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兰美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学生健康自我的建构,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个体对自身存在、自己与周围事物之间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对于高职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都有重要影响;提出通过自画像和增强自我觉察力的方式,引导高职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通过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积极的自我暗示,積极悦纳自我,通过规划未来、寻找榜样、积极行动和学会学习的方式,有效地调控自我,最终建构健康的自我。
【关键词】自我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C-0136-03
一、自我意识的内涵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个体对自身存在、自己与周围事物之间关系的意识。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自我意识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具有积极健康自我意识的个体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积极地悦纳自我,有效地调控自我,努力地完善自我,不断地超越自我,最终有助于个体的自我实现。而自我意识存在偏差的个体则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不利于个体的健康成长。因此,有必要引导大学生建构健康的自我。
二、高职学生自我意识的常见问题
(一)自卑
自卑,就是自己否定自己。部分高职学生因为学业不佳而自卑。由于高考的失利,导致部分学生自我否定,觉得自己不如本科高校的大学生。甚至部分高职学生在中考时已经处于劣势,于是选择了中职,后面通过对口招生来到高职院校,他们认为自己学业不如他人,个别同学因此而自暴自弃。也有个别同学因为身体患病或者生理缺陷而自卑。也有同学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会跟周围的同学进行比较,由此感受到较大的经济压力,慢慢地变得自卑。也有同学受到过于内向、不善于人际交往、见识较少、与同学没有共同话题等人际关系困扰而自卑。也有个别同学因为恋爱受挫等原因而自卑。他们往往认为自己不够好,或者认为自己不值得拥有好的东西。他们大多是焦虑型或者回避型个体。另外自卑的个体通常会拿自己的不足与别人的优势进行比较,发现自己不如他人,这样会让自己更加没有信心。
(二)自负
自负就是自我膨胀,即过度自信。有些高职大学生因为自身条件优越,从小成长环境较好,个人也有某些特长,而自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在言行举止中自以为是,于是形成自负的心理特征。另外有些个体因为自我意识存在偏差而盲目乐观,他们只看到自己的优势却没有看到自己的弱势,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此外,一些自负的个体对待他人缺乏欣赏的眼光,不能发现别人的优点。也有些同学眼界狭隘,没有运用发展性的眼光看待他人,也没有能够用多元化的视角去看待和评价他人。
(三)自控能力不足
高职学生自我意识偏差中显著的问题之一表现为自控能力不足。他们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比如一些同学在上大学前几乎没有接触过网络或者游戏,但是进入大学后,面对形形色色的网络游戏,自制力差的同学很容易出现网络成瘾的现象。自控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缺乏目标,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清晰的规划,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难以自制。自控力差的个体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还是有待提高。他们往往依赖性较强,需要老师、家长不断地提醒和监督。自控能力差的个体也比较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他们可能是易受暗示的个体,容易随波逐流,从众心理明显,缺乏个人主见。
三、高职学生健康自我的建构
(一)客观地认识自我
1.通过自画像认识自我。我们可以通过自画像的方式引导高职学生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首先请每一位同学拿出一张A4纸,纸张纵向放好,然后让同学们绘画自画像。为了引导同学们更加真实地认识自我,也为了方便教师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要求同学们尽量不要画火柴人和漫画。在同学们画完自画像后,请同学们用20个词来描述自己,在内心询问自己“我是谁?”并把答案写下来。可以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型体态等身体的自我方面,角色、身份、地位等社会自我方面,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等心理自我方面去认识自己。接下来,让同学们找到舍友,让每一个舍友在自画像背面进行评价,看到在他们眼中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同时,让同学们把自画像拍下来,上传到微信或者QQ朋友圈里,让自己朋友圈的朋友评价一下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之后,让同学们给自己打个分:如果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10分,你会给现在的自己打多少分?如果五年之后呢?你会给五年后的自己打多少分?最后,教师引导同学们来分析,自己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有没有一致或者不一致的地方。通过自画像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身体的自己、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同时,通过打分的方式让学生明白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并激励学生努力完善自我,实现理想自我。他人评价可以让学生通过他人来认识自己,而且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认识“周哈里窗”中公开的自我、隐藏的自我、盲目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的自我。
2.增强自我觉察力。反移情,一般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情绪感受。反移情不仅仅可以运用于心理咨询过程中,也可以运用于我们实际的生活当中。我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身体的感受、情感反应等,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反移情。因此,我们要利用这种反移情去认识我们自己、认识他人,并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帮助我们成长。自我觉察就是对自我的觉知。高职学生的自我觉察力是不够的,他们更不知道如何利用反移情来帮助自己成长。因此,心理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学会自我觉察。比如,让学生拓展自己的情绪概念库,真情感受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适当的时候需要慢下来,停下来感受当下,去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和自己的思维;引导高职学生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增强自我觉察,让他们每天抽几分钟的时间独处,感受自己的呼吸,感觉自己的身体,体会自己的情绪,反思自己一天的行为,有没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有没有做得很好的地方。
(二)积极地悦纳自我
1.发现自己的优点。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时,要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人的优势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智商高,学习能力强,有的人运动能力强,是一個运动健将,有的人善于人际交往,有的人擅长绘画或者音乐等艺术,有的人则善于写作。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懂得扬长避短。因为根据新木桶理论,决定一个桶的容量不再是短板而是长板。一味地去恶补自己的短板,可能永远也追不上本来天赋就很高的个体。而当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努力地发挥自己的强项,甚至把优势发挥到极致,未必不是一种成功。所谓的工匠精神就是要精益求精。尤其是我们的高职学生,他们大多数在学业上不占优势,但是他们的动手能力较强,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加强训练,努力掌握一技之长。
2.积极的自我暗示。遇到事情要对自己进行积极的暗示,经常对自己说“我可以”“我能行”,尤其是遇到糟糕的事情,首先跟自己说“太好了”,这不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而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我们告诉自己太好了,我们就会变得乐观很多,内心也就没有那么痛苦。然后我们再试图去寻找“太好了”的理由。因为从埃利斯“ABC”理论来看,决定我们行为和情绪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和评价。当我们对一件糟糕的事情进行积极的评价,那么我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于是积极的体验就会带来积极的行为和相应的变化。
回想“成功体验”。每一个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过成功的经验。而成功的过往经历会给我们一种愉悦的体验。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当我们在某一项活动中取得成功时,我们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而且别人的认可和肯定也满足了我们对于赞美的需求。因此,当我们自卑时,可以回想成功的经历,体验成功的感受,激发自己的斗志。
(三)完善和超越自我
1.规划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从生涯彩虹桥理论来看,18至21岁是个体形成职业意愿、感受就业压力的重要阶段。因此有必要引导高职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我们可以由“你长大了要做什么?”引发学生对梦想的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梦想可以很小,小到你可以看清它,梦想不需要等待,更不要等到万无一失才开始。如果你有梦想,一定要为它做点什么。因此,要制定目标。通过向老师、学长等了解大学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了解大学毕业时想要从事的某一职业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初步制订成长和发展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目标进行调整。
2.寻找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学习能力,因此要引导学生寻找优秀的榜样,交优秀的朋友,并向积极分子靠拢,向优秀的榜样学习,大学生需要榜样。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邀请优秀校友返校开展讲座的方式,为学生树典型立标杆,也可以通过校园十佳毕业生等方式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
3.积极行动。敢于挑战前排座位,上课的时候积极主动地坐到前排,与教师保持较小的距离,这有助于个体缓解对权威的恐惧。长期的训练有助于个体在毕业时变得更加自然大方,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重要作用,要敢于在众人面前发言。根据“罗森塔尔效应”,当我们在别人的鼓励下,相信自己可以,慢慢地我们真的可以变得越来越好。要学会笑对人生,还要学会自我强化,当取得成功了就要及时、适当地给自己一些奖励,这样的自我强化可以让我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还会激发我们不断努力,继续争取更大的成功。
4.学会学习。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是我们人类的精神食粮。作为年轻的大学生,更需要努力学习。因此,要引导高职学生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用知识谱写自己的人生华章。教育学生学习除了向书本学,还要懂得向他人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在与任何一个人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只要是一个有心人,都可以从别人那里收获知识或者技能,学习别人的思维方式,学习别人的行为方式。这需要我们学会观察,尤其是观察榜样人物,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参考文献】
[1]韦波,何昭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杨文坤.高校本科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探析[J].琼州学院学报,2009(6)
[3]颜彬,张杰,徐雅颖.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问题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2)
(责编 丁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