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楹联的文化内涵与现实意义

2019-03-05 13:32黄诗义
关键词:徽商徽州楹联

黄诗义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行知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与诗、词、歌、赋一样,楹联不仅是中国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楹联初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主要用于咏物言志、传道说理与写景抒情,字音相对、意义相连,有特定的文字内容要求。楹联将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融于一炉,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置于寺庙、殿宇、厅堂、书斋、楼阁、亭台、廊坊、关隘、桥洞等处的楹联,能给环境增辉添色,予世人赏心启智,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古徽州楹联是徽州的地方传统文化,古往今来,它见证了徽州的发展,并以其特有的形式承载着徽州的文化和历史。它以简洁的语言文字、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生动的艺术手法,把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浓缩成格言,让子孙后辈能朝夕相见并世代受益。

一、古徽州楹联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

古徽州不但是程朱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朱熹的阙里,还是这几位理学大家传播思想文化的活动之处,至今仍有许多文化遗址,如西递敬爱堂的大堂中央,就留有朱熹亲笔题写的巨大沉雄的“孝”字,因而是个崇仁尚礼之地,在这里形成了为社会所认可遵守的道德准则和崇儒尚文、含而不露的处世哲学。

古徽州楹联蕴涵了中华传统美德。如体现行好积善的,有“仁心为质襟怀广,善气迎人趣味长”;体现节俭持家的,有“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复有良图惟俭与勤”;体现创业守成的,有“大富贵必须勤苦得,好儿孙是从阴德来”;体现重读好学的,有“得山水情其人多寿,饶诗书气有子必贤”;体现坚忍不拔的,有“君子不忧还不惧,丈夫能屈也能伸”;体现吃苦耐劳的,有“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体现孝悌友爱的,有“孝弟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体现谦虚谨慎的,有“世事每逢谦处好,人伦常在忍中全”;体现仁义忠厚的,有“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体现豁达宽容的,有“水惟善下方为海,山不矜高自极天”;体现洁身低调的,有“清以自修诚以自勉,敬而不怠满而不盈”;体现知足常乐的,有“知足常乐不极乐,但于得时思失时”[1],等等。

历史是一串凝重的音符,它既被谱写在门额、牌匾、碑刻、铜鼎、字画、诗书、楹联里,也被谱写在古徽州明清几代留存下来的厅堂、厢房、屋柱、照壁、花窗、檐角上。在古徽州的楹联的名言俊句里,闪烁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辉。

二、古徽州楹联蕴含着哲理思想精华

古徽州的先贤们通过楹联这个载体,以推崇、教诲、启迪、劝勉、告诫、鞭策等方式,使世人相信、接受、遵循他们所宣传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和处世哲学。因而在古楹联中,不少是带有哲理性的,包括做人的准则、读书的道理、治家的诀窍、创业的方略、经商的招数以及为官的要领,从而使这些短小精炼的名联佳对,变成了帮促世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如珠妙语和劝世良言。

悬挂于桃花源里人家中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表达对世上事理,都应当明白透彻,这就是学问;对人情世故都要熟悉通达,这就是文章。勉励世人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分析和处理好周围的事物,重视并理顺好人际关系,真正把握应变的本领,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一看法和主张,对今人仍大有益处。

笃敬堂是清代著名书画收藏家胡积堂的故居。堂上挂有两幅意见相左的古楹联。一幅是胡积堂所作的“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告诫后人“唯有读书高”。另一幅是胡积堂后人作的“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2]。前后两种看法大相径庭。胡积堂后人很有见地。在封建社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重压下,叛经逆道,把当时的“贱业”经商与至高无上的读书相提并论,主观上表达了徽商对提高自身地位的强烈愿望,客观上这种思想也是与今天重视商品流通的观念相承的。

数百年来,古楹联已成为徽州古民居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与后辈朝夕相伴,不但使后辈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气息之中,而且它们所传达出的经验道理,也深深地渗透在后辈的生活习俗里,并支配着后辈的思想观念。

古徽州楹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对人生的理解,如“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也有对事物的评判,如“德从宽处积,福向俭中求”;既有对做人的感悟,如“会心今古远,放眼天地宽”,也有对处世的倡导,如“退一步天高海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既有对治家的告白,如“继先祖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也有对创业的传授,如“三春草长如生意,万里河流作利源”;既有对景物的描绘,如“白云芳草疑无路,流水桃花别有天”,也有对道理的晓谕,如“教子教孙须教义,栽桑栽茶胜栽花”[3]。在艺术上,西递古楹联可圈可点,给人一种高雅的文化享受。

三、古徽州楹联深藏着徽商的智慧

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鼎中国十大商帮之首的徽商就与徽州楹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徽商的成功,徽州楹联功不可没,而同时楹联也记载着徽商的心路历程,深藏他们的商海绝学。

贾而好儒,是徽商的一个的重要特色。许多徽商从幼时就熟读经史,有较高的儒学修养,系为儒生。而后虽从商好贾,但对儒学仍情有独钟,尤其在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时体现明显。他们主张义、利并举,所谓“礼以行义,义而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西递村胡氏宗祠敬爱堂楹联:“儒雅修身为本,世人厚德传家”。这楹联,便是儒家思想影响徽商后来处理义利关系之道的一种证明[4]。

“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这是明清时期就镌刻在古徽州楹柱之上的对联,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徽商版本。作为依靠自身奋斗起家的徽商,特别懂得成才之路充满艰辛,一定要有肯吃苦受累的“徽骆驼”精神。而“吃亏”,则是徽商们在经商之路上的另一个创见了。

“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休道世间无苦海;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古徽州楹联虽以五、七言居多,但十字以上的长句式也偶有存在。钱财是最容易让人性迷失而丢掉仁义的东西,徽商以他人之行之果为镜,作此两句告诫子孙后代:在从商以及与他人结交时,千万不要言行不一,不要被眼前的小利所迷惑,真正的成功还得靠诚信经营。

“欲把名声充宇内,先将膏泽布人间”。徽商是十分注意商业道德和信誉的,往往以对联来表明自己的经营思想。上面这副对联便是歙县一家油坊的传世之联。

“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5]。徽商发展到一定程度,周遭诱惑自不会少,故在家中悬挂此对联以告诫后人,在从商的路上,要学会舍弃满脑子的功利与浮躁,不为外物所羁绊,诚心经营,怀抱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意上的得失。经商如此,平时的生活更是如此。

古徽州的发达,靠的是徽商;徽州楹联的兴起,也离不开徽商。致富以后的徽商在家乡大兴土木,营祠建房,墟落处处,亭台楼阁遍地,为楹联文化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徽商奋战商海的丰富阅历则为其提供了创作和欣赏资源。所以多数古徽州楹联中徽商文化的迹象都很明显,甚至很好地反映了徽商经营之路上的心路历程。

四、古徽州楹联的现实意义

古徽州楹联中蕴藏的修身养性、诚信仁爱、和谐中庸、崇尚正义、注重民本等优秀思想,蕴含着民族发展的核心理念,沉淀了深层次的精神追求。这些千百年传承的价值理念,已浸润于当地百姓、并延展至每个国人心中,成为常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构成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不断地集聚起改造现实的巨大精神力量。

(一)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文化,是物质与精神创造的综合,是一个民族的生存方式和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一个民族必须依靠文化来传承意义与价值,维系信仰与态度,实施守成和变革。文化自信,是对所属文化的自我认同与肯定,是礼敬与自豪。产生文化自信的基本条件,是悠久的文明传承、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强盛的文化基因。

传统文化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也闪耀着时代的光芒。它不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智慧和力量。诚然,我们应该尊重自己的传统文化并为之自豪。但同时,我们也要把它放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宏观格局中进行甄别,这样生发出的文化自信才深刻、强大。老子说:“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一方面,我们要理性认知和把握传统文化价值的多重性,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历史局限性,全面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还要以平和的心态和客观的眼光,尊重包容与学习优秀外来文化,在相互凝视与对话中找准自身文化的坐标,坚定信仰和追求。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信,而唤醒我们回望的乡愁正是我们的文化自信之根。

(二)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题材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回顾中国历史长河,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今人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采百家之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如果没有中华文化的古为今用,就没有孔子的成一家之言;如果没有中华文化的推陈出新,就没有《史记》的弘篇巨制,中华文化的长廊也就变得狭隘,不会有今日的博大精深。

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古徽州楹联表达的内涵让当今受众,尤其是年轻的一代,能够充分地了解、认知并接受这些经过历史长河洗礼的中国传统文化信仰,从中深刻领会符合当下时代要求的民族精神,让青少年在成长的道路上能时刻传承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深刻反映着那个时代的记忆,老一辈人曾为国家民族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当代许多青少年在网络盛行的年代,渐渐忘却了民族精神赋予我们的时代意义。优秀的民族精神应该作为对年青一代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题材,成为鞭挞年轻一代健康向上的精神支柱,让他们明白自己身上所肩负的时代使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今年青人身上闪耀光辉,促使其做时代的传承人,做优秀文化的继承者。

(三)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几个核心点首先是秩序,从一个人内心的秩序到人与人之间的秩序,从家里的长幼秩序到整个国家秩序。古徽州楹联对宗法规矩、乡规民约都做了很好的诠释展现,塑造了一种秩序感的价值默契,强化和凝聚起人们的文化信仰。另外,就是家族底线的坚守,比如廉洁、孝悌、信义等,很多规矩、仪式,乡村里的敬畏是可以传下来的,这就是对常识与底线的坚守。

古徽州楹联中展现了传统村落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布局合理的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的乡土之物、深沉丰厚的文化积淀。梳理传统村落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传承千百年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找寻、探索民族文化的精髓,可以深入挖掘和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所有这些,对加强新时期新农村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丰富了徽州旅游的文化内涵

古徽州楹联极大地丰富了徽州旅游文化。

1.楹联文化不仅可参与地方旅游品牌的打造,而且可以促进地方旅游品牌的提升。楹联文化是大产业,是尚未被开发且潜力巨大的文化宝藏。一个地区的文化资源,大多深藏在博物馆、图书馆,或是散见于民间的口耳相传,既鲜为人知,也没有规模效应。这些资源只有通过相应的文化载体才能为城市文化的品牌服务。艺术上的民族性,形象上的可视性,应用上的大众性,使楹联当之无愧地成为开发传统文化资源、打造现代地方形象的载体。

2.楹联本身就是旅游景点中的重要人文景观,并对整个景点起到导游、升华和补充作用。将楹联艺术与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配合导游对楹联内涵的讲解,楹联文化与旅游效应相得益彰,景点的文化层次会得到实质上的提升。

3.发展楹联文化,实现文化创新,兴办地域文化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南昌、成都等城市已经相继将楹联作为地区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来扶持,收到了良好成效,可见楹联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也有很大商业价值。作为楹联文化传统积淀深厚的徽州,将楹联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是个不错的选择。结合绩溪“纸墨之乡”、泾县“造纸之乡”、歙县“歙砚之都”等地域特色,整理辑录楹联作品,开发楹联相关产品,无疑都将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猜你喜欢
徽商徽州楹联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论“新徽商”的定义
徽州绿荫
孔府的年节楹联
徽商回归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
明清时代的徽商与江南棉布业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我与楹联缘不浅