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英环境艺术教育在毕业设计上的区别

2019-03-08 02:50张雅淳
西部论丛 2019年4期
关键词:设计教育毕业设计

摘 要:本文以中英两国艺术学院在毕业设计上的区别作为讨论方向研究对象,选取中国四川美术学院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学院,以受众最大的艺术设计专业为切入点,试图通过比较两校毕业设计在前期准备、过程评价、成绩考核和展览宣传四个方面的不同标准,探讨两校环境艺术教育在毕业设计上教学思想和培养方式的区别,以期为当代中国设计学科人才培养提供新的借鉴。

关键词:环境艺术教育;毕业设计;中英比较;设计教育

英国的创意教育一直是各国推崇与学习的榜样,根据2018英国高等教育数据中心发布了调查报告显示国际学生在英国高校各类学科中,艺术及设计类占16.9%。本文将以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学院(CSM)与四川美术学院(SCFAI)环境设计专业在毕业设计上的特点为案例,重点就教学方式与评分标准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对我国创意教育模式进行一些反思。

一、前期准备

在正式的毕业设计开始前,学校一般设置了多个课程板块,各有侧重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本科教学中,CSM 与SCFAI 的环境设计专业都是以项目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切分,在SCFAI的教学中十分看重设计技能的培养,因此我们的学生在动手能力和工作量的体现上具有明显优势。而CSM的教学则突出强调“设计方法论”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将对方法论的理解和实践记录提交(约2万字),为后续开题夯实理论基础。学生可以通过手绘日记形式、网络博客形式、语音录像等任何恰当的形式,向导师展示其思考与行动的过程。唯一要求是逻辑自洽且体现作者的独立思考性,而不以“正确与美观”为标准。这种严谨的思维训练需要强有力的学科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而完整的记录表达也在磨练学生的耐心与钻研能力;这种独立性与包容性的培养更是创意教育最可贵却无法通过短时间的教学改革能轻易达到的。

二、过程与结果

从教学角度来看,最大的区别在于对过程和结果各有偏重,典型的例证就是毕业设计中最容易被忽略部分--设计报告。

目前SCFAI使用统一的报告模版,主要分为选题概念、方案设计、创作完成三大部分。学生根据阶段进展,添加相应的文字说明和创作草图,重点记录运用的设计手法及重点难点的解决措施,并由指导教师填写阶段指导意见。由于设计报告在评分中权重相对较低,且不如专业论文般有严格的格式作为参照,因而没有得到师生的充分重视,其结果往往是答辩前夕,学生将报告草草填满上交,而教师在答辩现场翻阅作为答辩分数的一个参照。

而CSM所要求的2万字Critical Report(评估报告), 公布有八项相应的Criteria(评分标准),则是作为毕业设计最终评分的核心依据。其中包括:

研究、分析、学科知识、实验、技术能力、沟通与表达、个人和职业发展、协助和/或独立工作。

学生需要在完成毕业展览的同时,以书面形式论证以上各点。这一方面是利用报告框架结构,使学生反复自查,始终保持在专业研究范围内进行讨论,避免出现太过主观臆断的设计。而这八个考核要点弱化了最终设计成果的地位,其优势在于促使学生加强过程的推导与证明,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最终的视觉呈现力。使得很多独特的设计概念,或因手法受限,停滞于语言文字和简单的图面表达。

而SCFAI则更看重最终的结果,倾向于将主要工作量体现在视觉表达上,一方面很大的提高了展览的可看性,另一方面也确保了学生利用所掌握的技能顺利完成就业。但也不免出现一些看似热闹的作品,其对资料的分析不全面,背后所要表达的逻辑混乱,从而怀疑设计存在的合理性。

三、成绩与考核

CSM是根据上文中提到的八个标准,按照同样的评分权重,由评分小组依次给出A到F五个等级的成绩得出最终分数。评分规则综合考虑多方因素,且与提交的评估报告高度统一,较少出现争议,但对成果的鼓励尤显不足。

SCFAI则采用百分制:其中设计过程占30%、设计成果占60%、展览归档等占10%。其中设计过程由指导教师根据平时交流情况给予分数;设计成果则由评分小组共同评议得分;最后10%由系教师团队共同评议得分。该评分规则在机制上肯定了过程与成果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是在原有评分规则上所做出的重大提高。但在目前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发现一些弊端,即30%的过程评分需要标准细化。由于导师们偏重的标准或有不同而出现较大弹性空间,使得这一指标更多地是从学生的努力程度、配合态度等较为感性的点进行评估,从而难以保持客观性。同时也加大了评分难度,增加了集体评议的沟通与时间成本。

四、展览与宣传

由于英国艺术院校多位于历史悠久古老建筑内,校舍面积无法与国内学校相媲美,所以无法提供大量的展览空间。相对于SCFAI环境设计声势浩大的毕业大展来说,CSM只能是在有限的空间内以特色主题取胜,他们聘期了专业的展览策划团队,定制展览视觉与构架,统一制作展览宣传手册,并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将设计成果的展示多元化呈现,便于传播与宣传。同时在展览开幕当天举办交流会酒会,邀请大量媒体人与行业单位前来参观与咨询。这也是近些年国内艺术院校纷纷在效仿学习的,甚至我们利用本土自媒体优势,开展了多项直播活动,有效的提高了本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同感。也使得社会各界人士更多的关注我们的创意教育产业。

五、结论

自响应国家推动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以来,国内艺术院校不断改革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教学方式,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引进海外教学资源。虽取得优秀教学成果,但由于长期国民艺术素养的先天不足,对于创新设计精神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各艺术院校也存在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等实际困难;加上依然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这些都需要自上而下的通过制度来鼓励一线教师投身教学,更多的学习海外先进教学理念,钻研符合本土的教学方式。这也要求我们的教师深挖创意教育的本质,立足于细节,更加踏实务实地打磨教学环节中的每一步;同时保持本土文化自信,更好的提高我国创意教育的水平。

作者简介:张雅淳(1990-),女,汉族,湖南益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课题项目:四川美術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2017jg08)。

猜你喜欢
设计教育毕业设计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实践研究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路桥类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高职“四层三环节二抽查”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①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毕业设计的开发与研究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设计实施与探索
手艺精神对现代设计教育的意义
设计思维与创新创业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标志设计趋同化的思考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浅析设计对走向中国创造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