探究所学的数学知识。
总之,教师应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创新提问的方法,把握提问的难易程度,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此外,教师还要控制提问的次数,补充探究性数学问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一言以蔽之,数学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耐心,与学生一同成长。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